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玩具制造商倒閉:中國制造缺乏信息化
2008-11-24 23: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上市公司工廠倒閉
近日,頗具實力的香港上市公司合俊集團在東莞的兩個工廠--合俊玩具廠和俊領玩具廠突然宣告倒閉,6000工人失業,令人震驚。據悉,合俊集團是港資上市公司,是世界玩具五大品牌中三家的制造商,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在業內很有影響力。
2008年,我國玩具制造業遭遇重創。本來利潤就不高,又遭遇了油價飆升、原料上漲、人工費用上升、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稅率降低等一系列不利影響,致使我國大多數玩具制造企業成本翻倍;美國金融海嘯帶來的全球銀根縮緊更令企業雪上加霜,銀行貸款的大幅縮減讓玩具制造企業步履維艱。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至七月,中國出口不到10萬美元的玩具企業有1574家,相比去年同期凈減少了3600多家,減幅52。7%,今年前八個月,玩具出口51億美元,只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個百分點,增長率大幅回落了近22%。
玩具制造商上吊
雖然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玩具出口國,出口玩具數量約占全球的60%,但我國玩具制造產業的隱憂早就已經有所預示了,最讓人記憶猶新的就是全球最大玩具公司美泰回收"中國制造"玩具事件。
2007年,以生產芭比娃娃而聞名的全球的美泰以存在安全問題為名,在短短近一個月的時間內,三次宣布在全球召回近2000萬件中國制造的問題玩具。并迫于外界壓力,披露制造商的名字:佛山達利玩具有限公司。事發不久,陷入絕境的達利公司副董事長張樹鴻在工廠倉庫內上吊自殺。后來,美泰全球業務行政副總裁迪湯姆為此事向中方致歉,并承認所召回的玩具絕大部分是由于美方設計缺陷所致,而不是中國制造商的問題,美泰愿為召回負全面責任。然而此事件已經引發了全球對中國玩具出口乃至"中國制造"的信任危機。
"中國制造"僅一技之長
此事件不僅顯示出世界對"中國制造"的依賴,更凸現了"中國制造"除了制造力以外的其它能力的全線匱乏。
長久以來,我了在全球采購中保持競爭力,"中國制造"一直把價格作為自己的核心武器,采購商看準這點,在價格上對中國企業一壓再壓,導致我國很多制造企業僅靠出口退稅維持利潤。然而事實證明,但靠成本取勝的時代已經不在了,單靠價格拼殺,只會將自己逼入死胡同。在20多年的發展之后,"中國制造"走到了一個關鍵的岔路口,低成本、低價格競爭的老路顯然是越來越走不通了,尋找新的利潤源迫在眉睫。
新的利潤源:物流供應鏈管理信息化
玩具制造企業,甚至擴展到所有的"中國制造",如何才能讓自己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呢?物流供應鏈就是答案。
國內最大的物流供鏈管理軟件供應商博科資訊總裁沈國康告訴記者:"目前,無論哪個行業,"中國制造"成本的降低幾乎走到了極限,現今企業與企業的競爭早已不再是單純的制造競賽,而是物流供應鏈的競爭。"
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舉過這樣一個玩具制造的例子,中國制造的芭比娃娃,在美國沃爾瑪超市的銷售價格是9。99美元,而在中國的出廠價卻只約為1美元,其他9美元的價值是做研發、采購、倉儲、訂單處理、批發和零售所創造的。綜合分析認為,在某個商品的整個供應鏈體系中,非生產的成本已經超過了80%。其中,商品的物流成本占到40%以上,時間成本占到整個供應鏈的90%以上。可見企業壓縮成本最大的源泉應該是物流供應鏈,"中國制造"必須盡快向全球貿易鏈條的高端不斷攀升,物流供應鏈的優化和控制已經成為中國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手段。
當前,全球眾多經濟學家大膽預測:加強企業物流供應鏈信息化建設,將有效集成與共享供應鏈上企業間的信息,有助于整個供應鏈的流程的整合與再造、業務伙伴關系的建立和維護,可以更有效的縮減企業經營成本,同時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利潤源,實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快速增長。美國眾多企業的成功也已經驗證了這種觀點的正確性,我國的制造企業也應該有所行動,盡早享受物流供應鏈信息化所帶來的巨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