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產品交易“航母”浮出水面
2008-11-24 23:2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總投資60億元 5年后可對接一萬個農產品生產基地,形成千億交易額……
華中農產品交易“航母”浮出水面
本報訊(記者 萬方)武漢人每天需要大米600萬斤、蔬菜1500萬斤、肉蛋禽類800萬斤,但現有經營地點分散、產品單一,致使武漢市民的餐桌消費居高不下。昨日,總投資達
60億元的湖北漢口四季美農貿城全面開工建設。5年后建成的四季美農貿城不僅可豐富市民的菜籃子,還可暖和農民的荷包。
據介紹,該農貿城還將是一個對接上萬個農產品生產基地,年交易額達1000億元的農產品交易“巨無霸”。屆時武漢將成全國農副產品物流成本最低,交易量最大的現貨和期貨交易市場。
全國農產品價格將看武漢“臉色”
四季美農貿城地處漢口北專業市場群核心區,由港資背景的武漢南順物流有限公司興建,盡管與老字號“四季美”湯包同名,其實并無瓜葛。據介紹,四季美農貿城總建筑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整個工程建設分5年完成。
該農貿城總經理吳雁國說,建成后的四季美農貿城,將對接10000個農產品生產基地,推廣1000個農產品品牌,扶持1000個農產品經銷大戶,形成1000億農產品交易額……未來,四季美農貿城將成為集農產品的展示、交易、加工、配送、物流于一體的中心交易市場,將會成為中國農產品的價格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信息查詢中心和展示中心。
目前該工程一期占地1300畝,將于明年8月投入使用,將開設有蔬菜、水產、干貨、副食、茶葉、調味品等多個交易專區。
武漢將成全國農副產品集散地
“四季美農貿城建成后,將極大地豐富市民菜籃子,溫暖農民錢袋子。”武漢市黃陂區區長徐進如是說。
目前,由于運營和物流等中間環節成本過高,導致市民餐桌上的農副產品價格難以下降,而農民又難以享受高價帶來的實惠。據介紹,農副產品的價格中物流成本占比約為六成,運營成本約為兩成,而真正落到生產者手中的利潤僅一兩成。
“四季美農貿城將解決農副產品和市場對接,降低物流成本。”吳雁國說,為降低物流成本,該農貿城還配建年吞吐量1000萬噸的4個5000噸級專用泊位;還配建有鐵路農產品戰略裝(卸)車點,可同時進行整列裝卸作業,裝卸月臺后還直接建有10萬平方米的公共交易倉庫。
據介紹,該市場還在全國各地建有500萬畝直供種植基地,以有效保證市場農副產品的充足供應,穩定產品價格。
收購價偏低、農民惜售,國家啟動100萬噸新棉“救市”計劃
棉農:期盼“及時雨”更多惠及湖北
本報訊(記者 吳晶晶 通訊員 李兆能)價格下降、收購量小、農民收益大幅下滑……位于全國著名棉產區的江漢平原,在今年的棉花收購中遇到了巨大困難。昨日,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國家已經緊急啟動100萬噸新棉收儲預案,這對于種棉大省的湖北而言,無異于迎來一場“及時雨”。
國家發改委日前介紹,針對10月份以來新棉大量上市,國內市場棉價持續下跌的情況,國家緊急啟動收儲預案,增加100萬噸國家儲備棉臨時收儲計劃,并于10月29日開始實施。
記者昨日從國家統計局湖北調查總隊獲悉,上月底,該部門就今年棉花收購情況對天門、仙桃、黃梅、襄陽進行了專門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湖北棉花收購存在收購價格下降、收購量小、收購資金不足等問題。
據介紹,由于棉花價格下跌,與農民6元/公斤的期望價存在一定差距,農民存在惜售心理,造成棉花成交量不大。比如天門市,截至10月15日止,所調查的4個鄉鎮收購籽棉僅90多萬公斤,比去年同期減少一半。黃梅縣銀沅棉花股份公司到目前為止,收購量不到50萬公斤,而去年同期已收購250多萬公斤。此外,仙桃市預計2008年棉花畝平均收入為993元,比上年減少281元,下降22.1%。
當陽縣棉花收購大戶鄭老板昨接受記者采訪表示,作為全國重要產棉區之一,湖北棉農今年虧損嚴重,幾乎沒有一家賺錢的。在100萬噸新棉收購計劃中,他希望能夠更多惠及湖北,以解農民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