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甬高速公路全線正式通車 寧波邁入“高速時代”
2008-11-20 14:4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杭甬高速公路全線正式通車
1996年,寧波交通歷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2月6日,經過5年建設,寧波乃至浙江歷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開通。從那一刻起,它促成并見證了寧波經濟邁向騰飛。此后數十年,寧波先后建成甬臺溫高速、甬金高速、杭州灣大橋、繞城高速西線等,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365.186公里,寧波交通格局實現了從陸路交通區域末端到長三角南翼交通樞紐的嬗變。
講述
寧波邁入“高速時代”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是政府的理念,“要想富,先修路”是百姓的心聲,“要快富,修高速”是時代的要求。上世紀90年代初,正在經歷道路擁堵陣痛的浙江人,把改變交通基礎設施落后面貌的目光落在了高速公路上。經過多方調研論證,省委、省政府決定首先在浙江經濟最發達、車流最密集的蕭甬、杭嘉湖平原,建設滬杭甬高速公路,把杭州、寧波、紹興、嘉興等浙江經濟發達城市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龍頭上海更順暢地聯系起來。
1996年12月6日,從杭州東郊彭埠為起點,往南經過錢江二橋,折向東經過蕭山錢江農場、紹興三江、上虞邊墩、余姚梁輝、寧波段塘,終于大朱家,全長145公里的杭甬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這條讓國道杭甬線整整縮短72公里的高速公路,同時縮短的是人們心中的空間距離?娊úㄊ菍幉ü\集團寧南公司的老司機,1996年12月6日,他開著那輛價值110萬元的紅色大宇車從汽車南站出發,不到兩個小時就到達終點站杭州汽車東站。這是我市交通歷史上第一趟高速班車!败嚿瞎灿30幾個旅客。”繆建波至今都記得當時的興奮:“那可比開省道、國道舒服多了。路況好、車況好、不堵車,也不會走走停停。那種感覺,就是特別爽!”。
杭甬高速公路是國內第一條建設在沿海水網地帶的高速公路,它穿越了92公里的軟土地基。有人說,在軟土地基上筑路,猶如在嫩豆腐上放重物。當年,施工人員曾先行修建試驗路段,在完工之際,130米長的路堤,由于地基沉降,已有將近一半路幅全部消失,而在河的對岸,卻隆起了一條新堤。
在建設過程中,來自國內外道路專家一起會診,拿出當時最為可行的施工方案,在一次次的失敗中總結經驗,將軟土地基的難題在技術層面上得到解決。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條耗資數十億元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竟然沒有動用國家財政一分錢,而是利用世界銀行1.8億美元的貸款,國家從車輛購置費中給予補貼以及通過籌集高速公路建設基金得以解決。
杭甬高速公路因此成為我省第一次利用國際金融機構貸款,運用國際慣例進行工程管理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在建設過程中,我省首次采用國際招標的方式,選擇信譽好的施工隊伍,實行監理工程師負責制,培養了我省第一代監理工程師。
1998年12月29日,滬杭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至此,全長248公里的滬杭甬高速公路全線貫通。時空距離被高速公路急速拉近,人們發現,寧波乃至浙江變“小”了,時空觀念被高速公路革命性地改寫了。
與其發展一樣快速的,還有“杭甬”上的車流。通車不過3年時間,寧波段出現擁堵現象。由于地處長三角經濟發展前沿,沿線縣市經濟持續多年快速發展,車流量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遞增。作為全國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在拓寬成為8車道前,滬杭甬的部分路段實測日混合交通流量52605輛(折合小汽車為94689輛),而這一流量的最高上限是小汽車55000輛。杭甬高速公路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通道”。
為了盡量減少拓寬施工對交通車流和經濟發展的影響,滬杭甬高速創新提出了“分段邊拓寬邊通車”方案。當然,這是個對交通車流和經濟發展影響最小的方案,也是最費時、費力的方案。從2000年開始,到三期(沽渚至寧波段)拓寬工程2007年底通車,全線拓寬用了將近8年時間。
第一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以后的十年時間,我市先后建成了沈海高速公路寧波段、甬金高速公路寧波段、杭州灣跨海大橋、寧波繞城高速公路西段及杭州灣大橋南岸連接線,高速公路建設由點成面、由線成網,初步構建了“一環六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網絡。
