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稅的開征將是拉動內需的大敵!
2008-11-21 18:5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際油價大跌,現在原油期貨已經到了50美元以下,然而,我們的油價卻遲遲不下跌,消費者心中的怒氣可想而知。就在幾周前,閑聊時談起到油價問題,我當時就說,油價不跌,一是我們老百姓要為中石油那些被國際炒家忽悠的在140美元左右進場的石油買單,另外,我們現在比美國都要高出50%的油價正好為燃油稅順利開征找到了合理的時機!
不幸讓我言中!記住,我認為這是不幸的!
面對這次愈演愈烈的金融風暴,政府心急如焚,心情可以理解,但所有出臺的政策(包括各類稅收政策)決不能手忙腳亂!
燃油稅的開征,最大的受惠者是那些小排量的所謂上下班代步車,那些用于商務的轎車、用于運輸的卡車每年的費用將大幅提高,包括出租車在內。以一輛用于經商的5座轎車為例,每年正常業務的情況下要跑40000公里,如按每公里油耗11升來算,每年耗油為3636升,而每年的養路費為3000元,也就是說,油價漲1元錢,就消耗了所謂的的養路費費用,現在油價這么高,至少要高出應有油價(93號油)2元以上,開征燃油稅,對商務用車(那些運輸物流的車輛每年支付的費用會更多)增加的負擔是不言而喻的。怪不得財政部官員說開征燃油稅可以每年為財政征收4600億元的收入。這些增加的收入,負擔都壓在了真正能促進經濟增長,拉動內需的企業身上!
開征燃油稅美其名曰是鼓勵大家節約能源,鼓勵大家用小排量車。但大家想象一下,大家都開著0.8升的QQ去進行商務談判是什么鏡頭?另外,真正有能力拉動內需的應該是民眾中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一般消費的是中級車(當然,現在凡是中產階級基本上都有了一輛或兩輛排量在1.8以上的中級車),這些消費群體是拉動內需的主力軍。打壓這些人群的消費需求和商務沖動,還談什么拉動內需?
中國擁有全世界70%的收費高速公路,美國的高速公路是免費的,而我們開征燃油稅后仍然要收高速公路費,我們只能這么理解,燃油稅已經成了我們政府在經濟危機中向民間抽血的手段之一。
也許,在中國經濟一路高歌,人們收入不斷增長的情況下,適當的向民間抽一點血也是可行的。但現在我們面臨的是數十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人們的收入預期大幅下降,燃油稅一開征,那些已經買了車用戶們的不幸立刻就變成了套牢一族,對于那些企業來說,每年在商務用車、物流成本上就要增加一大筆支出。燃油稅的開征當然對小排量的車有利,但我們小排量(1.3升以下)的市場份額占據了不到10%,這顯然對那些已經處于銷售嚴重下滑的汽車企業來說是雪上加霜。
燃油稅開征后,運輸物流的成本將大幅提高,這必將增加企業的負擔,加上本身企業就產銷不暢,要想把這筆額外的增加成本加到消費者頭上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樣的竭澤而漁的稅收政策和當前拉動內需的方針絕對是格格不入的。
盡管燃油稅的開征,最后的油價可能低于現有的油價(我們還是往稍微好點的方向去想),但是,按照國際油價50美元以下的水平,我們本身油價就應該在3元左右,就算是燃油稅開征后油價反而下跌了1元,93號油降到5元,我們的實際油價也是上漲了近2元,當然,這只是我的良好預期。
這幾天股票市場的反應也是很有中國特色,燃油稅的開征,應該對中石油中石化根本沒有任何利好可言,稅收是國家收去了,中石油中石化有什么利好?中石油也好中石化也好,一樣都有著車輛耗油成本增加的問題,當然,他們的車用油本身不花錢可能成為利好的理由之一。
我一直認為,面對經濟危機,要想拉動內需,我們最應該拯救的不是樓市,而應該是拯救企業,企業好了(現在應該說是生存下去了),企業的員工收入就有了保證,企業員工收入保證了,就有了消費的需求。然而,燃油稅對企業的負擔增加是不言而喻的。盡管燃油稅具體政策還未出臺,但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急吼吼地出臺這種對企業增加負擔的政策是極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