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從總公司到鋼鐵集團的變革

2008-11-18 13:2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這是一個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一個個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中國經濟社會不斷呈現新的面貌,全國社會各界文明不斷邁向新的高度。時代脈搏的律動,傳導到中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當然也傳導到了河北省冶金行業。
    改革開放30年,從1979~2008年,從成立河北省冶金工業總公司,到組建河北冶金企業集團,再到成立河北鋼鐵集團,河北省冶金工業管理體制的變革,在由計劃經濟管理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管理轉化中推進著。這是一場場思想大解放的實踐和試驗,是一場場傳統管理與向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轉變的體制改革的較量,是在改革開放大潮中一場場權力與利益再分配的激烈沖突,并直接折射著一屆又一屆省委省政府領導人的戰略眼光、胸懷、膽識、膽略和執政的水平。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哪一個省份的冶金工業管理體制改革,像河北省這樣超前、反復、曲折而又波瀾壯闊,甚至震撼著中國,驚動著世界。
    改革和發展是一個漸進與突進相統一的辨證過程。改革和發展漸進是突進的量的積累;改革和發展的突進,則是在漸進基礎上質的飛躍。河北冶金工業發展在改革開放30年中,在1978年 “目標高度”的基礎上又走過了三個 “目標高度”階段。以組建河北鋼鐵集團為起點,將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向第四個 “目標高度”邁進。一
    改革開放前30年。
    1949~1978年河北冶金工業的發展與體制。
    河北省冶金工業雖然有悠久歷史,但在漫長的歲月里,幾經興衰,發展極為緩慢,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僅產鋼3684噸,成品鋼材2586噸。經過近30年的奮斗,在河北區域內逐步建立了包括采礦、選礦、燒結、焦化、耐火、機修、煉鐵、煉鋼、軋材、有色、黃金在內的比較完整齊全的冶金工業體系,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形成了 “三點一線”的布局。從總體上講,這一時期是河北冶金工業的奠基時期,也是初步形成體系時期,到1978年底, “目標高度”達到了年產鋼145.49萬噸、生鐵222.52萬噸、鋼材94.95萬噸的規模,也就是 “百萬噸”的目標高度。這一時期的管理體制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經營體制是相對封閉式的統收統支、統購統銷的產品經濟模式。這樣的體制和機制在當時河北冶金工業的發展中曾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進一步的發展中也暴露出種種弊端。歷史呼喚著改革開放。二改制、承包、成立總公司。
    1979~1987年,河北冶金工業管理體制改革開放的第一階段。
    以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標志,1979年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從此,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也為河北冶金工業的長足發展鋪平了道路。1979年,全省冶金工業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提出的“調整、改革、整頓、提高”方針和擴大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精神,主要做了四項工作:一是關、停、并、轉一批消耗高、質量差、虧損嚴重的企業;二是在基建上壓縮長線,保證短線,以配套改造為主,發展全省冶金工業;三是改革管理體制和不合理規章制度;四是整頓企業管理,做好降低消耗、扭轉虧損工作。
    1979年4月5日,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在全國范圍內搞好國營企業改革試點;要擴大企業自主權。是年7月13日,國務院頒發了有名的第一個“擴權十條”即《關于擴大國營工業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的若干規定》。1979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河北唐鋼和承鋼為擴權試點單位,實行利潤留成辦法,為期三年,核定利潤留成的比例為9.37%和61.4%,這是河北省改革企業管理辦法進行試點最早的工業企業。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大中型企業都是全民所有制企業,國家對其保投資、保物資、保信貸、保生產、促銷售,使它們有比較好的內外部環境,優先發展成為各行各業的領先企業。這些企業被封閉在不同部門和地區的行政隸屬條塊之中,形成了自我循環、封閉運轉,彼此之間橫向聯系不多的狀態。企業為了謀求發展,在無法克服這種封閉式自我循環的障礙時,必須發生“大而全”、“小而全”的經濟行為。而這種全能型的企業專業化程度低,既不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求,也構成了高額的運行成本,成為企業經濟效益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改革企業管理體制的同時,搞好工業企業的改組和聯合,組織各種形式的經濟聯合體,改變不合理的企業組織結構,就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1979年,河北冶金工業立足于在調整中發展,在改革中前進,探索著走擴大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和“以冶金養冶金”的發展道路。根據當時的經濟政治形勢,首先從改革省級冶金工業管理體制入手,籍以為解放生產力、為冶金企業發展提供寬松的環境條件。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