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眼睛向內”化解困局
2008-11-14 11:0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過去我們的方針是‘以外為主、內外并舉’,現在是‘以內促外’。”浙江雙燈家紡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可瑞日前告訴記者,針對國際市場的變化,今年他的企業已經在大力拓展國內市場。
雙燈公司位于浙江省蘭溪市,是全國最大的毛巾生產基地之一。張可瑞介紹說,去年企業銷售額中出口占到七到八成,今年出口和內銷的比例已經各占一半。面對出口市場需求下降的趨勢,企業把重心轉到內銷市場,把營銷人員的主力也移師到了國內。
“其實國內需求還是很大的,特別是農村市場。現在農村消費者也要講究舒適,農
村銷售網絡也健全了,國內的品牌產品在農村小超市很受歡迎。”張可瑞說,過去那些面向農村市場的批發商到企業來進貨,總是問“最便宜的價格是多少”,現在則經常問“最好的貨品價格是多少”。
浙江經濟外向度超過50%,因此許多外向型企業在全球金融風暴中首當其沖。但是,憑借著民營企業機制靈活的優勢,它們又把目光轉向了國內市場。
中國輕紡城瑞安商會會長、德龍·莎美特紡織公司總經理龔式敏介紹說,他們公司從今年3月起就開始轉型主攻內貿,甚至放棄了近日在上海舉行的一次國際紡織品大型展銷會。為針對內貿特點搞好新品開發,這家公司將研發投入提高到銷售收入的3%占比。
義烏是國內最大的玩具銷售中心,年銷售產值逾100億元人民幣。義烏市玩具行業協會秘書長童元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當地玩具企業在行業協會的倡議下加大開辟國內市場,目前內銷占銷售的比例已經上升到30%。“中國玩具市場的潛力非常巨大,美國兒童年人均消費玩具水平是100美元,中國只有30元人民幣。國際平均水平是100元人民幣,如果能達到國際平均水平,國內市場的銷售量就能從100億元上升到300億元。”
童元智介紹說,當前國內玩具市場的瓶頸是銷售渠道嚴重缺失,為此有相當多的會員企業在積極“修橋鋪路”。在高端商場,一家企業目前已經在國內開設200多個專柜,并在1500多家超市進行了布點。而針對中端市場,義烏充分發揮產品品種、資金支持、物流配送等的優勢,已經滲透入到長三角30%以上的中檔超市。
而一些原本就堅持“內外并舉”的企業,更是抓緊內需商機不放手。國內最大的電動剃須刀企業中國超人集團,今年將營銷網絡由總公司-省-縣三級管理改為總公司-縣的直接管理模式,并對縣級營銷機構實施培訓,使其具備直接服務消費者的能力。集團總裁助理李棠說,這可以使市場信息反饋與生產銜接時間縮短四分之三,提高售后服務專業化、精細化水平,降低營銷成本。
在國內鞋業中最早開始建立連鎖專賣店的溫州奧康集團,則最近又把專賣店搬到了網上。請顧客在“奧康網絡商城”上下單子,訂單由離他最近的實體店配送。集團總裁王振滔表示,2008年將是鞋業內銷大戰的一年,銷售渠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目前溫州企業由國際市場轉向國內市場,已經有了明顯的趨勢,”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說,隨著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強,溫州企業日益看重國內市場。“事實上,溫州企業的產品主要是生活必需品,能夠滿足國內巨大的消費需求。”
“中國經濟正在由外需主導型向內需主導型轉變,因此浙江企業是在順應這個大趨勢。”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研究員認為,過去由于國內信用環境欠佳,許多企業都認為外商信用度高因此偏愛出口,結果進一步冷清了內銷市場。現在隨著當前出口趨緊,企業紛紛轉戰國內,將促進國內市場的信用生態進一步優化,從而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