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萎縮影響珠三角企業用工 部分農民工返鄉
2008-11-10 10:5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廣東就業市場需求數量連續三個季度出現下降,部分農民工開始返鄉隨著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不斷加大,珠三角企業用工需求隱現萎縮趨勢,廣東省勞動部門展開積極應對,而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也在廣東展開密集調研。 《第一財經日報》從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下稱“廣東省勞動保障廳”)獲悉,人社部調研組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對當前的就業形勢進行一次深入了解,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對國內就業市場的影響進行摸底。
而此前的10月28日至31日,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已經深入廣州、珠海、東莞、中山等城市考察了部分用工企業、勞動力和人才市場、就業保障服務問題,并召開多場座談會。
企業用工需求減緩
近期,廣東尤其是珠三角企業出現出口不暢、開工不足的情況,不斷傳出企業倒閉的消息,工人失業現象也有所增加,引起相關部門的擔憂。對于此次調研,廣東省勞動保障廳態度謹慎,不愿向記者透露太多消息。
來自廣東省勞動保障廳的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廣東全省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總量為393萬人次,較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均略有減少。其中,市場需求數量為211萬人次,與上季度相比下降6.42萬人次,降幅為2.96%。而上季度又比一季度的228.66萬人次減少了11.26萬人次。
這也意味著,廣東就業市場需求數量已經出現了連續三個季度的下降。
廣東省勞動保障廳方面表示,今年以來,受外需減緩和宏觀調控等各種因素疊加影響,廣東省經濟主要領域的增長勢頭初現減緩,部分企業特別是外向型企業用工需求減少,進入市場求職的失業人員增多,市場供求活躍程度穩中有降。
另據《羊城晚報》報道,廣州市今年上半年全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民辦職介服務機構進場登記供需總量為179萬人次,比去年同期減少8.8萬人次,其中用人單位進場登記招聘人次明顯減少。同時,上半年廣州勞動力市場求人倍率為1.19,這是自2002年以來廣州求人倍率首次跌破1.20,意味著供求關系趨于平衡,部分行業缺工得以緩解。
而據深圳市人才大市場統計,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人才市場進場招聘的單位數量就開始明顯減少,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更是明顯下降了三成。與之相對的是,連續4個月,進場找工作的人數增長了近四成。
盡管如此,廣東人力資源市場仍供過于求,缺工現象依然存在,其中需求缺口最大的前3個職業是電子元器件制造、機械冷加工和計算機工程技術。
尹蔚民在結束廣東調研后接受新華社采訪時亦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廣東省生產總值仍保持10.4%的高速增長,同期全省注吊銷企業57608戶,但新增企業達92609戶,新增企業遠多于注吊銷企業,企業的用人需求仍然旺盛。
裁員倒閉引發工人失業
東莞智通人才連鎖有限公司品牌關系部部長蔡小梅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在原材料等生產成本無法控制的情況下,企業“過冬”只能選擇壓縮用工成本,或裁員或控制用工需求,而企業的破產倒閉則直接導致原有工人出現失業。
繼全球玩具代工巨頭香港合俊集團在廣東的3家玩具廠倒閉造成不少工人失業后,深圳寶安百靈達公司、寶安宜進利工廠、坪山創億玩具深圳有限公司、西麗西洋服裝廠相繼破產倒閉。與此同時,香港10月份申請清盤的企業也超過50家,而這些企業大多數都在珠三角設有工廠。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李秀恒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認為,一些內地的港資企業壓力巨大,企業經營難以為繼只能破產,而這勢必會帶來新一輪失業現象。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倒閉企業的工人已經開始另謀就業,但也有部分工人直接返鄉。而來自廣州火車站的最新數據,今年10月11日至27日,廣州站共發送旅客117.4萬人,同比增加了12.9萬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增量就來自返鄉農民工。
廣東省勞動保障廳則向本報表示,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去年南方冰凍雪災導致大量農民工無法返鄉有關,今年農民工提前返鄉和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沒有必然聯系。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亦認為,農民工返鄉的因素很多,企業倒閉裁員并不是唯一的主要的因素。“比如四川發生地震,這又是個勞動力輸出大省,川籍農民工返鄉因為這個原因可能比較多。另外,近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農民工會自己比較,是在外地打工合算還是回家種糧收益更大,如果認為后者收益更大,那他也會選擇返鄉。”
為防范金融海嘯對就業市場的滯后性影響,廣東省勞動部門已開始積極介入。
廣東省勞動保障廳表示,下一階段,廣東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將全面開展調查摸底,加強巡查監控工作,對生產經營困難、拖欠工資1個月以上或者有倒閉跡象的企業特別是外向型加工制造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實施重點監控。
深圳市勞動局4日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全市各級勞動部門定期填報《受影響企業、員工情況統計表》。而廣州市勞動部門近期已在原來定期對300多家企業進行供求情況調查基礎上,又增加了對45家300人以上企業的就業、失業動態監控,以便及時掌握分析相關情況。
尹蔚民:經濟下滑影響明年上半年就業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部長尹蔚民日前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目前經濟形勢的變化尚未對中國就業和社會保障產生明顯影響,但如果不能及時有效應對,預計明年上半年對就業的影響會逐步顯現出來。
國際金融危機對就業形勢的沖擊已經引起了中央高層的關注。人社部從11月1日開始的6小組出京調研即是貫徹國家領導人的批示而進行的。
據《第一財經日報》所掌握的調研方案內容,此次調研集中在勞動力輸入和輸出大省,輸入省市如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等,輸出省市如湖南、四川、重慶、江西等。其中的4個組由人社部培訓和就業相關司局的官員組成,其他2個組則由勞動科學研究所以及該部另一個事業單位組成,每組兩到三人,由一個司局級官員帶隊,調研的時間為一星期到10天。按照計劃,整個調研活動將于11月20日結束。人社部對這次調研非常重視,除了調研組的常規成員之外,該部的一些副部長也會不定期地參與到調研活動中。
根據方案,此次調研主要將了解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了解破產關閉企業倒閉的具體原因、失業人數、失業者的具體身份(即是城鎮職工還是農民工)、當地的社會保險情況等;二是了解返鄉農民工的數量、返鄉之前所務工企業的所有制性質等。這些調研所了解到的內容,將作為該部向中央提供決策的主要依據。
就在此次人社部大規模密集調研之前,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也已經調研了浙江和江蘇的部分地區。與此同時,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則于10月28日至31日間,調研了廣州、珠海、東莞、中山等城市的就業和勞動保障工作。
尹蔚民3日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目前經濟形勢的變化尚未對我國就業、社會保障和勞動關系帶來明顯影響,但是,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放緩,已出現一些值得關注的跡象。如果不能及時有效應對,預計明年上半年對就業的影響會逐步顯現出來。
尹蔚民坦言,經濟增長速度趨緩,對就業的拉動能力減弱。從人社部勞動力市場監測情況看,第三季度企業用人需求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一些地區新增就業人數增速減緩。而部分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特別是紡織服裝、加工制造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困難較大,對就業帶來一些不利影響,此外,出口的減速將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
一位接近人社部的人士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新增就業人數增速的下降意味著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更加困難,這將直接影響到農村勞動力轉移以及包括大學生在內的新增勞動力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