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PMI指數又回落至44.6%
2008-11-10 14:1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1月3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顯示,經歷了9月小幅回升后,10月PMI指數又回落至44.6%這一三年來新低。在PMI數據的各系列指數中,同9月相比,只有產成品庫存指數略有上升、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持平,其余各項指數均呈明顯回落,且回落幅度多在6個百分點以上。其中購進價格指數、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采購量指數回落幅度最大,分別達到12.4、10.3、9.6和8.4個百分點。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一組數字顯示出從企業層面來看,對全球金融危機對經濟發展前景形成的影響仍感憂慮。
PMI走低的“三個罕見”
中國PMI分析小組秘書處主任、中采咨詢(CLII)總經理于穎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今年前十個月,除個別月份以外,PMI綜合指數多數月份均低于去年同期,其平均值比去年同期平均水平低2.2個百分點。從走勢上來看,PMI綜合指數逐月回落趨勢明顯。“尤其是7、8兩月一度下滑至50%以下,雖然9月略現回升,可10月又掉頭向下,重回50%以內,為最近三年所罕見。”
“PMI綜合指數預示經濟減速主要表現在‘三個罕見’。”于穎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第一個罕見”是該指數不但環比節節下滑,而且同比也持續回落,并且回落幅度較大,這種情況為最近三年所罕見。“第二個罕見”是分地區來看,東、中、西部地區PMI指數普遍回落。1-10月份,東、中、西部地區綜合指數PMI平均值分別為52.6%、53.6%和54.1%,比去年同期平均水平分別回落2.4、1.5和2個百分點。“東、中、西部地區如此步調一致回落,尤其是作為經濟發展‘龍頭’的東部地區回落最為明顯。”
“‘第三個罕見’是分企業所有制類型來看,不同所有制類型的企業PMI指數也是普遍回落,尤其是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回落最為明顯,較之于去年同期,平均水平回落達到兩個百分點以上。”于穎說,“企業作為微觀經濟的主體,其生產經營狀況,可以反映經濟發展的活力,各種所有制類型企業PMI均顯示不同程度下降,部分類型的企業從6月份開始就回落到50%以下,至今仍未走出低谷,或繼續低于50%,或徘徊在50%的邊緣,這種情況亦為最近三年所罕見。”
消費需求不足漸顯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蔡進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從反映需求的新訂單指數來看,今年前十個月,除個別月份以外,多數月份均明顯低于去年同期,其平均值54.7%與去年同期相比回落了4.7個百分點。從走勢上看,該指數進入二季度以來回落勢頭尤為明顯,5、6、7、8四月連續回落,由于回落幅度較大,7、8月份一度回落到50%以下,9月份略現回升,10月再次轉跌,重下50%臨界點。其中,一季度平均值為58.6%,二季度回落至57.6%,三季度深幅下跌至47.8%。“新訂單指數的下降,已經顯示了社會需求的不足。”
“反映出口態勢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更為明顯。”蔡進說,今年前十月,各月出口訂單指數均在去年同期水平以下,平均值只有51.8%,低于去年同期將近5個百分點。從走勢上看,自5月份以來一直處在50%以下。“而分行業來看,多數行業新出口訂單指數較去年同期回落,尤其是以紡織業、石油化工、金屬冶煉加工業等行業回落最為明顯。”
“生產指數下降亦顯示出制造業生產減速,實體經濟產出活動滑坡。”蔡進分析道,“從反映生產快慢的生產指數來看,今年前十個月,除個別月份以外,多數月份均明顯低于去年同期,平均值為55.9%,與去年同期相比,回落了4.1個百分點。從走勢上看,進入二季度以來回落勢頭尤為明顯,7、8月份一度回落到50%以下,9月略見回升,10月再下50%臨界點。其中,一季度平均值為58.5%,二季度為58.8%,三季度深幅下跌至50.2%。”
可以佐證的是,本月產成品庫存指數自7月份以來持續攀升,9月和10月均達到50%以上,而在此之前的將近三年的時間內,該指數一直低于50%。本月從業人員指數則為47.0%,比上月回落3.3個百分點,創下最近三年的最低點。
“產成品庫存指數持續攀升,并連續兩月達到50%以上,可能預示著制造業需求不足,產品滯銷、庫存積壓現象較為突出。”蔡進說,“近年來,制造業從業人員指數大多保持在50%以上,并且較為穩定。現在出現明顯下跌,或預示著目前制造業需求下降、生產減速,已經對就業產生了較大影響。”
原材料價格持續走低
11月4日商務部市場運營司發布的商務預報監測數據顯示,上一周(10月27日至11月2日)商務部重點監測的國內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較前一周下跌1.3%。112種主要商品中,價格周環比下跌的有64種,占57.1%;持平的有43種,占38.4%;上漲的僅有5種,占4.5%。從大類來看,化工產品、能源、鋼材、礦產品、建材、農資等價格均有所下跌;有色金屬價格小幅反彈。全國36個大中城市重點監測的食用農產品價格也較前一周下跌0.5%。57種主要商品中,價格周環比下跌的有35種,占61.4%。
“食用農產品價格連續四周穩步回落,化工、能源領域生產資料價格等也繼續下挫,市場信心尚未恢復。”向商務部提供市場監測分析服務的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11月3日發布的PMI指數體系中的購進價格指數也呈下降趨勢。據于穎介紹,購進價格指數是從企業感受角度反映原材料價格升降走勢的一個重要指數。從該指數來看,呈明顯的“前高后低”態勢。上半年,該指數除1月份略低于70%以外,其余各月均達到70%以上,平均值達到72.9%,比去年同期平均水平高出12.3個百分點。但進入下半年以后,該指數持續回落,尤其是自8月份以來呈加速回落,回落幅度達到10個百分點以上。10月份購進價格指數已回落到只有32.3%,比去年同期回落達33.8個百分點。
“從購進價格指數來看,困擾我國將近兩年的通貨膨脹壓力在今年下半年趨向于逐步緩解。”于穎說。
在于穎看來,目前國內的主要原材料價格仍有可能繼續回落或走穩,通貨膨脹或將不再是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這種趨勢主要是受全球經濟景氣下降影響,全球經濟景氣下降,一方面導致對原材料需求減少,另一方面也打擊了炒作大宗商品價格的投資者的信心。”
“近年來,全球大宗原材料價格漲落的根本原因并非受供求關系所主導,而主要是受以美國投資財團為首的國際炒家的炒作所推動。現在美國爆發了金融危機,全球經濟出現衰退,這些炒作大宗商品的投機商信心大大受挫,將紛紛撤資退出,炒作逐漸失去動力。”于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