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概念淺解
2008-10-9 1:1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前一陣子,和一個業內朋友聊到國內有哪些做B2B項目比較好的廠商和集成商,聊起那些瑯瑯上口的B2B客戶名單,發現也就是那一幫人和公司在做,以及有能力做。難道B2B項目實施真的有那么費勁嗎?
從最初的EDI協議開始,B2B科技領域已足足發展了30多年,行業協議層出不窮。但B2B的精髓還是未變,就是通過為業內的商業伙伴之間搭建快速溝通的橋梁,實現信息共享,流程簡化,業務優化,完善供需鏈協作,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共同贏取供需鏈運作的戰略制高點。既然B2B科技已發展了這么多年,可了解和熟悉B2B知識和實施的還是那幫人,難道說是技術限制了其普遍性或是市場的規模導致其普及率不高?
翻看當下的B2B市場動作,可以發現中國移動正在實施B2B項目,目的是為了綠色環保。回溯幾年,你會發現,CISCO和INTEL在5年前就要求國內的分銷商(譬如神州數碼,聯想,曉通網絡等下游企業)實施RosettaNet協議,或是前些年三星電子要求嘉里物流在物流協作領域,摩托羅拉要求蘇寧電器在終端銷售領域,以及華為,中興通信,或是近年的中國郵政實施RosettaNet協議。同樣,在EDI實施領域,從90年代初COSCO成為中國第一個EDI用戶,開始不斷的在物流、港口、海關、民航等領域滲入。這樣看來,B2B市場一直在不溫不火的穩步發展。
B2B不是難事情,從我所經歷的這些B2B項目的實施,基本上從項目開始到項目上線有1~3月就可以完成。B2B是難事情,那是因為B2B市場是一個專業細分的市場,類似前些日子我所從事的RFID領域,但只要你入門了,其他方面是觸類旁通的。
這里描述的B2B,更多的是指企業之間基于行業標準的A2A模式。針對不同行業,會有不同主流的協議。譬如RosettaNet協議,更多的應用于高科技、半導體、電子制造行業,目前也開始向物流、電信、海關等領域滲透;EDI協議,作為有著30多年歷史的B2B協議,基本上全球大型的公司都有使用,比例能夠占到80%以上,在國內,主要應用于港口、物流、海關、零售、機場、航空公司等眾多領域;CIDX協議,基本上是在化工行業應用;HL7協議,則是用于醫療衛生行業;ebXML協議,作為降低EDI實施成本出現的新一代B2B協議,由于協議在逐步完善過程中,暫時沒有明確的主導應用領域;SWIFT/FIX協議,用于銀行之間交易和清算的協議;UCCNET/GDSN協議,用于產品目錄在供應鏈環境下的合作伙伴信息同步;HIPAA/ACORD協議,則用于保險行業。
本篇先和大家談談我對B2B概念的一些理解。
B2B是Business to Business的英文簡寫,描述企業之間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業務活動協作的行為,是電子商務的一種表現形式。大家可以翻看該文章附帶的部分鏈接,那是業界對該詞條的不同名詞解釋,就我個人而言,還是覺得來自維基百科的英文版描述更為中肯。
B2B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說。
廣義來說,企業之間的各種交互活動都可以理解為是B2B行為的一些表現,其形式和內容可以是多種多樣。譬如,其交流手段既可以是在線,也可以是離線;其交流途徑既可以是單向通知,也可以是雙向交互;其交流形式既可以是同步等待,也可以是異步發送。同時,這些交互的內容涵蓋從信息發布,產品設計,在線制造,市場促銷,報價折扣,銷售分銷,庫存管理乃至售后服務等商業活動的全流程。從這個角度而言,是無所謂特定B2B技術的存在的,因此,此類信息系統的搭建也無所謂專業的B2B技術作為其基礎框架。一般來說,其系統搭建,可以通過應用服務器和WEB服務器技術,配合業務功能的具體實現,即可初步完成。除非還需要特定的行業專屬協議或業務流程直通性互聯的特殊要求,此時,系統還需要B2B技術平臺或目前流行的ESB技術平臺的進一步配合。
狹義來說,B2B特指企業之間通過B2B技術,實現企業之間業務系統和業務流程的直通性對接,從而實現自動化的跨企業之間的業務流程,加快業務活動處理,減少人工干預。正是這些特點,搭建B2B系統是一種很好貫徹“綠色環保”理念的載體,通過減少人工、紙張和能源的浪費,實現資源節約、能耗降低和成本下降,從而更好的保護環境,為行業創造“綠色藍海”。而這一點也十分切合甲骨文(Oracle)公司對全球社會的綠色承諾。
此外,建議在理解B2B概念的同時,有必要認識一下另一個概念,那就是電子市場(e-Marketing)。它和B2B概念很相似,在百度的詞條解釋中,兩者是一致的,但我個人更傾向于來自維基百科的解釋。在這里,它更多的是指一個電子商務的業務托管(ASP)模式,國內最成功的就是阿里巴巴,通過搭建行業或地區的在線市場,供特定行業或地區的供應鏈上的各類不同客戶在信息層面上互通有無,同時也可以提供不同在線服務供這些客戶之間進行信息共享和訪問。在實現上,和純粹的B2B技術相比,欠缺的就是企業間系統直接對接(A2A)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