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海岸經濟崛起藍色汕尾
2008-11-18 14:1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廣東省第六次海洋工作會議的召開,為汕尾的發展吹來了強勁東風。汪洋書記提出增強海洋意識、建設海洋強省、努力成為建設海洋強國的核心區,對于汕尾找準經濟發展新優勢、新定位、新機遇,意義十分重大。作為大革命時期曾經以“紅色崛起”著稱于世的汕尾,現在關鍵是要發揮海洋、海岸線優勢,實現“藍色崛起”。
一、以海岸線經濟作為重要支點,舞起龍頭,舉綱張目
汕尾市發展海岸線經濟的綜合優勢非常突出,在謀劃“藍色崛起”的時候,必須把著眼點瞄準海岸線經濟。
一是海岸資源富集。汕尾的人口占全省3%,土地面積只占全省的2.9%,而海岸線卻占9%,海域面積占5.6%,海岸線資源優勢十分突出。陸地海岸線全長達467.9公里,既有大量具備發展深水碼頭的天然條件,也有大量緩坡地、鹽堿地可供發展臨港產業;既有風格各異的沙灘、島嶼、濱海風光適宜發展海岸線旅游業,也有大量淺海、灘涂可開發海洋水產業;既有粵東沿海三大海灣之碣石灣、紅海灣兩個海灣,也有品清湖、白沙湖等難得一見的海上湖泊。
二是交通區位優越。汕尾的海岸線緊接珠三角的深圳、惠州,距香港82海里,距臺灣高雄港200海里,距太平洋國際航道12海里;廈深鐵路建設為汕尾植入發展海岸線經濟的大動脈,規劃建設中的天津汕尾高速公路、廣西玉林至福建漳州高速公路汕尾段、廣梅汕鐵路龍川到汕尾支線等項目,將使汕尾成為水陸交通運輸樞紐。
三是土地儲備充足。汕尾具有粵東四市中最大的5271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對而言發展腹地比較可觀,境內河川稠密,有螺河、黃江、烏坎河、赤石河四大水系,流域面積達3613.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69.2%。地區屬南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年均降雨量在2200毫米—2380毫米之間。而且生態良好,未受到大的破壞,是海岸線經濟發揮作用的重要伴侶。
四是產業特色明顯。汕尾的產業基礎具有明顯的海岸線經濟雛形。現有電力能源基地是依托海岸港口形成;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面向全球配置市場,必須通過海岸線進入國際物流;分布廣泛的加工制造業也將依賴海岸線經濟進入國際循環;與深圳的產業轉移合作主要是外向型產業,對海岸線經濟成熟程度有較高要求;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合作和對臺小額貿易的開展也決定于海岸線經濟的發達程度。
二、突出打好海岸牌,打造“五龍鬧海”的生動局面
當前,汕尾正以汪洋書記8月6日視察汕尾時提出的“迎頭趕上正當時、汕尾能夠不當尾”重要指示精神為動力,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總攬,以“活力汕尾、人文汕尾、和諧汕尾、清新汕尾”為總目標,致力于電力能源、電子信息、石化產業“三基地”和藍色海洋經濟帶、綠色生態經濟帶、特色旅游經濟帶“三經濟帶”建設。在藍色海洋經濟帶建設中,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省第六次海洋工作會議精神,搶抓機遇,集中優勢,突出打好海岸牌,實施“五龍鬧海、海岸經濟、藍色崛起”戰略。即:圍繞海岸線經濟主線,以港口物流、臨港產業、濱海旅游、外向型制造業、海洋水產業為五大主打產業,大力打造“五龍鬧!钡纳鷦泳置。
以港口物流業“活海”。把汕尾新港區納入國際樞紐港口建設總體規劃,把甲子港、碣石港作為對臺小額貿易港口納入規劃,建設立足汕尾、面向粵東、輻射泛珠三角的寶石加工配料、紡織服裝配送、汽車物質配送、保稅倉儲、石化儲運重要物流基地。
以臨港產業“富!薄W龃笞鰪娕c海岸線資源直接相關的能源基地。重點保證汕尾電廠2、3期和陸豐核電、海豐核電、華潤火電、寶新能源甲湖灣新能源基地等電力能源項目的順利上馬建設,力爭十年左右建成我國重要電力能源基地。加快內湖臨港工業區、小漠石化臨港工業區、陸豐湖東臨港工業區建設,推動石化、造船、裝備、生物制藥等項目在此落戶,形成新增長點。
以加工制造業“興!薄V攸c保證信利國際TFT項目2、3期和德昌電子擴建項目的建設,力爭十年左右建成我省重要的電子信息業和高新技術出口基地。同時,對傳統優勢產業(包括紡織、服裝、珠寶、圣誕用品等)加大扶持和優化升級力度,對有利于發揮海岸線資源優勢的制造業和創新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支撐現代物流業的重要實業基地。
以濱海旅游業“旺!。按照“著眼大區域,塑造新形象,營造大環境,發展大旅游”的總體思路,建設好五個旅游區,即:市區城市游憩旅游區、紅海灣海洋運動旅游區、辟門濱海高球度假區、碣石玄武山—金廂灘宗教海濱旅游區、赤坑溫泉度假旅游區、陸河綠色走廊生態旅游區,把我市打造成為粵東地區乃至全省重要的海濱、休閑度假勝地。
以海洋水產業“趕海”。重點發展海洋捕撈業、水產養殖業和水產品深加工,發展捕撈、養殖、種苗繁殖、加工業、銷售產業鏈,積極扶持加工、流通業發展,培育發展一批新的漁業龍頭企業。重點建設羅非魚養殖基地、對蝦養殖基地、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海馬養殖基地、牡蠣養殖基地、鮑魚養殖基地等,努力打造海洋經濟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