作為高速公路建設最直接的受益方之一,寧波寧南汽車公司開辟的高速客運市場隨著高速公路的延伸逐漸擴展到全省范圍。十二年的時間里,當初每天只有8班的杭甬高速班車現在已經發展到113班,幾乎每五分鐘就發一趟車。
目前,從寧波出發,往南通過甬臺溫高速公路與福建對接;往西南通過甬金高速公路與江西高速公路對接;往西通過杭甬高速公路連接杭寧、杭千等高速公路,進入江蘇、安徽高速公路網;往北通過杭州灣跨海大橋及接線與上海對接。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被無數人念叨的老話在寧波被無數次印證著。隨著高速公路網絡的擴張和密集,人們發現,城市間經濟的交流、生產要素的流動也日趨活躍。尤其是那些與高速公路緊密相依的區域,“道口經濟”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在高速公路路網效應的推動下,自1996年以來,寧波港貨物吞吐量平均每年以11%以上的速度遞增;集裝箱吞吐量以年均43.5%的速度遞增;2007年底寧波港貨物吞吐量達到3.4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在935萬標準箱以上,位居中國大陸第二和第四。
隨著高速公路的貫通,形成了支撐我市重大產業布局的交通大通道,降低了運輸成本和交易成本,改善了投資環境,吸引了要素流動和產業聚集,高速公路沿線和路口眾多的開發區、科研區、工業園區是最好的佐證。沿海臨港工業產業帶、沿路高新技術產業帶、沿杭州灣工業產業帶三大產業帶得到形成。
尤其是剛剛通車的杭州灣跨海大橋,使寧波到上海的行車時間縮短至兩個小時,實現了我市進一步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與“長三角”城市群間的同城效應。高速公路成了我市通向更多經濟財富、更大社會進步的快車道,成了實現“全面小康”的高速路。
難忘通車那一天
。ú芗乙瑴拣咚俟反笾旒夜芾硭L)
1996年12月6日,盼望已久的杭甬高速公路終于通車了。那天,我凌晨五時不到就趕到單位,一方面準備開通儀式,一方面是跟相處了四年多的筑路工人最后話別。時間過得真快,四年來我們風里來雨里去,盼望這一天早日到來,真的來了,卻要面臨分別,心里還真有些不舍。
天氣盡管很冷,但是大家的心熱乎乎的。下午3時18分,時任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澤民大聲宣布:“浙江省杭甬高速公路試通車開始!”。
掌聲經久不息,為了這一刻,多少人櫛風沐雨,不知道流下多少汗水,更有筑路英雄朱卡嘉為之獻出年輕的生命。開通儀式上,我看到朱卡嘉的母親抱著兒子的遺像也來了,老人家說要替朱卡嘉看看最后完工的高速公路,完成兒子的遺愿,那一刻,所有人都肅然起敬。
下午4時,段塘高速公路收費站前已經排起長龍,最前面的是一輛浙A70219小型貨車。這位名叫石國平的司機得知高速公路今日開通,特地提前三個小時來排隊。那時,私家車遠未普及,來排隊的基本上以貨車為主。
晚上6時整,石國平第一個通過了收費站,收費員將事先準備好的鮮花遞給他。看得出石國平很激動,他說,等了三個小時上高速,也比走國道省時間!在他身后,所有司機不約而同地鳴喇叭慶祝高速公路開通,聲音響徹天空。
毫不夸張地說,高速公路收費站是見證寧波經濟發展的最好窗口。老百姓腰包漸鼓之后,高速公路上的私家車也越來越多。投入使用不到兩年,高速公路出現擁擠,每逢周末、“五一”、“十一”黃金周甚至楊梅成熟季節,車輛蜂擁而至。很多人在一個城市工作,在另一個城市生活,其間通過高速公路來往兩地。城市間人口流動而帶來的強大消費力又反過來促進了交通事業的發展。(包凌雁整理)
點評
交通建設投融資機制創新 推動了寧波邁入“高速時代”
。蠲飨,寧波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
高速公路建設作為區域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寧波經歷了嚴重滯后于發展要求、基本適應發展要求兩個階段。經過四輪大交通建設,初步形成的“一環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網絡,源于自行籌資、自行建設、自行管理、自行還貸這一“四自機制”是在交通建設投融資機制改革上的重大創新。
高速公路是寧波對外交通集疏運網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社會工作效率、縮短時空距離、降低物流成本、發揮寧波港口優勢起了重要作用。追昔撫今,寧波現代化建設必須由適度超前的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為支撐是我們的切身感受和啟示。然而僅以時速120公里的高速公路設施遠不能適應寧波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構建能耗更低、污染更小、占地更少、流量更大、速度更快的高速鐵路網迫在眉睫,目前已列入國家規劃,部分線路建設已經啟動。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建成一個集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航空、管道、水上運輸等多種方式為一體的綜合性立體化的現代交通設施網絡,真正把寧波建設成為中國東部重要交通樞紐、現代物流中心城市和亞太區域國際重要門戶城市是我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