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常德市積極承接產業轉移 大力發展加工貿易

2008-11-10 21: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為加快我市新型工業化進程,實現“工業強市”目標,近年來,我市積極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取得了一定成績。
  一、基本情況
  我市現有加工貿易企業12家,目前正開展加工貿易業務的企業有4家。產品涉及機電、農產品深加工、針織服裝等。1-9月,全市完成加工貿易進出口額1554萬美元,同比增長34.3%,實現出口1482萬美元,增長40.1%,高出整體增速7.3個百分點;進口72萬美元,同比下降27.8%。其中7-9月完成加工貿易進出口額356萬美元,出口額328萬美元,進口額28萬美元,三項指標分別完成省廳下達我市下半年加工貿易考核目標16.5%、16.4%和18.8%。縣市區中,漢壽、桃源、石門等縣開展了加工貿易業務,其他縣市區仍未實現零的突破;石門縣加工貿易完成較好,加工貿易額位居縣市區第一。加工貿易企業中,達門船舶、巖下榮祺食品、世運針織公司等企業加工貿易額居前,其中,常德達門船舶公司出口960萬美元,穩居全市第一,石門世運針織公司加工貿易量猛增,出口增長7.6倍,進口增長80%以上,但仍有大部分具備加工貿易經營資格的企業未實現零的突破。
  二、主要做法
  一是推進觀念更新。市委、市政府把解放思想、創新機制作為第一驅動力來抓。圍繞推進“對接長株潭、建設常德工業走廊”,把發展加工貿易作為開放型經濟工作的重點,在主要媒體上開辟專欄,宣傳加工貿易政策,對各級領導干部和外貿企業人員進行輪訓,并派干部赴沿海掛職,今年以來,先后派出了小6支分隊前往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區掛職。
  二是加大申報力度。我市積極向上申請常德為國家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今年4月份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申報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工作。為推動此項工作順利開展,從市直相關部門抽調專門力量組織材料寫作班子,市里成立了加工貿易承接地領導小組,卿漸偉市長任組長常務副市長陳文浩、副市長朱曉平任副組長,下設辦公室(市商務局),其他相關部門為成員。市委書記武吉海、市長卿漸偉多次率市商務局等有關部門的同志赴省商務廳、國家商務部匯報承接地工作,得到了省廳、商務部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商務部蔣耀平副部長、傅自應副部長以及產業司司長、省商務廳向力力廳長、劉權副廳長等領導同志對常德所做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省商務廳以湘商〔2008〕157號文件積極向商務部推薦我市申報國家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
  三是出臺優惠政策。主要是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加工貿易發展,目前我市已經出臺《常德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的意見》等文件,文件決定設立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引導資金,從2009年起,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用于扶持承接產業轉移公共平臺建設;要求各縣市區加大示范園區建設,實行“一縣一品、一園(區)一特色”,并要求各地每年建設標準廠房1000平方米以上。這一政策的出臺,將有力推動我市加工貿易的發展。
  四是突出重點地區。漢壽縣被授予湖南省首批承接產業轉移重點縣。該縣正按照省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領導小組要求,抓緊科學制定相關的發展規劃,完善各項措施,優化環境,積極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
  五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第一菜單”,積極探索新的招商方式。利用委托招商、企業招商、重點招商等。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對外貿易規模小。今年以來,我市對加工貿易雖然實現了持續、穩定、快速增長,但規模偏小,與其他市州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今年以來9月底,全省14個市州中,長沙完成加工貿易總額5.2億美元,是我市的34倍;邵陽0.64億美元,是我市的4.2倍,益陽0.34億美元,是我市的2倍多。永州、邵陽、益陽、長沙、郴州進出口同比增長分別為495%、86%、77%和47%,均高于我市,因此,我市與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二是出口產品結構不優。我市出口產品以紡織、食品、農產品為主,且多為初級加工品,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缺乏國際競爭力,企業自身抗風險力弱。特別是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占總體的比重不到50%。而從全國的情況來看,高新技術加工貿易占到出口的一半以上,我市加工貿易要達到全國的平均值將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是外資企業出口乏力。近年來,由于我市引進出口導向型外資企業很少,新實現出口的外資企業幾乎為零,沒有新的增長點。
  四地區發展不平衡。縣市區加工貿易發展極不平衡,有些縣市未引起高度重視,加工貿易業務為零,沒有發展新的加工貿易企業。個別地方認為出口退稅會增加當地財政支出,普遍存在限制企業出口的現象,沒有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與自身優勢,加工貿易業務沒有開展起來。
  五是國內外貿易環境影響。今年以來,出口企業克服了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原材料漲價、運費和勞動力成本上漲、國際貿易壁壘頻出等多重因素影響,對外貿易當前仍保持了較好的發展狀態,但美國次貸危機、華爾街金融風暴,對外貿出口影響開始顯現,企業收匯出現風險,據權威機構預測,影響還將很深遠,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如果地方政府沒有任何扶持政策,出口企業手無寸鐵,將難以應對。勢必對全市對外貿易的發展帶來巨大阻礙。
  四、下段工作
  一是培植貿易主體,擴大貿易規模。繼續做好宣傳發動工作,今年計劃新增40家企業申報外貿經營權,進一步擴大出口創匯隊伍。對于一些被外地企業代理出口的公司,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開展發動工作,動員其從本地出口,據調查,去年全市有近2億美元的商品由外地委托代理出口。我們將重點抓好桃源、漢壽、臨澧、津市四個重點縣市的出口,加強對杰新紡織、創元鋁業、達門船舶、榮祺食品、洞藥、鴻鷹祥生物、金龍電機、特季輕紡、金湘豬鬃、金果果蔬等十佳出口企業的跟蹤服務,在政策、人才、展位安排、服務上給予重點保證,使其盡快做大做強。同時著力抓好船舶、醫藥原料、食品罐頭、電話機、電動機、經編機、紡織品等產品的出口。
  二是推進“品牌興貿”戰略,優化出口結構。對有一定基礎的企業,我們將進行分類指導,積極做好申報“湖南省出口品牌”的各項基礎性工作,引導企業增強出口品牌意識,推動企業進行國際商標、專利注冊、知識產權備案,努力擴大自有品牌出口。扶持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出口,提高其在外貿出口中的比重,推動全市對外貿易的發展。
  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導向型企業。緊緊抓住國際產業轉移和沿海產業內移的空前機遇,充分利用國家以及省級政府出臺的各種優惠政策,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引進一批出口導向型外資企業,引進出口導向型的外資生產企業,擴大外資企業的出口額,提高其在外貿出口中的比重,促進我市加工貿易實現跨越式發展。同時積極向縣市區及有關部門宣傳貫徹省政府出臺的服務外包發展意見,著力培育服務外包載體,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承接服務外包業務,促進服務外包的發展。
  四是加大申報力度,搭建招商平臺。努力做好“國家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申報工作。進一步完善申報材料及其他前期籌備工作,繼續向省廳、商務部匯報,力爭明年初獲商務部批準。
  五是組織經貿活動,開展對外貿易。繼續組織好國內的重要國際性博覽會和交易會,鼓勵和組織我市企業參加國外的國際性交易會、展銷會和博覽會,如第104屆廣交會、第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11月份的阿聯酋沙迦商品交易會;同時要組織更多的外貿促銷隊伍走出國門,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六是落實政策措施,爭取上級支持。加大對外貿易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中央、湖南省外貿發展基金對全市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和對我市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完善外貿促進機制。對已申報的《中小開》、《中部促》、《農輕紡》等項目,做好匯報工作,爭取最大限度支持,充分發揮資金的效益。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