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美國經濟增速放緩 沖擊中國出口行業

2008-10-9 0:3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盡管美國政府和美聯儲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金融救援措施,歐盟、日本等也相繼出臺救市舉措,然而全球股市這兩天卻又紛紛創下了多年來新低。    面對如此復雜多變的金融環境,中國經濟將受到多少波及,又將如何應對呢? 
  出口行業首當其沖 
  “直接沖擊有限,但間接影響不容忽視”,被問及此次全球金融海嘯對于國內實體經濟的影響,眾多業內專家幾乎無不例外地表達了這個觀點。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立堅表示,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直接沖擊相對較小,因為國內各類金融機構直接擁有的美國次貸資產數目不多而且可控。但對于外貿依存度非常高的中國經濟來說,在內需的替代作用還沒有完全展開的情況下,如果美國經濟放緩引發了全世界范圍的經濟衰退,那么中國很難獨善其身,而受到最直接沖擊的就是出口行業。 
  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1%,我國出口增速就要放緩6%。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出口行業正在經歷嚴峻考驗,今年以來我國主要出口目的地歐、美、日等需求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雖然國內出口增速已經下滑,但絕對值還是有所增長”,中國企業海外發展中心主任孫飛認為不應太過悲觀。 
  信心比黃金還貴重 
  金融海嘯襲來,“信心比黃金和貨幣還要貴重”成為一句被反復引用的名言。除了沖擊國內出口行業以外,此次美國次貸爆發對于國內信心指數的打擊將成為其影響國內實體經濟的另一個渠道。從路徑上看,次貸危機會導致市場投資者信心低落,對風險類資產的偏好度降低,并使人們對未來經濟增長信心下滑。這種信心的缺失不但將促使資本市場出現大幅調整,更會引發流動性危機。 
  “現在的局面就是全球金融機構的惜貸”,孫立堅指出,次貸危機爆發后,金融機構整體出于自身財務狀況和風險控制的考慮,對企業的貸款趨于謹慎,這可能使得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從而加大了企業的運營風險,這又進一步導致金融機構對企業貸款的謹慎,進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使得整個國內信貸市場陷入流動性危機。 
  降低稅賦為企業減壓 
  出口受到沖擊,信心需要提升,面對金融海嘯所帶來的影響,中國應當如何出招?不少專家表示,第一步就是要通過寬松的財政政策,保持資本市場的平穩運行,為中小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政府要進一步理順稅收結構,降低企業的稅賦”,孫立堅表示,“雖然短期來看,減稅會使政府的稅收下降,但只要企業能搞活、能自救,就不用過度擔心暫時的稅收下降。”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要為國內企業進一步松綁就要解決服務業中的市場準入的問題,包括金融業、交通運輸、電信、文化娛樂等行業都存在一定壁壘,無法實現人才的自由流動,難以解決轉型中產生的就業問題。 
  內需消費成關鍵因素 
  “除了使用財政、貨幣政策等方法‘治標’以外,‘治本’的關鍵是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告訴記者。而要確保中國經濟的平穩運行和成功轉型,積極尋求內需消費將成為關鍵因素。 
  吳敬璉認為,中國應當在美國次貸危機中吸取教訓,用長遠的眼光來解決問題,不能為了短期甜頭而失去了長期利益。中國經濟“治本”的關鍵還是在于加快國內產業結構的轉型,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變,逐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投資拉動轉向消費拉動。在增加內需方面中國有很大的潛力,一方面我們城鄉差距很大,新農村建設有許多項目可做,同時中國充足的財政收入也有刺激內需的力量。 
  孫立堅也表示,從實際的情況看,只有企業贏利能力、百姓消費能力這兩方面共同提升,才會對中國經濟產生持久效應。因此,中國應該擴大有關民生的財政支出,提高居民收入,建立更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讓老百姓把更多錢拿出來消費”。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