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wǎng)!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shù)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內(nèi)河資訊

南京:17條過江通道要讓長江變內(nèi)河

2008-11-11 11:1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guān)注度:
摘要:... ...
 在南京某裝飾公司做設計師的季蒙蒙小姐,今年和老公在江北萬江共和新城(查看地圖)(新城博客,新城新聞,新城說吧)買了一套商品房住了進去。在江北買房,季小姐看中的正是江北將來的發(fā)展,小區(qū)離正在施工的緯七路過江通道僅3公里,靠規(guī)劃中的緯三路過江通道僅1公里,看得到的交通便利,令她覺得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成為主城區(qū)最繁華的后花園。    搬到江北去,不是一個家庭的選擇,這幾年隨著南京過江通道的建設,這個曾幾百塊一個平方米都沒人要的地方,正逐步升溫,大批先行者搬到江北。作為江蘇唯一被長江一分為二的城市,改革開放30年間,南京段長江上,從大橋獨秀到二橋驚艷三橋速度,一直到現(xiàn)在的緯七路隧道、大勝關(guān)鐵路橋、四橋,南京城的輪廓正逐步往外擴張。南京將來要在長江上建多少座橋,南京將來有多大,正成為南京人的期待。 
  大橋曾是南京的名片,現(xiàn)在該歇歇了 
  “波浪滾滾的江水中,9個巨大的橋墩穩(wěn)穩(wěn)地托住橋身。正橋連接著22孔引橋,仿佛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面。大橋分兩層,底下一層是火車道,鋪著雙軌,上面一層是公路,公路兩邊是人行道……”這是小學語文課文《南京長江大橋》的第一段,它留下了“橋頭堡”“玉蘭花燈柱”的無限想像,留下了“天塹變通途”的雄偉。在南京,這份想像和雄偉則是一張“名片”,一份“驕傲”。 
  今年66歲的新門口社區(qū)黨總支委員姜春田參與過大橋的建設。他告訴記者,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只要家里有人到南京,第一站就是到長江大橋上走走、看看,大橋跟中山陵、雨花臺一樣都是南京的名片。大橋是南京人的驕傲,姜春田和很多南京人一樣,在大橋上步行過,騎車過,還要坐電梯上上下下看個仔細,就連坐船也要從橋孔下鉆過,為的是看看大橋的橋墩是什么樣。33歲的徐俊還記得,15歲那年坐火車從東北回來,快要到大橋時,車上就開始廣播“著名的南京長江大橋即將到達,請大家提前做好觀看準備。” 
  “建南京長江大橋不是為了南京城的過江,而是整個國家大動脈必須要有的過江通道。”南京市交通局副局長李顏平說,當年長江上全國只有兩座大橋,那時國家的規(guī)劃,整個長江斷面也只有30座大橋。隨著國家和地方經(jīng)濟的發(fā)展,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南京長江大橋開始堵車,每天車流量達到2萬輛,并逐年遞增,到上世紀90年代末達到了5萬輛,過大橋異常擁堵,政府隨即取消了慢車道。進入21世紀,大橋已成為“市內(nèi)橋”,擁堵進一步加劇,2005年日流量達到7萬輛,相當于設計流量的6倍。大橋擁堵直接制約了橋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多年呼吁下,2005年長江大橋收費站外移。 
  多年的超負荷運轉(zhuǎn),大橋傷痕累累,近幾年更是陷入年年大修的怪圈。姜春田現(xiàn)在提到大橋感到不再是驕傲,而是揪心,“大橋太累了,也該歇歇了。”他希望南京能夠修更多的橋來緩解大橋的壓力,讓大橋真正成為一張名片、一個景點。 
  二橋摸著石頭過河,拉開建橋序幕 
