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構建戰略伙伴應遵循的原則
2008-11-26 0:4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現代物流供應鏈上的重要節點——港口企業,由于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優化整個物流鏈,保持物流鏈的穩定。首先港口一般都是水路、公路、鐵路的交匯點,是交通運輸的樞紐,是物資流通的集散地。“集、疏、儲、運、拆、并”等綜合功能齊全,是開展物流綜合服務最理想的場所。二是港口基礎設施較為完善。航道、港池、錨地、浮筒、碼頭、棧橋、倉庫、場地等設施應有盡有,各種門吊、場吊、正面吊、叉車、起重機等機械設備不勝枚舉,有較強的中轉能力和運輸能力,最能為物流運輸提供周全的硬件。三是由于港口具有較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和技術隊伍,適合從事物流服務。四是港口通江達海,獲取信息快捷、渠道多、來源廣,具有其它行業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五是由于運輸線的牽連,港口能方便地與上、下游物流鏈企業結成戰略伙伴。
港口企業尋覓戰略伙伴的目的是通過建立利益共同體,實施資源擴展、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使現代物流運作達到最優化,從而實現港口大發展。因此,尋覓戰略伙伴至關重要。如果選擇戰略伙伴不當,不僅談不上發展,反而會使企業蒙受重大損失,甚至血本無歸。那么,尋覓戰略伙伴應遵循什么原則呢?
首先是合作伙伴必須誠信經營,堅持信譽第一,彼此相互信任。這是供應鏈中各企業進行有效合作的基礎和保證。因為實施供應鏈合作就意味著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的共同開發、數據和信息的交換、市場機會共享和風險共擔。失去誠信經營或者彼此猜疑,其結果無法想象。其次合作伙伴必須擁有各自可利用的企業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這是供應鏈中各企業進行有效合作的關鍵和亮點。所謂企業競爭力,就是企業和企業家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與提供服務的能力,其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和非價格的質量等特性比競爭對象具有更大的市場吸引力。而核心競爭力,則是企業借以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并擴大優勢的決定性力量。唯有合作企業擁有各自的企業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才能提高整條供應鏈的運作效率。再次,合作伙伴應擁有相同的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理念。假設合作伙伴發展趨勢緩慢或即將改行,或者經營理念差異顯著,這種合作很可能夭折,導致資源、機會與成本的浪費。
誠然,港口企業選擇戰略伙伴,以期形成集成化供應鏈,其競爭優勢并不是港口及戰略伙伴間企業有形資產的簡單疊加,而是緣于企業間彼此成為供應鏈中有價值的環節,以實現知識、品牌的優化重組,達到強-強聯合、優勢整合,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用最小的組織實現最大的權能”,“用相對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回報”。基于這些原因,港口企業尋覓戰略伙伴有如下一些途徑:
1、與供應鏈上游企業構建戰略伙伴。港口供應鏈上游企業有礦業集團、外貿企業、運輸企業、貨物代理企業、農副產品企業等幾大類。港口的基本功能是中轉貨物,與這些企業構建戰略伙伴,不僅有助于開辟貨物供銷市場,掌握市場主動權,共同擴大市場份額,而且,能夠減少貨物中轉運輸環節,使“上游”到“下游”的路順暢。
2、與供應鏈下游的企業構建戰略伙伴。港口供應鏈下游企業有電廠、燃料公司、鋼鐵廠、冶煉廠、化工企業、飲食企業、電器生產企業、船舶代理企業、境外企業、海外企業、國內外代理商等貨主和客戶。港口與這些企業構建戰略伙伴,不僅直接提供供需見面的便利,擴大商品銷路和銷量,而且,減少存貨、節約港口、供、需方大量成本。
3、與鐵路、船東構建戰略伙伴。
現代物流的形式是交通運輸,而進出港口最便捷、最經濟的運輸方式莫過于鐵路和船舶運輸。與鐵路和船東構建戰略伙伴不僅能夠活躍港口,使港口真正地“四通八達”,避免出現“堵港”,而且能夠提高裝卸效率,真正地成為“交通樞紐”,充分發揮港口優勢。
4、與業務外包方構建戰略伙伴。隨著現代物流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港口將逐步擺脫傳統的裝卸作業生產,走內涵擴大再生產之路。很多港口正逐步把一些粗放的、傳統的、重要的,但不是核心的業務職能外包給世界范圍內的“專家”企業,從而使港口更能集中精力,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業務外包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提高港口對市場反映的敏捷度,而且可以加速港口的業務流程重組,合理配置港口人力資源,從而提高港口組織生產及管理效率,打出港口品牌。
5、與兄弟港口聯合構建戰略伙伴。港口與港口聯合最大的好處是優勢互補、避免同行業惡性競爭,同時,實行強-強聯合,組建港口集團,打造行業“航母”,有助于發展現代物流,實現港口跳躍式發展。
不論通過什么途徑,港口構建戰略伙伴都能夠縮短供應鏈總周期時間,提高資產利用率和用戶滿意度,提升港口企業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