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砸了行情?
2008-11-18 13:3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言寺
鋼價暴跌,流通環節各利益主體的心態都不怎么好,自身經營的業務無利可圖,甚至虧損,只要被人認為不利護盤的行為,都可能成為眾矢之的,最為直接、最為簡短又用不著多加說明的指責便是:砸行情。
電子盤遠期合約價跌下去了,這是砸行情;鋼廠貼近市場實際營銷,也被說成是砸行情;高庫存貿易商急于出貨,又被斥為砸行情……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往往是表里不一的,形成鋼價不斷下跌,在很多事情和時間段里常常不是砸出來的。何謂砸行情?用上了砸就表明有人的故意,而且這樣的故意比同一層意思的打壓來得更猛烈。那么,就拿上述的指責來說,被指責方有沒有砸的故意呢?不妨逐一議論一下:
電子盤遠期合約價升和跌,僅僅是反映這一種交易方式價格發現機制的功能,為一些理性參與者提供遠期保值的機會。在本輪生活、生產資料大跌價中,現貨商虧損程度一般都由庫存多少來決定的,而一部分參與期貨相關產品交易的不但保了值,而且還賺了錢。當然,也有一種可能,遠期合約價在指定交割日與現貨價相比較,或許高一些或許低一些,這與定價的體制、機制和定價人員的素質相關,和人為的砸是兩回事。
鋼廠貼近市場實際營銷,往往是急于資金回籠維護生產線正常運作而為。鋼廠作為鋼鐵資源生產商,希望追求利潤最大化。但是,在行情不好的時候,鋼廠首要關注的問題絕非是賺錢,應該是維護好資金鏈的運作,加快資金流周轉。
辦企業的都知道,一旦資金鏈斷裂,企業無論大小都有可能遭遇滅頂之災。有人或許會說,既然生產需要大量資金,鋼廠就不能來個減產或停產,這種說法是外行的胡話。減產和停產都是需要成本的,鋼廠作為實體經濟的經營者會在減、停產和貼近市場實際營銷中作出有利于自身的選擇,大可不必聽信與自身利益不相干的人的閑言碎語。
按照同樣的道理,鋼貿商也是經營的個體。高庫存在行情上漲時,能比無庫存或少庫存的經營商賺取更多的利潤;在行情走跌時,往往會承擔更大的風險。為了有效規避風險,按照鋼貿商的生存法則,不可能在明知后市有跌的情況下堅守高庫存。要降低庫存就得拋,究竟該拋多少貨,該在什么價位上拋,都得按市場和自身企業的實際情況而定。
經營企業在賺錢的時候,讓他少賺一分錢也難;在明知有虧損的可能后,肯定將按照少虧損或不虧損的原則作出選擇。在忍痛割肉的行情里,還要遭受砸行情的責難,那也真夠委屈的。
這樣一說,原先被斥責為砸行情的都不存在故意。行情不是砸出來的,而是由眾多不確定因素變為確定,同時又讓原來確定的因素變為不確定或產生新的不確定因素而造成的。在行情低迷的時候,少一點怨氣,多一份理解,可能為維護穩定的行情作出貢獻。前不久,筆者參加上海型鋼商會成立儀式,劉剛會長在講話中,解答了本論行情中型鋼的價格為什么較為堅挺的問題,其中有一條就是型剛貿易商溝通得比較多,相互理解了就產生了信任,對穩定鋼市大有益處。
不要隨便地指責他人砸行情,沒人有砸的故意卻非要責難,會給溝通帶來障礙。鬧到最后,指責聲可能演釋成噪音,指責他人的人倒有可能成了真正的砸行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