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成三峽庫區發展助推器
2008-11-17 14:4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三峽庫區大移民后,出現產業空虛、就業矛盾等問題。地處三峽庫區腹心的重慶市萬州區,在產業空虛、就業困難等矛盾突出的情況下,積極招商引資,引入民營經濟,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有力地推動了庫區經濟社會發展。
招商引資顯成效
三峽大規模移民搬遷結束后,產業空虛化制約著萬州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萬州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要求有關部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采取措施填補庫區產業空虛。
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的橋梁和紐帶,萬州區工商聯把產業招商作為招商引資的工作重點,積極與全國對口支援的省(區)市非公有制經濟對接,努力引進庫區亟待填補的產業。為了切實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效果,萬州區工商聯近年來還多次組建大規模的招商隊伍走出庫區、走出西部、走出國門招商引資。
據了解,2007年,萬州區工商聯組建了百人招商團,分為7個招商小隊,瞄準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走訪知名客商,盯住重點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招商,取得顯著成效。
在萬州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萬州區工商聯通過不懈的努力,成功引進了如意集團、雙星服飾、科華、宜化、江蘇紅太陽、雷士照明、沃爾瑪、韓國曉星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同時,山西蘭花科創、蘇商物流集團、武漢光彩投資集團、浙江國旅集團等企業也先后落戶萬州。
產業集群漸形成
萬州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歷來為川東、渝東、鄂西、湘西和黔東北的物資集散地,區位優勢明顯。三峽庫區蓄水后,萬州港將成為常年通行萬噸級船隊的深水港。近年來,萬州區政府堅持以區級領導、區工商聯非公經濟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進行指導分工為工作原則,充分利用庫區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鹽氣化工、食品藥品、紡織服裝、新型材料、機械電子、商貿流通、現代物流和現代服務等特色產業。
據了解,2007年,萬州區特色工業產業完成產值67.7億元,同比增長49.6%,增幅高于全區平均水平5.4個百分點,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量80%,拉動工業規模以上增長了36.3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完成產值35.7億元,同比增長72.5%;實現增加值10.8億元,同比增長44%;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57.2%、49.1%。重慶宜化、三峽紡織、索特鹽化3戶企業半年產值突破3億元,雷士照明、三牧集團等8戶企業產值突破1億元。
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板塊式產業集群如高粱服裝、熊家皮鞋、李河塑料制品、分水農產品加工、長嶺人造寶石等相繼涌現。同時,以專業市場、專業街為特色的第三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光彩大市場、鄂渝鋼材市場、美食街、精品街、女人廣場、汽車銷售一條街、火鍋一條街等已形成規模。
民企投資唱主角
萬州區提出“堅持以項目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項目建設進度,促進新建項目開工、續建項目投產、投產項目達效”的工作路線,對非公經濟發展注入一支強心劑。萬州區工商聯抓住契機,引導大批資金流向非公企業。
2007年,萬州非公有制企業完成投資45億元,同比增長80%,實現了重慶宜化年產60萬噸聯堿、三峽紡織年產50萬錠緊密紡項目首期25萬錠、長安跨越年產5萬輛專用車一期工程、雷士燈飾照明基地一期工程、三雄極光一期年產700萬只電子鎮流器、恒隆冶金軋鋼生產線技改等10個重點工業項目已竣工投產;大全新材料年產1500噸多晶硅、三峽紡織年產50萬錠緊密紡二期、重慶關木重型鋼機結構一期工程、易普力年產1.2萬噸乳化炸藥等10個重點非公工業項目實現新開工;科華水泥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神宇藥玻年產10億支藥用玻瓶、華倫精細化工年產6000噸價基纖維素鈉燈技術改造等重點非公工業技改項目按計劃進度有序推進。
今年上半年,萬州非公有制企業完成投資25.7億元。其中,大全多晶硅一期、合智思創IT出口產品生產基地、索特鹽化新增30萬噸真空制鹽等10個重大非公項目實現了竣工;大全多晶硅一期項目擴建、蘭花單晶硅及硅切片等8個重大非公項目開工建設;重慶宜化、科華水泥、金沛鋁業、山水國際、沃爾瑪購物廣場等項目也有序推進。
打造特色工業園
萬州區工商聯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按照“突出特色、優勢互補、產業集中、集約發展”的思路,引導非公經濟參與打造特色工業園,發展園區經濟,開辟移民就業新渠道。
一是加快工業園區開發建設。近年來,萬州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修建標準廠房,形成工業招商引資來培育特色基地。今年上半年工業園區完成開發投資2億元,新征土地2000畝,完成項目用地1500畝,竣工標準廠房10萬平方米,入駐工業園區的非公有制企業完成產值26.6億元,新增就業崗位6500個,成為萬州經濟發展的亮點和新的增長點。
二是培育都市工業園(樓宇)經濟。為緩解就業壓力,完善城市功能和可利用閑置廠房(樓宇),萬州從2005年起就在城區重點培育特色經濟與優勢產業,培育都市樓宇工業。據了解,目前已成功培育出華西、申明壩、塘坊、百安壩、學塘灣5個市級都市工業園和桐元、袁家墩、蘆家壩3個區級都市工業園。截至今年上半年,8個都市工業園入駐企業126戶,實現銷售收入9.5億元,實現稅金2693萬元,實現利潤4042萬元,帶動當地群眾1萬余人就業。
三是推進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從2005年以來,先后培育了熊家、高梁、分水、五橋、雙河口、李河、沙河、長嶺8個市級小企業創業基地,截至今年上半年,共引進企業325戶,實現營業收入11.9億元,吸納1.6萬余人從業,成為當地中小企業發展的孵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