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關:從戰爭前線到開放前沿
2008-11-19 13:4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友誼關,中國九大名關之一,是我國惟一與外國接壤的邊關和戰略要地,長期處于戰爭的前沿,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軍事角色。“軍人多,商人少;大炮多,煙囪少;墳墓多,高樓少”成了當年的真實寫照。
上世紀80年代末,當這里的硝煙最后散盡時,友誼關下10多個雷場數10萬枚地雷仍然對邊關人民生命造成極大威脅,不斷揪痛當地邊民的心。1993年,政府承諾徹底清雷,先后進行了兩次大排雷,共計清除了30多平方公里的雷區,排除各種地雷25種共58萬多枚,銷毀其它爆炸物120多噸。
如今,記者來到友誼關,同樣看到了讓人心情激蕩的數據。但它反映的不再是雷區面積和地雷數據,而是一組不平常的關口數據。2004—2007年,友誼關口岸進出口貨物貨值累計370647萬美元,平均年增長53.33%;出入境貨物累計923.98萬噸,平均年增長21.59%;出入境車輛累計72.3萬輛次,平均年增長15.05%;口岸累計出入境人數469.14萬人次,平均年增長28.54%。
著名古關隘煥發新生
回眸歷史,幾行字里能跨上百年: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廣西提督蘇元春派兵在隘口建房造圩,鼓勵邊民經商;1939年12月,日軍入侵憑祥,中越邊貿陷于癱瘓狀態;解放戰爭時期,由于社會動蕩,憑祥邊貿再次中斷。1951年,南(寧)憑(祥)鐵路通車,邊貿再度興起;1978年,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國內其他地方在大力發展經濟時,友誼關邊境地區卻處在戰爭狀態,中越邊貿再度中斷。1992年,中越兩國關系正常化后,友誼關邊境地區還在花大量時間排雷,之后才能把主要精力轉到經濟建設上。
戰爭,嚴重影響了邊境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加上國家歷年來投入比較少,邊境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總量小,地方財力不足,戰后重建資金來源匱乏。友誼關口岸開放之初,基礎設施落后,無驗貨場、無儲貨倉、無聯檢檢驗設施,口岸和邊貿互市點公路是三級公路,大型貨車通行困難;受貨源、管理等方面制約和大形勢影響,關口車輛稀少,貨物寥寥,而且出口商品一直以農副土畜產品為主,出口商品附加值低,對外貿易發展十分緩慢。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屹立中越邊境的名關又怎會甘心在風雨飄搖中寂寞地度過悠悠歲月!在經歷了一段低迷時期之后,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因為沿邊,崇左又被推向了中國對接東盟的最前沿,賦予了崇左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市委、市政府緊抓這一歷史機遇,敏銳地意識到科學制定口岸建設總體規劃,加快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口岸經濟,是崇左當前經濟發展的一項緊迫任務。在口岸經濟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口岸經濟區建設,促進邊境工業加工業、倉儲物流業、旅游服務業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框架下,以邊境口岸為依托,編制和實施不同功能定位的口岸經濟區發展規劃。隨著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和物流業的復蘇,友誼關成為崇左乃至廣西西南地區重要口岸及物流平臺。
在歷史的長河中,巍巍友誼關與中華的興衰榮辱息息相關。昔日只扮演政治軍事重要角色的友誼關,如今再次煥發了新生,成為崇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發展口岸經濟的重鎮要地。
外貿出口位居廣西前列
在離友誼關6公里外的憑祥物流園進出口貨物候檢區里,記者看到一排排嶄新的大卡車準備通關出口。廣西萬通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俞上林介紹說,憑祥物流園每年貨物吞吐量達1500萬噸,交易額超過300億元,人流量也近5萬人,“物流、商流、人流集中,是國內企業開拓東盟市場的前沿地。”
