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萎縮出口受阻 國產液晶彩電降價過冬
2008-11-17 10:3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年終平板彩電價格戰提前打響。記者近日從蘇寧電器等滬上家電連鎖賣場獲悉:國產品牌液晶電視將抱團降價,32英寸的最高降幅達36%,拉低到3000元以下;42英寸、46英寸及52英寸等主流尺寸的降幅也達到30%,其中高端大尺寸的52英寸國產液晶更是跌破10000元的歷史底線。此番降價涉及品牌之多、尺寸之全為今年來之最。
抱團降價消化庫存
年終銷售旺季未到,國產液晶緣何集體喊“降”?據蘇寧電器黑電事業部總經理李斌分析,在目前全球經濟受壓的大環境下,海外市場需求萎縮、國產出口受阻已成為行業難題,國產液晶電視今年的圣誕節海外訂單量已出現普遍下滑,由此帶來的資金周轉等壓力正考驗著本土彩電企業的生存。
如何解決目前最大的庫存難題,此番包括TCL、長虹、海信、康佳等國產彩電品牌均采取了降價搶內需的辦法。去年起,中國已成為繼西歐、北美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液晶電視消費市場,挖掘國內市場自然成了國產彩電企業緩解出口壓力一大“法寶”。
此前,價格一直是國產彩電品牌挑戰外資品牌的一種重要武器,尤其在同尺寸的液晶等平板彩電中,國內品牌的價格往往要比國外品牌至少低上一個檔次,而最近即將開始的這波降價則有望再度拉開兩者差距,差價高的可達幾千元。
外資品牌暫不接招
不過,和國產品牌此番高調降價不同,外資品牌似乎還算平靜。夏普、索尼、LG和三星等外資液晶巨頭對此表態,目前它們并不擔心庫存積壓,并沒有跟隨國產品牌降價的計劃。實際上,與CRT時代國產彩電品牌占優的“老黃歷”不同,在新一輪的平板彩電競爭中外資品牌頗有勝算。據中國家電研究小組發布的《2008年上半年國內重點城市平板電視市場分析報告》顯示,國外品牌與國內品牌的銷售量占有率分別為56.22%和43.78%。
專家指出,外資平板電視贏得國內消費者的關鍵在于核心技術和工業設計。以核心的顯示屏技術為例,目前7成以上的液晶面板資源掌握在日韓等外資品牌手中。夏普目前在中國市場已成為了銷量和銷售額的“雙料冠軍”,它還在建設世界首條第十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預計2010年后將能65英寸的液晶面板大批量產業化。另外,在工業設計上,外資品牌也開始愈來愈講究人性感受,剛剛在滬做過全系家電生活秀的飛利浦就在力推其最新的流光溢彩液晶,電視四周的邊線能隨節目圖像的顏色變化而變化,更符合人體視覺的整體感受。(胡曉晶 張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