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關:“激活”特殊區域發揮海西“磁場”效應
2008-11-2 1:2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保稅物流園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在廈門,如果不提前做一些“功課”,很難清楚地辨別這些門類齊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加之目前正在緊張建設的海滄保稅港區,廈門關區擁有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可謂功能多樣,一應俱全。經過廈門海關的“激活”,它們有如一個個磁石,吸引了比鄰而立的各種公司、堆積如山的集裝箱、熙來攘往的運輸車輛、星羅棋布的國際航線。
“多區聯動”:保稅物流園區通關無縫對接
10月21日,廈門港務物流保稅有限公司進口了105立方巴西棕花崗巖,打算進入保稅物流園區,當天就完成了海關通關手續。“這要在去年5月份,至少得三天。”報關員小郭說。
據介紹,原先,進口貨物在進入保稅物流園區時需要經過兩次報關———一次在口岸海關,一次在園區主管海關,究其原因就是后者不具備艙單管理的權限,而在全國海關中也尚無這種先例。雖然保稅物流園區與口岸僅一墻之隔,然而卻猶如上了一把鎖。如果不能及時“打開”這把鎖,園區的發展必將受到極大的限制。為此,廈門海關經過充分論證,積極向海關總署反映,并與地方政府及時溝通,終于在2007年6月拿到了“鑰匙”———授予園區主管海關部分艙單管理的權限,從而實現進口貨物的“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開全國保稅物流園區之“先河”。海關改革創新的政策立竿見影,今年1至9月份,進口入區貨物達7.3萬噸、貨值1714萬美元,同比分別大幅度增長了186.4%和489.8%。
除了實現與海運港區聯動,廈門海關還通過采取“空運進境貨物聯程轉關”模式,實現園區與空運港區聯動。園區從空運口岸進境貨物可在飛機起飛2小時后向海關申請聯程轉關,貨物到港后,企業即可辦理提貨入區通關手續。該模式實行后,平均每票貨物通關時間縮短約6個小時、節省費用近百元。為進一步拓寬保稅物流園區的輻射面,該關還力促園區與福州保稅區的“聯姻”,使得福州保稅區貨物以多票報關單對應一票轉關單的申報方式,順利由內支線中轉至廈門象嶼保稅物流園區出境,進一步增強了區域間的通關協作。
“量身定制”:保稅區造物流分撥配送基地
廈門象嶼保稅區內的全球物流(廈門)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國際采購和即時配送,它的主要客戶之一戴爾公司實行“零庫存”生產模式,為保證“零庫存”的實現,全球物流公司從客戶下訂單到送到工廠,包括對客戶訂單的處理、貨物的整理、海關申報及路上的時間,90分鐘內必須完成。按照正常通關手續,這根本是個“不可完成的任務”。
然而全球物流已經做到了。主要秘訣就是海關為其量身定制的“分批出區、集中報關”監管模式。該模式下,全球物流通過建立與保稅區物流監控系統相連接的終端,在貨物一線進境倉儲后,即可隨時根據戴爾公司的訂單要求,在系統中進行出區申報,并在14個工作日內,憑系統匯總的出區條目向海關集中申報。這樣一來,企業快速通關的需求得到了最有力的保障。目前戴爾公司業務已占保稅區一線進境貨值的50%左右。
出口貨物集拼業務是保稅區的另一項“拳頭產品”。然而由于出口集拼貨物本身具有的品名雜、數量少的特點,海關監管較為困難,改革監管模式勢在必行。為此,廈門海關通過完善保稅區的物流監控系統,對保稅區出口集拼業務實行“先入區后報關”監管模式,短短幾年間,已使保稅區成為福建省出口拼箱貨物重要的集散地。今年1-9月份保稅區出口拼箱業務貨運量25.4萬噸,貨值18.4億美元,占廈門市出口拼箱業務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今年以來,保稅區海關又通過推出“多點報關、口岸驗放”監管模式,吸引了大宗散貨入區倉儲分撥,在為企業節省大筆倉儲費的同時,也減小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從年初到現在,已有3.83萬噸的散貨入區。
念“快”字訣:出口加工區成高新產業先導區
大型臺資企業建穎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即將開工,預計年產值20億元;生產筆記本電腦的港資聯達公司預計年產值10億元,世界最大磁性材料企業美磁科技公司將把美國總部遷來這里……近年來,已有9家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科技企業紛紛在廈門出口加工區安家落戶,總投資額達1.72億美元。廈門出口加工區何以成了高科技企業眼中的“香餑餑”?
“是海關工作的快捷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在加工區落戶的信心。”聯達科技(廈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方瑋回憶起進駐加工區時的情況。這是一家專業生產筆記本電腦的高科技企業,當時公司還未在加工區內正式設立就已經接到國外客戶的訂單,且出貨時間非常緊。但根據規定,企業必須先辦理企業注冊才能辦理海關帳冊備案。企業非常著急,擔心為此超過交貨時間,失去客戶。得知情況后,廈門海關靈活采取“兩條腿走路”的策略,在辦理企業登記入駐手續的同時對電子帳冊進行預審核,從而大大縮短了企業辦理相關入區手續的時間。隨后在企業辦理完入區手續后該關僅用一天的時間就辦理好所有帳冊的備案與審批,第二天企業即開工生產,實現了入區生產“零滯時”。
目前,海關的“快”字訣應已經用到了出口加工區通關管理的各個方面,該關對加工區海運進出境貨物實行直通式的監管模式,“一次申報、一次審單、一次查驗”,大大縮短了企業的通關時間;引進了由海關總署推廣使用的卡口管理輔助系統,在貨物未到卡口之前,企業就將有關申報貨物的內容發送至海關,海關進行提前處理,貨物過卡時間由原來的十幾分鐘縮短為十幾秒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