  1995年后,南京市政府意識到,僅靠一座大橋過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著手規(guī)劃新的過江通道。“南京到底需要多少過江通道?怎么規(guī)劃?全國沒有先例,我們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當時在南京市政府秘書處工作的李顏平回憶說,“當時定下來的基調(diào)是要建兩三個通道。” 
  二橋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提上了建設日程,然而當時南京的高速公路路網(wǎng)規(guī)劃還沒有確定,二橋建在哪里呢?當時橋址有棲霞、龍?zhí)兜榷鄠,但最后定在了八卦洲。“二橋的選址是周學柏市長提出來的,從八卦洲搭一下,跨到對面去。主要考慮一是接南京繞城公路,與城市外環(huán)相接。另外,方便蘇北、江北、揚州方向車子過江。”李顏平說。 
  繼大橋通車29年后,1997年10月6日,南京第二座大橋———南京長江二橋正式開工,當時全國在長江上建橋的經(jīng)驗還很少,為了建好二橋,市政府直接成立了市一級的指揮部。 
  參與了二橋建設報道的南京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李江,對一次采訪印象很深,“二橋鋪橋面時,兩個大肚子的德國人天天駐守在橋面上。我們上去采訪,每個人發(fā)了一條毛巾,我們還納悶以為是擦汗的。原來是讓我們掛在脖子上,因為橋面鋪設要求很高,一滴汗珠都不能掉在瀝青上。”要在鋼結(jié)構(gòu)橋梁上直接鋪設5厘米厚的瀝青是當時的技術(shù)難點,南京為此引進了國外的技術(shù)。 
  2001年3月26日,二橋建成通車。二橋的建成,第一次把干線公路的過境交通經(jīng)二橋、繞城公路疏導分流出去,使長江大橋轉(zhuǎn)化為一座城市橋梁,浦口、大廠、六合的交通條件大為改善,由此極大地帶動江北地區(qū)土地開發(fā)、城市化進程。從整個華東地區(qū)來看,南京長江二橋改變的不僅僅是江蘇本省的南北交通和經(jīng)濟共同發(fā)展,也使河南、山東等省與江蘇、浙江、上海的聯(lián)系越來越方便了,等于建成了一條蘇、皖、魯、豫各省與滬、浙等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之間的“快速通道”。 
  三橋拉開城市框架,千年古城跳出城墻 
  進入21世紀,南京城開始啟動一輪史無前例的城市擴張。此輪城市擴張的起點,是2001年10月底召開的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會上確立了“一城三區(qū)”城市建設戰(zhàn)略構(gòu)想。所謂“一城”就是河西新城,“三區(qū)”就是東山新市區(qū)、仙林新市區(qū)、江北新市區(qū)。新市區(qū)內(nèi)部以大學城、高新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和現(xiàn)代化居住區(qū)組團而成,外部以高速通道與主城相連。“一城三區(qū)”的戰(zhàn)略構(gòu)想,突破了古城南京千年如一的城市格局,讓這座城市有了更寬的思路和更高的眼界,主動跳出古城墻,邁出秦淮河,開啟了南京新的城市發(fā)展史。長江三橋應運而生。 
  李顏平告訴記者,當時南京市“五橋一隧”的過江通道規(guī)劃已確立,但對于先建三橋還是先建五橋?qū)<矣泻艽鬆幾h,包括李顏平自己傾向于先建五橋。五橋即梅子洲過江通道,在三橋的下游,離主城更近,可以作為城市橋來建。但考慮到三橋拉的框架更大,將把整個河西新區(qū)、雨花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全部帶動起來,再加上2003年江蘇省提出沿江大開發(fā)戰(zhàn)略,南京市政府最終決定先期建設三橋。 
