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采購真能賺錢嗎?
2008-10-9 0:0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上周,記者獲悉,兩家網站——中國采購網和亞商在線幾乎同時宣布,要通過網絡介入中國企業的采購。同時,較早介入網絡采購的阿里巴巴網站憑借它的交易模式和交易量,將30多家追上門來的風險投資商拒之門外。以上跡象似乎表明,隨著電子商務不斷升溫,經營企業網絡采購的網站,正在成為新時尚。
是什么讓精明的風險投資家偏偏對經營網絡采購的網站情有獨鐘?經采訪發現,一組數據似乎可以解釋這一切—— >
10%的誘惑
凡是經營網絡采購的網站,都會提到這樣一組數據:目前中國企業每年的采購額約為1180億元人民幣,這相當于整個北京市1999年GDP,到2004年,中國企業年采購預計為420億美元。如果每年有10%的采購在網上完成,經營企業采購的網站就有了42億美元的生意。在中國目前企業采購成本是企業總成本的1/3-2/3。如果每一筆網絡采購平均節約10%,就意味著中國企業每年將節省40多億美元的成本。兩個10%的誘惑擺在那兒,不愁企業不動心。
據中國采購網市場部劉偉介紹,幾天以來,中國采購網已經接到了上百家企業的咨詢電話,詢問如何加盟采購網。亞商在線董事長劉天星則介紹說,網站試運行幾個月以來,客戶已經多達600家。盡管目前只開通了6條涉及辦公用品類的網上采購通道,加盟的產品已經達到3000多種。據劉天星估計,到2000年底,網站的營業額將會達到1億美元。
“鼠標”加“水泥”不是長久之計
巨大的市場前景正在引來新一輪的市場淘金者,在搜狐網站,記者在電子貿易一欄中搜索到相關的電子商務網站已經有315家。比較有名的除了以上提到的,還有電商網、美商網等。從運營模式上看,目前主要有兩種:一是只提供供需雙方的信息,不介入實際的錢、物交易;另一種是不僅提供信息收集、評價、商品競價、訂貨等服務,還設立類似傳統批發商的物流中心、為企業送貨上門。后一種模式頗具中國特色,5月底亞商在線宣布,面積2000多平方米,外加50名工作人員的北京物流中心正式投入運營,同時正式啟用的還有該公司的上海和廣州物流中心,三地總面積達到6000多平方米。據悉,由于介入實際的貨物配送,目前每筆網絡采購交易的成本要加上10元。
談到為何建立物流中心,亞商在線副總裁瞿嘉東先生說,在決定網站經營模式前,公司負責人在北京花了幾個月時間,了解行業大客戶,走訪了4個部委,結果發現,大多數企業認定,網上信息就是免費的。根本不能接受通過提供信息、牽線搭橋收取傭金的信息服務方式,只能選擇為企業提供全程采購的模式。又由于目前國內的配送行業服務不規模、服務成本高,只能選擇由網站一包到底的做法。采訪中,亞商在線的幾位老總都一再表示,經營物流只是權宜之計,希望“在適當的時候”能夠將貨物的配送外包。但是,依據中國目前的商業環境,幾年之內,能有幾家物流公司能保證對用戶訂單全程監控,同城貨物5小時內送到的服務呢?如果做不到,網絡采購的價值是否要大打折扣呢?看來,要想挑戰傳統,不光需要想法和數據。即便只是吸走傳統采購模式的10%,網絡的鏈路上也還有太多的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