為更好的利用沿邊優勢,加快發展口岸經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區兩園三基地”建設的新的發展思路。“一區”就是以中國東盟(憑祥)邊境綜合保稅區的批復實施建設為龍頭,來帶動整個口岸經濟的發展。“兩園”就是以憑祥萬通國際物流園、崇左國際物流園的建設為重點,推動通道經濟的建設,加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乃至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物流,推動雙邊的合作以及工業的發展。“三基地”就是糖業基地、錳業加工基地、邊關旅游文化基地。憑祥物流園是崇左發展口岸經濟,打造“一區兩園三基地”的縮影。
據介紹,投資11億元建設的中國—東盟自貿區憑祥物流園初見成效。目前憑祥物流園的進出口貨物集中在五類,這里出口的汽車、機電年交易額約50億元,每年出口的建材產品、家電和日常百貨近200億元,從東盟國家每年進口水果約30億元,還建有亞洲最大的紅木家具展示交易區,每年從越南等國進口紅木價值30億元。目前,投資16億元的“虛擬交易廳”正在建設中,廣西的優勢產品白糖、水泥將可在這里進行期貨交易。
準確的思路帶動了強勁的發展動力,到2008年10月底,崇左外貿進出口企業已經發展到198家,已形成了輻射全國和越、老、柬、泰等東盟國家的紅木家具、五金機電、紡織服裝、水果蔬菜、中草藥、礦產品市場等六大貿易集散中心。2003至2005年,崇左市外貿出口總額連續三年居廣西第一位,2006年居廣西第二位,2007年第四次居廣西第一位。
今年1到9月份,崇左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14215萬美元,同比增長了104.68%。其中出口94205萬美元,同比增長101.19%,進口20010萬美元,同比增長122.93%。
電子口岸鑄就大物流
為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解決制約口岸物流大發展的“瓶頸”,崇左先后投入8.75億元,不斷加大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友誼關廣場、友誼關人行廊道、友誼關前置查驗設施、友誼關聯檢樓、火車站聯檢樓等項目建設,開通了廣西第一個電子口岸,進一步提高了友誼關口岸的通關速度和過貨能力,“口岸大通關”開始駛上高速路。友誼關電子口岸是我國西南地區第一個實體電子口岸平臺,在國內首家建成中越邊境公路出入境汽車聯檢核放系統,實現了海關、檢驗檢疫、邊防等聯檢部門的相關數據共享、聯網申報、聯網核查、聯網作業,標志著崇左市“口岸大通關”建設邁進了一個全新階段。
來友誼關口岸之前,記者耳聞這里的進口貨物和海關往往因為在貨物進境換裝確認清單環節常出問題,以至于走進聯檢大廳時,記者還對同步采訪有所顧慮。但一張電子清單很快就清晰地告訴記者那已是歷史的尷尬了。原來,一個小“鼠標”便把檢疫、海關、進出口企業等各方的信息牽手一處,實現了艙單數據的快速傳輸,也使各部門從各自為政的縱向管理轉為現在的橫向管理。進口配票平均每批壓縮到2分鐘左右,通關速度和監管效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一貨運代理企業向記者介紹,信息平臺試運行兩年來,僅越方車使用費一項就節省近30多萬元。
據了解,電子口岸平臺下的“中越公路出入境汽車聯檢核放信息系統”實行“一次錄入、歸口管理、聯檢核放”管理模式,企業通過電子口岸平臺一次錄入出入境汽車的申報數據,系統分別將海關等聯檢部門所需的申報數據向各部門提交,避免企業分頭申報,大大提高了通關效率。啟用電子口岸前,企業申報進出口貨物要分別到海關等部門提交相關單證,有時一個小時也辦不完相關手續;現在通過電子口岸平臺輸入相關信息,10秒鐘內即可實現聯檢部門信息共享,大大減少了聯檢部門的現場作業時間。
電子口岸的崛起,造就了友誼關口岸的大通關,大物流,進一步提升了口岸的競爭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友誼關口岸進出口貨物。據統計,今年1~8月,憑祥海關共監管進出境汽車64487輛/次,比去年同期增長87.81%。如今,每天都有400多輛載貨汽車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憑祥物流園進出,高峰期超過600輛,友誼關口岸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東盟陸路大通道。(記者 崖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