  現(xiàn)任南京市交通局局長的婁學全時任南京長江三橋副總指揮長,他告訴記者,當年他們的思潮中涌動著激情:一定要建造一座質(zhì)量優(yōu)于二橋、速度快于二橋、有著更多創(chuàng)新的“科技橋”,一定要在橋梁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2005年10月7日,三橋比計劃工期提前近22個月通車,建設歷時僅26個月,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三橋速度”。三橋建成后形成了南京大外環(huán)的交通格局,徹底解決了南京市的過境交通問題。長江三橋與長江二橋、繞城公路、浦珠路及寧六公路形成南京外環(huán)快速通道;與寧淮高速、在建的繞越高速和長江四橋形成南京大外環(huán)快速通道;把寧滬高速、寧合高速、寧通高速、寧杭高速、寧淮高速、寧蚌高速、寧馬高速連成一體。 
  17條過江通道,要讓長江變內(nèi)河 
  “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上半期,南京過江主要是輪渡,我們到老浦口、大廠都是坐輪渡。”中華中學退休老師徐懷遠記得很清楚,當時中山碼頭到大廠有直達輪渡,一個半到兩個小時才能到;到八卦洲需要坐8路車到燕子磯轉(zhuǎn)輪渡。“當時輪渡很繁忙,碼頭對開,定時定點,像公交車一樣。”現(xiàn)在到六合到浦口,要是有私家車的話20分鐘就可以到。不過,徐懷遠還有一個愿望,“現(xiàn)在的二橋三橋主要還是給外地車走的,離主城太遠了,要是在大橋旁邊再修幾個橋就更方便了!”老人家的愿望很快就要實現(xiàn)了,完成過境通道后,南京市政府開始著手規(guī)劃、建設大橋的姊妹橋,要讓南京人過江更方便。 
  2005年3月29日緯七路長江隧道率先動工,它北起江北浦口新市區(qū)的浦珠路,經(jīng)梅子洲跨長江后,向南與河西新城的緯七路相接,這是完全意義上的市內(nèi)通道。“規(guī)劃中這就是市內(nèi)通道,外地貨車肯定不準走。”從緯七路隧道過江到鼓樓不要半個小時,這比去奧體或江寧都要近。江北人歡欣鼓舞,沿隧道出口浦珠路附近,一個個住宅小區(qū)拔地而起,看好的正是交通優(yōu)勢。更加興奮的是江心洲的居民,“緯七路隧道明年就開通了,今后來江心洲再也不用靠輪渡,開車直接過來用不了2分鐘,而且不設收費站,我們江心洲的農(nóng)民早就盼著這一天了!”江心洲街道辦楊娟對未來充滿著信心。 
  緯三路過江通道可以說離大橋最近,也即將在明年開工建設,不僅如此,上元門、建寧路、漢中門等都將延伸過去修建過江通道,另外南京還將修建4條地鐵過江。主管交通建設的南京市交通局副局長李顏平展望未來,“南京的長江上到底需要多少通道,目前誰也說不準。現(xiàn)在規(guī)劃了13個通道,不過以后將不間斷修橋,鐵路橋、公路橋、隧道、地鐵多種方式過江,長江將變成我們的內(nèi)河!” 
  根據(jù)規(guī)劃,未來50年,南京將擁有13個道路交通過江通道、4條過江地鐵,長江成為南京的“內(nèi)河”,拉動江北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 
  13條過江通道 
  已建的3個過江通道:南京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南京長江三橋 
  在建的2個過江通道:緯七路過江隧道(預計明年底通車)、長江四橋(已開建,2013年建成) 
  將建的1個過江通道:緯三路過江通道(爭取明年動工)規(guī)劃預留的7個過江通道:南京長江五橋(位于城市西部夾江城南水廠取水口附近)南京長江龍?zhí)哆^江通道(位于南京龍?zhí)陡巯掠稳冢┠暇┲醒氡甭愤^江通道(位于城市北部上元門附近)南京建寧西路過江通道(位于主城西北部)南京漢中門大街過江通道(位于主城西部)南京緯九路過江通道(位于主城西部河西新城)南京銅井過江通道(為南京公路四環(huán)西段遠景過江通道) 
  4條過江地鐵 
  從長江上游往下游依次為地鐵8號線過江支線(已立項)、2號線西延(待建,初定2015年通車)、4號線(待立項)、3號線(待建,初定2013年通車)。 
  其中8號線與正在建設的京滬高速鐵路大勝關(guān)長江大橋同步過江,4號線將與緯三路同步過江通道同步過江。(編輯:靜仔)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