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臨沂擦亮“物流基地”名片

2008-11-17 14:3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從1982年開始,一直到2008年,臨沂的商貿業實現了從“西郊大棚”到“臨沂商城”的飛躍。26年間,原先的貧困老區也實現了漂亮“轉身”。如今,臨沂人正在擦亮“物流基地”的名片。
   □本報記者 楊珂
   商品交易額一年510億元
   朱崇華是臨沂小商品城的一個普通業戶,主要從事文化用品、裝潢材料的生產銷售。10月21日,在他的商鋪內記者看到,2000多平方米的銷售區內,各種文具應有盡有。特別是美術用品,像顏料、畫筆、畫板這些產品上面還有一個“明華”牌商標。
   朱崇華告訴記者,這個商標是他自創的。 “這個店鋪銷售的各類文化用品有5000多種,產品最遠能銷到中東、美國等地,每年的銷售額達到幾千萬,其中有五分之一的產品全是我自己生產的,我在市里的河北區還有廠房,占地30畝。”
   像朱崇華這樣的經營戶,在小商品城中比比皆是。記者從商城管委會了解到,目前這座小商品城是2007年建成的,占地面積達350畝,總投資5億元,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能夠容納經營戶2600戶。
   臨沂不單單只有一座小商品城。記者了解到,目前臨沂市共有各類專業批發市場68處,經營攤位3.6萬個,從業人員近10萬人,上市商品有3萬多個品牌系列,高峰期日客流量達20多萬人次,商品交易輻射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業務擴展到亞、非、歐等3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板材、化工、家電、建材、汽配等批發市場規模均居全國第一。
   臨沂市市長張少軍介紹,2007年臨沂市的各類商品交易額達510.75億元,已成為蘇、魯、豫、皖地區最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中心,形成了“南有義烏、北有臨沂”的商貿格局。
   從“西郊大棚”到“臨沂商城”
   26年間,臨沂商貿業實現了從“西郊大棚”到“臨沂商城”的飛躍,原先的貧困老區也實現了漂亮“轉身”。
   1982年,浙江溫州人陳巨榮帶領幾個經營布匹、小商品的客商第一次來到臨沂,找到了當地工商、稅務等部門,想找個地方從事小商品批發經營。當時沒有部門和個人敢為他們提供場地,連續幾天沒人給予他們肯定的答復。于是膽大的溫州人就在他們居住的旅社院內、門口自發形成交易場地。由于服務熱情、價格便宜,市民們紛紛前往購買,在當時引起了強烈反響。
   有人認為這擾亂了計劃經濟秩序,要求工商部門立即取締。當時的臨沂市工商局經過慎重調查,認為這是改善群眾生活、活躍城鄉經濟的好事,不應取締,而應扶持。為此,在當時資金緊缺的情況下,由市工商局通過銀行貸款等方式,征地24畝建起了全市第一處鋼筋大棚結構的小百貨市場,經營布匹、服裝和日常小工業品。這在全省也是第一個小商品市場。為了避免人為干擾,最初的市場選擇建在了市區西部郊區,這也是至今仍被臨沂人引以為豪、津津樂道的“西郊大棚”。
   如今當年的“西郊大棚”早已被各類專業的批發市場所取代,蓬勃興起的商貿業帶動了一大批人走上致富的道路。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圍繞臨沂批發市場從事餐飲、運輸、旅店等服務業的從業人員達10萬人。
   臨沂市市長張少軍介紹,2008年上半年,臨沂市已經實現生產總值944.8億元,同比增長15.1%,綜合實力已經躍居魯南經濟帶五市第一位。在《2008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臨沂位居中國城市增長競爭力第5位,成為全國唯一進入前十名的革命老區。
   臨沂蓄勢打造現代物流基地
   近年來,隨著國際、國內商業形態的發展變化和超市、連鎖等新型商業形式的沖擊,傳統的批發業態日漸萎縮。臨沂人也在積極探索市場發展的新路。
   “你們以后要來臨沂買家具,再運回濟南,肯定比你在濟南買便宜,因為很多濟南的家具都是從臨沂批發的。而且,臨沂的物流成本比全國平均低30%-40%,是全國最低的。”同行的臨沂市政府的同志說。
   從2004年開始,臨沂市把發展現代物流作為商城建設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建設“中國物流名區”、打造“中國商貿物流基地”的現代物流總體構架。短短不到四年時間,立晨物流、香港華藥、香江物流園、澳龍國際物流城等一大批現代物流項目紛紛落戶臨沂并已初具規模。
   目前,全市注冊的物流企業近200家,形成了以立晨、澳龍等國際物流企業為龍頭,20余處大型客貨運市場為主體,40余家第三方物流公司、2000多配載業戶為支撐的綜合運輸網絡,每天發車6000多個班次,貨物運輸從業人員11.3萬人,年物流總額達到1500億元。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