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洋浦:打造面向東南亞的航運樞紐、物流中心
2008-11-12 11:1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孟飛 洪厚興 特約記者 黃遠舶
優越的區位、港口資源和保稅港區無與倫比的政策優勢為洋浦這片熱土孕育了無限的商機,也吸引了眾多港航物流企業關注洋浦——2008年11月4~5日,100多名華南地區船東企業、貨主企業的代表齊聚洋浦,聯合考察洋浦的港口環境,共商合作建設洋浦樞紐港、物流中心的發展大計。而借助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局辦公室于同期組織的 “建設面向東南亞航運樞紐、物流中心”海南洋浦實地采訪活動,本報記者也親赴洋浦保稅港區,對其進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訪。
10月13日,海南洋浦保稅港區(一期)通過了由海關總署、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等10部委組成的聯合驗收小組的驗收,洋浦保稅港區從此具備了正式封關運作的條件,成為我國第四個投入運作的保稅港區。
“未來,洋浦保稅港區將著重發展能源和原材料的中轉、倉儲、物流、加工和貿易,最終把洋浦建設成為面向東南亞的航運樞紐、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基地和能源、原材料交易中心以及大型船舶修造與裝備工業基地。”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局副局長王克強對記者表示。
洋浦保稅港區規劃面積9.2平方公里,其中一期為2.3平方公里,具有國際中轉、國際采購、國際配送、轉口貿易、保稅倉儲、港口作業、商品展示、出口加工等功能。屆時,洋浦保稅港區將以實行自由港區的發展模式為目標,建設我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自由工業港區。
據悉,保稅港區是我國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程序最便捷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主要優惠政策有:境外貨物進入區內保稅;從區內運往境外貨物免征關稅;境外進入區內的生產性設備、基建物資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代征稅;國內貨物入區退稅;區內貨物流轉免增值稅和消費稅;區內企業不實行保證金臺賬制度等。
歷史的洋浦
水深、避風,緊依國際主航道……種種優勢為洋浦建立深水良港提供了條件。歷史上的名人——張之洞、孫中山、周恩來等都曾在不同時期謀劃在洋浦建設中國的深水良港。
得此良港,洋浦開發也隨之提上了議事日程。然而,開發并非一帆風順。
20世紀80年代末,由于資金匱乏,海南省決定采用外商承包成片開發的模式開發洋浦,洋浦因此在當時曾一度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的 “風向標”、“晴雨表”,也曾因此在當時引發了一場關于 “洋浦模式”的爭論……
直到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作出批示,肯定海南省開發洋浦的思路,這場爭論也最終得以平息。
雖然爭論結束了,但洋浦開發卻依然風雨坎坷,由于種種原因,曾十幾年開而不發。
近年來,隨著海南 “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戰略的推進,800萬噸煉油、100萬噸紙漿等一批大項目相繼落戶洋浦,使洋浦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截至2007年,洋浦的工業產值、進出口總額已分別占到海南全省的近四成和近六成。而該戰略同時也破解了海南發展工業和保護自然環境的難題,目前,洋浦常年檢測的COD等主要環保指標遠遠低于國家標準。
洋浦的成就得到了國家的肯定。2007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海南洋浦保稅港區。這是我國繼上海、天津、大連后設立的第四個保稅港區。
獲準設立保稅港區確立了洋浦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使洋浦再次站在中國對外開放的制高點上。
2008年4月8日,胡錦濤總書記親臨洋浦經濟開發區視察時作出指示:海南要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和環北部灣合作,以洋浦經濟開發區為龍頭,努力打造面向東南亞的航運樞紐、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
