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與退 跨國食品巨頭在華投資抉擇
2008-11-13 1:5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商界有 “鐵娘子”之稱的百事公司(簡稱“百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盧英德(IndraNooyi),11月3日來華宣布:未來四年,百事公司將在中國市場投資10億美元,是近30年來百事在中國市場的最大一筆投資。
盧英德只是近兩個月內數位來華投資的跨國食品公司的CEO之一,不過,皆由中國市場,也有不少跨國食品巨頭的CEO正被煩惱糾纏,比如恒天然、達能等,他們正在考慮與中國合作伙伴的關系是斷還是續?
“新興”的魅惑
到2008年為止,百事在中國開展業務已將近28年,中國已成為百事在美國之外的最大飲料市場。
“我清楚地認識到中國對百事而言,仍然代表著無可比擬的投資機會。在做出任何國際投資策略的時候,中國市場總是第一個最佳的目標。”盧英德這樣解釋百事此次投資中國的商業考量。
10億美元,將主要用于百事公司在中國各地建立新的飲料工廠和食品生產廠,以及在市場和銷售基礎建設、農業以及研發能力等領域。在產能擴張、市場分布上,百事將加速從地位較為穩固的沿海發達地區轉向中國西部省份和不夠發達的地區發展。
與盧英德一樣看重中國這塊黃金寶地的,還有百事的 “冤家”同行——可口可樂。2008年9月,可口可樂通過旗下全資附屬公司提出以179.2億港元完全收購匯源果汁。這是可口可樂進入中國市場30年來的首次并購。目前,該項收購仍在等待中國商務部的審查結果。
而一向謹慎對待并購的全球最大食品制造商雀巢,對中國市場卻一直保持并購興趣。在進入中國20年里,雀巢已收購了上海太太樂集團、四川豪吉集團和內蒙古額爾古納梅鹿奶品廠。談到今后在中國市場的收購,雀巢全球集團CEO保羅·薄凱說 “我們有興趣,對于這樣的選擇也很開放”。
成長的煩惱
不過,和所有新興市場一樣,這里的食品安全監管成為跨國食品公司最為頭疼、最需要警惕的環節。
恒天然眼下就面臨這樣棘手的問題。大約三年前,2005年12月,新西蘭最大的乳制品集團恒天然注資8.64億元人民幣,持有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43%的股份。創下當時外資在中國內地乳品行業最大投資的恒天然。當初選擇與三鹿合作時,恒天然也曾抱有深耕這片肥沃市場的美好計劃,并希望借此迅速擴大在華市場份額。
恒天然的設想是:基于三鹿的品牌影響力和渠道,加大恒天然自有品牌“安滿”、“安怡”、“安佳”等乳制品在中國的市場;而與三鹿合作牧場,除了為恒天然在華的高端乳品提供原料奶,也希望將其原料奶深加工從新西蘭本土向外轉移,包括向中國轉移,把中國作為恒天然原料奶深加工的基地。
但三鹿奶粉事件,打亂了計劃的一切。對于燙手的三鹿,恒天然還沒有找到最終的解決方案。恒天然11月6日給本報的回復依然是,“我們正在和包括政府在內的多方進行溝通,尋求對三鹿及各方來說最佳的解決方案,因此,現在談論我們對三鹿投資的未來事宜還為時過早”。
至于三鹿事件的創傷,能否像之前2005年時肯德基遭遇蘇丹紅、雀巢遭遇碘超標一樣,用兩三年的時間修復,恒天然眼下還沒有這樣的信心。即便是一些幸免于三聚氰胺沖擊的外資奶粉品牌,也考慮暫時放緩原定的在華投資奶源基地的計劃。
除了食品安全問題外,如何處理與本土合作伙伴的關系,也許是跨國食品公司在華發展需要謹慎對待的另一主要問題。比如達能全球總裁弗蘭克·里布,至今仍未在達能與娃哈哈的商業糾紛上找到一個妥善、體面的解決辦法。
雙方經歷了口水仗、訴訟戰、和談休戰后,現在則在表明平靜下等待關鍵訴訟的來臨——2009年1月斯德哥爾摩仲裁庭的開庭。雙方普遍認為這個海外仲裁會是整個訴訟戰的焦點。目前,達能已從在華多數合資項目中撤出,包括光明乳業、蒙牛、匯源果汁等。一位接近達能的人士說,達能需要檢討它的本土化運作,過去多年都是采取合作策略,讓企業自己經營,而事實上還是得建設自己的隊伍。
去留的抉擇
離開,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
跨國食品公司中春風得意的同行說,留下來,這里是全球食品業增速最快的市場。可口可樂中國公司認為,與可口可樂在歐美成熟市場的增長乏力不同,中國每年業績的增長都達兩位數,中國成為可口可樂全球最大市場之一只是時間問題。
全球經濟形勢的不容樂觀,更凸顯了中國這個新的經濟增長體成為避風港的可能性。西得樂集團的馬特說,西得樂在歐洲的業務會有些調整,比如降低一些產量,但是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市場則堅持長期投資;原來西得樂的生產以歐洲為基地,現在要改變這種局面,因為中國市場的潛力非常巨大,西得樂計劃將中國打造為西得樂全球三大生產基地之一。百事公司的盧英德有同感,在一些增長可能放緩的市場,百事會縮緊腰帶,謹慎地從事經營;但在另外一些增長非常好的市場,比如中東、亞洲,百事仍然會努力經營。雀巢的薄凱則計劃在未來20年內,將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的銷售占雀巢全球集團的比重,從現在的1/3提升到44%-45%。
留下來,如何繼續在這塊充滿機會、誘惑,同時帶有明顯不成熟市場經濟特點的土壤里深耕發展,更是考驗跨國食品公司CEO智慧和膽識的難題。
在這場三聚氰胺風波中,雀巢等跨國食品公司也險些卷入其中。提及此事,雀巢的薄凱說,這是一個讓乳制品行業動蕩的悲劇性問題。但他表示,雀巢對中國乳業市場很有信心,也確信雀巢能確保供應鏈安全。所以,雀巢會繼續在華投資,而且之前既定的投資計劃不會改變,包括明年將擴大在內蒙、青島兩地乳品廠的產能,推出新的產品。
即便是恒天然,也不愿輕易放棄已耕耘積蓄20年的中國業務。“我們將繼續致力于在中國的發展。我們在過去的20年里建立了很好的食品配料及食品服務業務。我們將繼續支持我們在河北的3000頭奶牛的農場。我們也會繼續考慮其他機會。無論怎樣,涉及到恒天然在中國奶業長期投資的任何行為都取決于我們是否能夠對奶業供應鏈的關鍵方面有足夠的影響力。”恒天然在上述回復中說。
至于達能的問題,里布則希望通過獨資的方式來解決。從光明乳業到匯源果汁,達能的撤出,也可視為一種主動放棄,放棄之前的“參股,未參與經營管理”的合資方式,使得達能的獨資戰略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