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情況
2008-11-11 20:5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幾年來,我市抓住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把承接產業轉移作為加快發展,富民強市的戰略舉措來抓。通過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市化,提升城市功能,加強工業園區建設,極大的改善了經濟發展環境,吸引了一批機械、電子、制鞋、服裝、化工等一批轉移企業進入衡陽投資,夯實了承接產業轉移的基礎。2007年加工貿易進出口額1727萬美元,2008年1—9月加工貿易進出口額1801萬美元,同比增長46.33%。今年以來,通過“滬洽周”“深洽周”等招商活動,全市又承接產業轉移企業20余家,總投資12億元,目前我市加工貿易健康發展,承接產業轉移來勢較好。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我市承接產業轉移的基本情況
近兩年來,我市積極實施開放帶動戰略,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結構調整,全力打造汽車零部件、化工、輸變電設備、管材、冶煉等重點產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近幾年來,我市共引進外商投資企業百余家,創造就業崗位2萬多個,到位外資5.5億美元,引進東南沿海內資企業200余家,到位內資約250億元,其中大部分是承接產業轉移的項目。其主要特點:一是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汽車及零配件、機械制造、陶瓷、電子電器、化工、醫藥及生物等幾大領域。二是承接產業轉移的大項目增多。其中引進投資總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資企業10個,如中油金鴻天然氣、衡利豐陶瓷、鉅旺鞋業、建滔化工、帝斯曼維生素等。其中產業轉移的大型項目有香港建滔集團投資5.5億元興建10萬噸氯氟乙烯和10萬噸燒堿項目,澳門新中源(集團)有限公司投資3億元建立了全市最大陶瓷基地,世界500強帝斯曼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瑞士)在市開發區興建生產生物制品項目。三是引進項目以港澳臺和東南沿海地區的轉移產業為主群體。港澳臺仍然是我市外資的主要投資源,占全市外資企業項目的85%;江浙滬閩及廣東沿海成為我市內資的主要投資源,占全市內資總量的80%。四是產業轉移投資行業以制造業為主。已經由原來的單一加工制造型向環保能源、污水處理、交通運輸、現代物流、IT電子及醫療衛生等行業多元化發展。制造業所占比重將近80%。五是加工貿易發展態勢良好。我市加工貿易企業從無到有,從1996年6家加工貿易企業出口108萬美元,出口產品主要是電器、有色金屬等,出口國別是日本、香港等。到2008年發展到近200家,產品主要涉及到鞋類、瓷器、鎢鐵、CD機芯、電容器、變壓器、塑料制品、鋼纖維等。出口國別(地區)越來越多元化,主要有加拿大、美國、荷蘭、韓國、日本、越南、臺灣、香港等。我市的加工貿易企業主要以外資企業為主。外資企業80%,國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占20%。
二、今年以來承接產業轉移所做的工作
⒈領導高度重視,成立專門領導班子
為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我省多次召開各地州市領導會議,制定政策,強化措施。我市為貫徹落實省里的會議精神,成立了以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自銀任組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謝宏治為副組長,市發改委、經委、財政、國土、稅務、工商、海關等相關單位為成員的衡陽市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市區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部門領導會議,強調要把承接產業轉移工作作為當前的重點工作來抓,同時召開了全市經濟形勢分析會,對承接產業轉移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我市上下已把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作為第一推動力,提上了重要的高度,發展加工貿易的氛圍已經形成。全市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有序進行,組織編制了我市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的規劃,明確責任,強化落實。
⒉確定發展規劃,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我市制定了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發展規劃,突出園區特色、突出產業定位,突出區域定位,大力推進產業轉移。以深圳工業園為平臺,確定3-5平方公里作為加工貿易區,以京廣鐵路、京珠高速為主線,確定耒陽、衡東為加工貿易重點承接縣,在全市形成“兩縣一基地”加工貿易集聚發展格局。①深圳工業園規劃建成20-3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重點承接電子信息、機電、品牌服裝產業。②衡東縣以衡東工業園、縣城(包括河西擴展區)為重點,以京珠高速、衡炎高速在縣內的互通口為中心,逐步在縣內各建制鎮、鄉發展加工生產企業,形成“突出重點,各有側重,區域聯動”的發展格局。衡東工業園五年內開發5平方公里,規劃300-500畝工業用地,圍繞鎢、銅、鋅等金屬精加工和機械制造業、制鞋等產業,承接產業轉移項目。③耒陽市以耒陽經濟開發區東二路為中心,以耒陽鉅旺鞋業、聯玖鞋業、誠昌鞋業、宏達鞋業、翔泰鞋業等五家外商獨資鞋業加工為基礎,規劃500畝成立一個鞋業加工區,同時搞好水、電、路、迅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承接沿海產業轉移企業,吸引更多鞋業加工的上、下游企業落戶園區,形成產業配套。以耒陽博多電子、穩楊五金電子、東莞宏達電子工業園為中心在蔡倫科技工業園規劃1000畝地作為電子加工企業發展的園區。④雁峰、石鼓、珠暉、蒸湘等工業集聚區、祁東縣、衡陽縣、衡山縣、常寧市水口山以及衡南縣云集等經濟開發區,根據自身的條件,逐步承接服裝、鞋業、玩具、中低檔電子產品,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
