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從三點應對出口訂單轉移
2008-1-12 10:2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7年,整個紡織服裝行業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原材料價格上升、土地成本上升、勞動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帶來出口損失、出口退稅率下降以及美國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影響。進入2008年,人民幣以7.2775再創匯改以來的新高,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已超過10%。人民幣持續升值,直接受影響的就是外貿出口企業,使得其產品在出口國價格上漲,導致競爭力下降,尤其是生產紡織、服裝等低附加值產品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所受到的沖擊和影響更大。
在筆者看來,作為世界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和出口國,中國紡織產業鏈齊全,行業規模和生產能力突出,供應能力、服務水準、反應速度、配套規模和基礎設施等綜合競爭力在世界上位于前列。但應該看到,很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家的紡織業競爭力在不斷提高,我國的成本優勢不斷下滑。如:印度、孟加拉、印尼、巴基斯坦、斯里蘭卡、越南等周邊國家勞動力成本都低于我國,有較大的競爭優勢。且這些國家的政府也正在采取很多鼓勵性措施,促進其紡織業競爭力的提高。周邊國家紡織業整體實力的迅速提高,為歐盟大型進口商實施全球采購戰略、快速轉移訂單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一旦中國面臨的外部貿易環境發生突變,這些國家將有能力迅速填補中國留下的市場空間。由此,筆者認為,2008年乃至未來一段時間,有關方面及企業亟待做好三方面的“功課”:
1、有關方面應加快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支持和幫扶紡織品出口企業努力提高應對國外反傾銷、反補貼措施的能力。政府層面,國家應設立反傾銷、反補貼應訴專門基金,鼓勵和支持企業應訴;另一方面,商會應發揮其在組織反傾銷應訴方面的專業經驗和優勢,對企業的應對工作提供指導和咨詢,并加強反傾銷、反補貼相關知識和規則的普及和培訓工作,以全面提升應對能力。
2、紡織品出口企業要謹慎對待配額取消的所謂“利好”,要保持自律和“克制”,不應期望配額取消后大量增加出口,避免“授人以柄”,導致其他貿易保護措施的出現。
3、企業自身應加快增長方式的轉變,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紡織品出口行業的根本應對之路是加快結構調整,努力在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貿易服務水平、加強研發設計、專業化、國際化經營、創建自主品牌、提高營銷能力、履行社會環保責任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促進紡織行業健康、持續、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