從此,洋浦圍繞 “面向東南亞的航運樞紐、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的戰略目標,面向國內國際市場開展大量的調查研究。
獨特的區位
微風習習,海面上微波蕩漾。寬闊的航道上,幾艘海輪正緩緩地駛入港口;碼頭上,起重機繁忙地裝卸著……
11月4日,記者來到了洋浦保稅港區,并乘船參觀了洋浦港口和岸線。
“洋浦有50多公里岸線,水深少淤,自然避風,常年6級以上風浪不超過8天。洋浦灣內平均水深11米,最深處達24.6米,3萬噸級船舶可不受潮水影響自由進出,具備亞洲地區少有的大型深水港口建設條件,可建1萬~30萬噸碼頭泊位100多個。而且洋浦靠近國際主航道,距離南海油氣資源最近,區位優勢十分突出。同時,港口直接面向北部灣,輻射面積大,經專家估算,由北部灣地區港口經洋浦中轉至歐洲或美國西部海岸,航運費每個標箱可節省200~300美元。”參觀時,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局有關負責人的聲音也在興奮地響起。
位于洋浦半島,三面環海的洋浦保稅港區,是中國面向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前沿、經馬六甲海峽進入中國海運的第一節點、距離南海石油天然氣資源最近的工業基地、環北部灣地區最適合建設國際航運樞紐的口岸。此外,該區陸域平緩,縱深開闊,土地貧瘠,人口稀疏,正是建設大規模工業園區的適宜之地。
記者在洋浦保稅港區看到,廣闊而平坦的土地上,工程機械正在緊張地忙碌著;不遠處,大量的工程人員正在揮灑著汗水……
如今,洋浦保稅港區已經投入到封關運作的前期工作之中,已擁有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并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基礎。
“截至目前,我們已累計投入70多億元,建成了供水、供電、供氣、排水、排污、道路、通訊、土地平整等基礎設施。其中,已建成了日供25萬噸供水工程、5萬噸自來水工程;86萬千瓦的電廠和三級配電系統;年供氣能力16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管道工程。”王克強稱。
良好的開端
“洋浦保稅港區自獲準設立
以來,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前來
洽談投資,一批港口、航運、倉
儲、物流、交易項目已簽訂投資
協議,正在選址及開展前期準
備,總投資超過400億元。”談
及目前保稅港區所擁有的項目情
況,王克強語氣中透露著絲絲興
奮。
據介紹,這些項目主要有300萬噸液化天然氣;60萬噸PX;配套7個5萬~25萬噸級碼頭泊位的礦石倉儲及配送中心;配套7個5萬~25萬噸級碼頭泊位的煤炭倉儲及配送中心;配套6個5萬~20萬噸級碼頭泊位散雜貨倉儲及配送中心;配套6個5萬~30萬噸級原油碼頭的500萬立方米石油商業儲備及中遠船務修船及海洋工程基地等。
“另外,投資400億元的100萬噸乙烯項目,已獲國家發改委批準開展前期準備工作,爭取2010年獲國務院核準開始動工建設。”王克強說。
保稅港區一期工程于10月13日正式通過國家驗收后,洋浦開始緊張有序地推進 “建設面向東南亞航運樞紐,物流中心”的戰略。
近期,洋浦啟動了洋浦港區深水航道疏浚工程,以滿足大型集裝箱船舶滿載通航要求;投資購置或融資租賃港口機械設備,提高貨物的裝卸效率;同時大力扶持干支道新航線開辟,培育洋浦保稅港區的中轉物流市場。在已開通香港、廣州、欽州、華東地區的固定航線的基礎上,洋浦開通了蛇口、香港、海防等五條干線和若干支線。
“我們具體的思路是著重發展能源和原材料的中轉、倉儲、物流交易中心以及大型船舶修造與裝備工業基地。利用大型油輪或貨船將能源和原材料等貨物運到洋浦,然后用小噸位船駁入珠江三角洲、環北部灣、越南、老撾、緬甸等內河流域。最終建設成為面向東南亞的航運樞紐、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基地和能源、原材料交易中心以及大型船舶修造與裝備工業基地。”王克強稱。
據專家的分析測算,洋浦中轉港功能的啟用,使經洋浦中轉的貨物,由于航線距離縮短,收費成本降低,而大大減少了航運成本。
對于保稅港區航運樞紐未來的建設,王克強表示,到2010年,洋浦將初步建成以內貿為主的北部灣區域樞紐港,形成連接華北、華東、華南、北部灣、東南亞的班輪航線網絡;到2015年,建成北部灣區域內貿樞紐港,初步建成北部灣區域國際樞紐港;到2020年,建成北部灣區域國際樞紐港,航線遍布國內沿海各港,進一步加大連接華北、華東、華南、北部灣、東南亞和中東、美西、歐洲及澳洲航線密度,并根據貨源情況開通非洲、中美洲航線。
圖為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今年4月8日在海南洋浦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