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快遞在中國遭遇不正當競爭指控
2008-11-25 10:3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聯邦快遞在中國的大幅降價措施,引起國內快遞企業的聯手狙擊,快遞業內外資之爭已呈白熱化狀態。 2007年才開始進軍國內快遞市場的聯邦快遞,從2007年8月開始分三次宣布大規模調整價格:對公司客戶最低價格降至國內快遞企業價格的一半;對個人客戶價格最高下降幅度近50%;個別城市間快遞首重價格遠低于國內同行的首重價格。
這一降價戰略似乎立即給聯邦快遞帶來了中國區業務量的增長。聯邦快遞今年9月18日公布的2009財年第一季度(2008年6月1日-8月31日)財報顯示,該公司在中國、印度、英國和加拿大四個國家國內快件量同比增長10%,而每個快件的平均價格僅增長0.4%。
聯邦快遞在國內的大幅降價,無疑給國內快遞企業帶來了巨大經營壓力。商務部出臺的一份調查文件顯示,2008年上半年,民營快遞企業順豐速運虧損1200萬元。
據《財經》記者了解,今年9月,十數家國內快遞企業聯名向國家郵政總局、商務部、發改委、國家工商總局等部門遞交了關于聯邦快遞不正當競爭的檢舉報告。上述國內快遞企業認為,聯邦快遞嚴重虧損的狀態下,大打價格戰,損害行業整體利益、阻礙同行業發展。
一位業內專家認為,聯邦快遞的成本通常是民營快遞的3倍-5倍,再加上前期的大量硬件投入,其國內快件業務在目前還無法盈利。
國內部分快遞企業還指出,通過與國內航空公司簽訂禁止性排他協議的方式,聯邦快遞變相取得國內航權,違犯了《反壟斷法》相關規定。
聯邦快遞企業傳訊部一位人士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聯邦快遞并不是在降價促銷,這只是聯邦快遞服務全面提升的一部分,“不是打降價這張牌”。
對此,國內快遞企業向國家郵政局等部門表示,應限制外資在國內的擴張行為。
一家全國網絡型民營快遞公司負責人在近日郵政局召開的閉門會議上表示,由于國內快遞行業尚不成熟,快遞行業政策法規應內外有別,應起碼有兩三年的時間讓國內快遞企業有自我完善的時間機會。
一位外資快遞企業負責人則在會議上指出,要科學評價外資企業在國內快遞行業發展的作用,期望在行業中和諧共處。
據統計,全國從事快遞服務的法人企業近萬家,從業人員達到百萬人,2007年中國快遞行業的收入達500多億元,增長速度超過30%,高于第三產業的平均水平。
據《財經》記者了解,國家郵政局此前曾對快遞價格做過指導,但目前希望仍以行業自律為主。2003年,國家郵政局曾出臺《國內快遞包裹資例表》,2006年后有所放松,價格可以在上述標準基礎上進行浮動。
不過,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已正式啟動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該部門出臺的一份文件指出,建議發揮《反壟斷法》的威懾作用,并給予國內物流企業適當政策扶持,建立一個有利于國內外物流企業共同發展的公平的市場環境,避免少數外資物流企業對中國物流渠道和網絡資源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