不能承受的稅費之重
2008-11-26 12:3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實習記者林振強
沉重的稅費負擔、無法確定的罰款,突顯出公路運輸業軟環境建設的致命傷,也給公路運輸企業帶來嚴重的生存壓力。因此,當國家投巨資進行交通基礎設施興建,努力提升公路運輸業硬環境時,同樣不要忽視軟環境的建設。
聞 “稅”色變
“這次真要征收 ‘燃油稅’了?油價還沒有降下來。也許,跑運輸更艱難了。”盯著報紙上一篇標題為 《中國將馬上開征燃油稅》的新聞,張達跟朋友抱怨著。盡管文章里寫著作為費改稅的突破口,將現今普遍征收的養路費和其他費用合并成燃油稅,將有利于節能減排,并可抑制公路亂收費現象。可張達還是憂慮: “怕就怕費改稅后 ‘費’照收啊,那不是又增加了一個收費項目嗎?”
張達在北京經營著一家物流企業。這是一家主要從事公路運輸的物流公司,專門承接北京直達到全國各地的貨物運輸業務,規模雖不是很大,但業務開展的還算有聲有色。然而,最近這些日子,他的心情卻像中國的股市委靡不振。全球經濟下滑給中國各行各業帶來不小的沖擊,公路貨運業也是在所難免。往年秋冬季節都是業務最忙的時候,而2008年的情況卻是正好相反:業務量大減,有時甚至沒貨可拉。公司的業績也是一路下滑,張達的心情怎么還能好呢?
一方面,是業務量下滑;另一方面,運輸成本卻居高不下,這成了最讓張達頭痛的問題。本來高油價已讓物流企業難以承受,名目繁多的規費、稅費以及運輸途中避之不及的“罰款”,更是讓企業不堪重負,再加上保險費、車輛修理費等必要支出,“削減成本”幾乎成為了一種可望不可及的美好幻想。
張達說: “要是很長時間沒貨可拉,我心里會很著急,可當有業務的時候,我得好好算算,除去一路上的油費、稅費、罰款后,最終還能剩下多少。要是連成本都夠不上,這活兒不如不接。”在他看來,對于公路運輸企業來說,特別是與他們差不多的中小企業,現在已身處 “寒冬”。張達說,在這種困難時期他最怕聽到的就是交費的消息,所以當征收燃油稅的消息傳出的時候,神經立刻緊張起來。不過,其實他現在也很迷惑:燃油稅會不會立即征收呢?要是開征的話,對于公路運輸業到底是雪上加霜,還是雪中送炭呢?
燃油稅猜想
對于張達而言, “燃油稅”的概念并不陌生,在他印象中自從1994年,我國正式提出開征燃油稅以來,中間不斷有 “征收在即”的消息傳出,并且每次都不是空穴來風。
11月18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向媒體透露,中國政府將馬上開始征收燃油附加稅。他說:“中國政府一直強調要擇機盡快征收燃油稅,具體方案早已上報。”而韓文科的一位同事則認為: “征收燃油稅的時機早已成熟,2008年12月1日或2009年1月1日都是很好的時間窗口。”
距離燃油稅開征的時刻似乎真的不遠了,可燃油稅留給人們的猜想空間依然巨大。張達最關心的是 “征收燃油稅到底會給公路運輸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可這個問題不單他迷惑,就連有關專家也一時難以說清楚。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院長鄔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直言: “燃油稅對公路運輸業的影響,現在還很難說,畢竟其中的細則還沒確定,比如到底稅率是多少,會將哪些規費納入到燃油稅里面,這些都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
“要說可能產生的影響,在我看來,初期也許會給公路運輸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畢竟油價一下子上去了。”鄔躍說。但他也強調: “我們畢竟沒有征收燃油稅的經驗,到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要等實行一段時間后,經過嚴格的成本核算才能看出來。”鄔躍介紹說,當時政府為規范清理各地普遍的亂收費現象,決定推行 “費改稅”,而開征燃油稅,便是推行這一思路的突破口之一。總的來說,出發點是對運輸企業有利的。
稅費負擔沉重
“征收燃油稅肯定會使運輸成本增加,并且如果僅僅是將養路費并入燃油稅,過路費、過橋費等等照繳的話,物流企業的稅負將普遍加重。”北京京遠達物流有限公司經理胡友澤向記者說出了他的擔心,并抱怨名目繁多的稅費已成為運輸企業難以回避的沉重負擔。
談到物流企業要繳納的各種規費、稅費,張達也是一臉的無奈。 “項目太多了,不僅有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車船使用稅,還有車檢費、保險費、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附加費、車輛牌照費等。并且除了這些 ‘正常’費用之外,還得面臨許多非正式部門和地方的收費項目,真是沒辦法。”
最讓張達無奈的是,每個部門都能找到正當理由,證明他們的收費是合理的,其中受人詬病最多的是過路費。據中國供應鏈協會估計,目前我國收費公路里程占全球的70%。為了給本地公路建設項目籌資,地方政府都將征收過路費作為重要手段。
“其實比起那些稅費來,罰款給貨運經營者帶來的壓力更大。”鄔躍認為,無法確定的罰款總是讓物流企業防不勝防,有苦難言。
2008年10月份,四川省井研縣一名叫李杰峰的大貨車司機,給交通部、公安部等12個部委寄去了一封邀請信,他在信中寫到: “我愿意花兩萬塊錢,請這些部委的領導跟我跑趟車,看看現在公路上的亂收費、亂罰款到底有多嚴重?看看貨車司機的營生有多艱辛?”
李杰峰的話引起了眾多運貨經營者的共鳴。張達在成立物流公司前,也是一名貨車司機,他深有感觸地說:“每次拉上貨,總會被或多或少地罰款。交警也罰款,路政也罰款,有的地方罰了200元,剛走到下站,還得再罰一次。為了躲避國道的亂罰款和亂收費就只能上高速,因為比較而言高速上的通行費和罰款相對較少,但是如果在高速公路出了交通事故就只能等著,時間長短根本沒有保障的。”幾乎每個貨運司機都曾有過和收費站、運政、交警斗智斗法的經歷。
說到罰款的原因,大多因為超重。張達說: “一方面,現在運輸成本高,利潤低,為了在掙出成本外有所收入,只有多拉貨,甚至超重行駛;另一方面,依據 《道路交通安全法》和 《公路法》,交警和路政都有罰款的權力,但兩家的標準并不相同,一輛貨車到底拉多少才算超載?有時都是執法者自己說了算的。對于司機超載的做法,我們習慣持一種批判的態度,認為超載都是不對的,必須要嚴查。可我們也該仔細想想,為什么有那么多超載超限的車輛呢?為什么不是越查越少呢?這是不是說明我們現在治理超重的做法需要改變一下?”鄔躍認為,一味罰款只會加重公路運輸企業的負擔,并不是解決超重的好辦法。
當然,對于張達這樣的物流企業經營者來說,顯然更關心如何盡快減輕經營壓力。如果現在能減免一些稅費,徹底治理一下亂收費,顯然對物流企業幫助更大、更直接。
沉重的稅費負擔、無法確定的罰款,突顯出公路運輸業軟環境建設的致命傷。長期以來,各地政府政策不統一,地方保護嚴重,造成物流市場迂回運輸多,運輸周期長,企業績效偏低,而運輸成本卻居高不下。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中國物流成本占國民經濟生產總值比日本和美國多1倍左右。營造適合物流企業發展的軟環境,逐步清除物流業發展的行政壁壘,讓稅費征收走上正軌,已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