⒊制定相關政策,優化環境,為產業轉移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近年來,為鼓勵產業轉移的企業來我市投資,我們極力在軟環境上下功夫,一是制訂了相關的優惠政策,出臺了《關于推進衡陽市工業化進程的若干個政策規定》、《衡陽市人民政府招商引資獎勵試行辦法》等一系列鼓勵產業轉移的優惠政策及獎勵政策,積極推進中介人獎勵辦法落到實處,推行引進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新舉措。二是建立了高效的服務機制,為外商投資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建立了政務服務中心,推進“一站式”審批、“一個窗口”辦事模式,同時為外來投資者推行投資項目審批代理制,我市對投資項目設立審批、工商、稅務、進出口登記、備案、用地申請、報建等環節開辟“快速通道”,推行全程免費代理制。三是建立協調服務機制,定期召開海關、商檢、銀行等相關部門聯席會議,對一些重大項目和需要“特事特辦”的項目,開辟項目審批手續“綠色通道”,實行優先辦理,預約辦理,特事特辦。同時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存在的具體問題和矛盾。
⒋加快園區建設,打造產業轉移承載體
我市把工業園區作為發展加工貿易的主要載體,建立了一批功能完善、設備配套,機制靈活、特色鮮明的開發園區,其中省級開發園區八家,還有一批特色工業園區。我市通過對園區水、電、路、通訊等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給加工貿易企業以好的發展平臺,目前,已入園的加工貿易企業有30余家。特別是經過省、市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2007年湖南衡陽·深圳工業園落戶衡陽,為我市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提供了更直接更寬闊的平臺。今年8月,經過湘、深兩地政府的共同努力,深圳市常委、副市長陳應春帶領深圳有轉移意向的80多名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到衡陽考察,深圳市8家企業與衡陽深圳工業園區簽訂了合作協議,總投資19.5億元。同時我市利用產業轉移的專業園區和特色園區,大力引進產業龍頭型項目和與之配套的上下游項目,使之成為我市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沿海加工貿易轉移的重要基地。
⒌以珠三角、長三角為重點,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我市努力創新招商方式,追求實實在在的效果,將大型招商活動與小型化、多元化、經常化招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中介代理機構信息廣泛、渠道較多的優勢,注重抓緊做好前期客商邀請、項目推介和小分隊上門招商工作。10月份,市委組織部已從市商務局、白沙工業園抽調二名科長到省政府駐深辦掛職,專門做招商引資工作。同時注重抓好項目的洽談、簽約、跟進與落實,確保招商工作有實效。今年來,我市組織園區及各縣(市)區到香港、深圳、東莞、上海、江蘇等地舉辦招商活動,推出一批優質的招商項目,進行重點推介,并成功的簽約了一批項目。今年上半年在上海舉辦的“滬洽周”共簽約項目50個,投資總額290076萬美元,擬引資額270731萬美元;“深洽周”共簽約合同項目共47個,投資總額1213254萬元人民幣,擬引資額1212253萬元人民幣,其中兩次活動中全市共簽約加工貿易類項目共22個,投資總額576100萬元人民幣,合同引資額541604萬元人民幣。同時,抓好縣級領導招商引資臺賬,完善考核機制。領導干部臺帳制的建立、在我市已實施5年。今年來,仍按照“主要領導一人一年抓一個大項目,一個班子一年抓一批項目”的要求,對縣(市)區領導干部招商引資項目建立臺賬。1-9月,領導臺賬自報已實施149個項目,其中63個項目被認定為基本落實,占42.3%;32個項目被認為為竣工投產,占21.5%。各縣市區在抓好招商引資工作的同時,認真落實簽約項目的履約工作,對簽約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個責任領導,一個服務小組”。“滬洽周”動工項目23個,占項目總數的46%,“深洽周”動工項目10,占項目總數的21%。
⒍發展現代物流,加快大通關建設
我市積極支持和加快鐵路、高速公路、城鄉快速公路網絡建設,目前武廣高速鐵路衡陽段進展順利,衡茶吉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衡陽至南岳的高速旅游公路開工在即。招商集團投資的物流園建設項目已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同時進一步完善口岸基礎設施,加快電子口岸建設步伐,全面推行“屬地報關、口岸驗放”區域通關模式,推行粵港澳直通車,方便加工貿易企業的產品和設備在區域內快速通關和轉關;簡化區域內加工貿易企業搬遷手續,實行“廠到廠”的設備結轉。加強電子檢驗檢疫,實行電子申報、監督和通關,推行網上審批、審批代理制、綠色通道和出口免檢制度,為企業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檢驗檢疫服務。
⒎積極爭取重點承接地和承接縣的申報工作
我市市委、市政府對重點承接地的申報工作非常重視,成立了以謝宏治副市長負責的加工貿易梯度轉移的重點承接地的專門領導班子,為爭取重點承接地的牌子,我市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利用我市特有的區域資源、產業等優越條件,以深圳工業園為基地,積極向省政府、省商務廳、國家商務部遞交申請設立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的專題報告。9月底,市委副書記、張市長、謝市長等市領導又親自到北京拜訪蔣部長,匯報工作,積極爭取;二是組織人員赴郴州等地進行學習考察,邀請省領導和省商務廳領導到我市深圳工業園區進行考察。三是市委、市政府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多次進京向部領導匯報我市承接產業轉移的情況及重點承接地的申報情況,下定決心一定要拿到重點承接地的牌子。7月份,我市利用商務部蔣耀平副部長到長沙講課之機,專程把蔣部長請到南岳,張自銀市長和謝宏治副市長專題匯報,積極爭取國家承接產業轉移重點承接地。與此同時,我市積極做好全省重點承接縣的推薦申報工作,我市各縣市區對全省承接縣申報工作非常積極,衡東縣、耒陽市是我市加工貿易集聚區,加工貿易發展較快的縣市,省里已確定衡東縣為我省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為我市加工貿易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