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出口轉內銷時代”再度來臨?

2008-11-24 13:1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 王延
    20世紀80年代,出口轉內銷一度成為外貿行業的熱門話題,大量出口企業和地方政府通過 “出口轉內銷”獲取了大量外匯儲備,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時隔多年,正當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外貿出口全面萎縮之際, “出口轉內銷”再度被出口企業提上議事日程。正如一些業內專家預測的那樣,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不斷升級,本輪出口轉內銷熱潮至少要持續2~3年。
出口之困
    11月6日,第104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廣交會)閉幕,廣交會官網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本屆廣交會到會境外采購商累計17.5萬人,出口成交額累計315.5億美元,比上屆下降17.5%,比去年秋交會下降15.8%。
    廣交會一向被視為中國外貿出口的晴雨表,今年廣交會成交量大幅下挫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高度重視。 “廣交會意味著明年出口產品的訂單,成交量的下降將給企業明年的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一位從事紡織行業的市場人士告訴記者,受金融風暴影響,很多歐美老客戶都沒有參加今年的廣交會,這對于許多依賴歐美市場的企業來說將是巨大的損失。
    毫無疑問,廣交會成交量的下降只是冰山一角,中國的外貿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危機。有經濟學家指出,傳統的憑借廉價勞動力和高能耗粗放式生產來保障利潤的出口方式已經勢微,隨著高成本時代的到來,中國的出口企業開始進入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但此時金融危機的暴發將原本處境艱難的出口企業推向了更為兇險的境地。
    “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繼續,而且正在通過產業鏈產生連鎖反應。”一位貨代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國外訂單的減少,上游生產企業開始減產甚至停工,許多物流貨代企業基本無貨可代,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下游物流業將面臨大面積倒閉的危險。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最大的利好因素就是近期國家對出口退稅的調整。”據一位業內分析人士透露,按照國家近期出臺的政策,自12月1日起3770項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將提高,約占出口商品的27.9%。以紡織產品為例,出口退稅率將分兩次上調3個百分點,可以使紡織企業在年內減少虧損80多億元,這將為企業對沖部分因出口疲軟和人民幣升值造成的不利影響。
    “國家出臺的利好政策只能緩解當前出口萎縮的局面,但對大多數出口企業而言,經營上的困難依然很大。”一些參加廣交會企業告訴記者,自從中國政府提高出口退稅稅率的消息發布以來,外商紛紛要求中國出口企業降低產品價格,而許多出口企業為了保全生意,不得不將國家補貼的利潤拱手相讓,企業真正得到的收益仍然有限。
內銷之難
    早在今年4月份,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就在春交會上提出,中國國內市場廣闊,希望企業在開拓國外市場的同時研究內銷,學會 “兩條腿走路”。 “出口轉內銷”作為一種應對出口貿易風險的方法,開始受到眾多出口企業的重視。 (下轉A2版)
(上接A1版)
    “內銷是好辦法,但也要有市場才行。”一位市場人士表示,由于出口企業長期從事對外貿易,從產品生產到營銷渠道全以國外市場特點為標準,一旦轉型搞內銷,很可能陷入“水土不服”的尷尬境地。
    以近期 “家電下鄉”熱潮為例,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農村家電市場每年都以15%的速度穩定增長,今年全國三四級市場的家電容量將達到2300多億元,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更有專家預測,農村市場將成為本輪家電行業出口轉內銷的消費主力。然而,從目前企業反饋的情況看,由于價格及產品設計上的問題,購買力不足的農村市場并不盡如人意。
    有分析人士指出,外貿企業轉型做內銷,最大的困難就在于是渠道和市場問題。做外貿量大,且資金回籠比較快;做內銷量小,資金回籠相對來說比較慢。據權威機構調查,大部分出口企業都有做內銷的打算,但嘗試過的企業都反映此舉困難重重。由于國內市場的規模與需求與國外差別太大,很多出口企業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拓國內營銷渠道,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更有不少企業擔心在國內市場的過度投入將影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造成得不償失的被動局面。
突圍之惑
    出口企業對國內消費水平的不樂觀以及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也成為內銷的幾大難點。由于國內市場狹小,許多企業為爭奪有限的市場資源而競相壓價,各類回扣令企業有限的利潤一降再降。由于出口企業多為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經營成本增長迅速,當前國內市場的情況很難解企業燃眉之急。
    針對這一問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趙玉敏指出,就不同層次和不同戰略定位的企業而言,應制定不同的應對措施。對于只能依靠出口退稅才能盈利的企業來說,適時退出或用部分資金投資新興行業都是不錯的選擇。而對那些立志堅守的企業更應該抓住當前機遇努力進行產品升級和技術創新,通過差異化戰略進一步鞏固并拓展原來的市場空間。
    隨著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影響的加深,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感到明年外貿行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局面,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 “出口轉內銷”將成為中國出口企業發展的重要考驗。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