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住魯浙商如何應對“困境”

2008-10-8 1:4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即使是房地產和制造業,也沒什么大問題,浙商自有浙商的辦法。”山東浙江商會的一位人士輕松地說。

    今年以來,受到出口放緩、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面對困境,一直被視為最具生存能力的浙商們是如何應對的?記者近日采訪了部分住魯浙商,他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或許有一定的借鑒和啟發意義。

    視“危機”為“生機”

    據統計,目前在濟南市經商的溫州籍人就超過6萬,興辦企業3000多家。濟南溫州商會的同志介紹說,商會幾百家會員企業中,約1/5不同程度受到外部調控政策的影響,臨時撤出或關閉店鋪的約四五家,但總體影響不大。

    據了解,山東浙江商會的會員單位大都有一定規模,其中房地產開發和制造業企業約占1/3,它們不同程度遭遇到一些困難,而其余商貿企業則感到并無大礙。

    浙江商會的一位人員分析說,住魯浙商房地產業主要面臨資金緊張及銷售下降的雙重擠壓,而制造業企業則遭遇出口市場萎縮、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及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多方不利影響。“但是,即使是房地產和制造業,也沒什么大問題,浙商自有浙商的辦法。”這位商會人士輕松地說。

    山東海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夏三忠說,應對外部危機是浙商的基本功,浙商對此早已習以為常,總能見招拆招,化“危機”為“生機”,走出新的發展之路。他舉例說,2004年,國家對房地產業加大調控力度,浙江的房地產企業因受當地土地狹小制約,大舉外遷,反而拓展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生存空間。也正是那個時候,他們公司趁勢打進山東市場,贏得了一次新的發展生機。

    山東浙江商會會長、山東現代集團董事長章鵬飛則認為,外部環境的“惡化”無形中逼迫著企業“走投無路”,再也不能一窩蜂搞低層次粗放型競爭了,正是企業調整結構、產業升級的最好時機。

    資金不是大問題

    貨幣政策從緊,市場銷售低迷,使得部分企業現金流不暢,深陷困境。出乎記者的意料,浙江商會的人士告訴記者,對于絕大多數住魯浙商,“資金并不是大問題”。從草根中摔打出來的浙商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知道身為民營企業,很難得到銀行青睞,因而,從一開始,都遵循一條原則:量力而行。

    在當下環境中,有的浙商企業非但未感到“錢緊”,反而出手大方。前不久,由浙商興辦、位于濟南商河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欣宏制藥公司投資上億元建起的醫藥化工廠,沒從銀行貸一分錢。近來,為降低原料成本,企業又靠自有資金建起了玉米淀粉廠,甚至趁市場低迷之機,開始向房地產領域進軍。

    山東凱萊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忠良告訴記者,面對融資難,住魯浙商除了靠自有資金以及朋友、老鄉間憑誠信小額拆借外,一個最重要的融資方式就是大小股東聯手合作,實現共贏。以投資25億元的煙臺溫州城建設為例,由浙商葉樂明牽頭,董事會成員有 7人,大股東十幾人,每個大股東身后都有很多或明或暗的小股東,他們對項目的熟知情況并不亞于大股東,舍得投入。

    趙忠良說,在浙江,當地人一旦手中積攢了幾十萬元時,就都想著如何投資。正是這種“重商”文化,只要項目贏得信任,浙商是不愁錢的。

    市場弄潮兒顯身手

    面對外部形勢的變化,住魯浙商可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顯露出市場弄潮兒的天賦。

    夏三忠介紹,公司在濟南槐蔭區開發建設了濟南國際農產品貿易加工中心,但房地產項目僅占公司主營業務的1/3,除此,公司還涉足百貨服務業和制造業,投資結構相對分散,規避了市場及政策風險。雖說眼下房地產業受影響大些,而現金流充沛的百貨服務業基本未受沖擊,公司經營整體上運轉正常。他還透露,即使公司房地產投資,長中短線項目搭配得當,除了預計10年建成的農產品中心,還有二三年資金即可回籠的住宅項目。

    據了解,投資多元化,參股多種行業,既辦實體又搞資本運作,是部分浙商一大經營模式。

    集中精力做自己的優勢產品,穩健而不貿然求變,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是另一部分浙商的生存之道。

    山東凱萊電氣有限公司近年來迅速膨脹,去年銷售收入已達 1.8 億元。而企業快速發展得益于一心一意只做一種產品:為房地產項目開發配套箱變電器。因專注而贏得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盡管今年房地產業滑坡,但公司銷售收入并未減少。

    大環境不佳,令多方出擊的山東現代集團也頗感力不從心。章鵬飛說,今年集團做出果斷抉擇,以全部出讓股權及大股東身份的方式,放棄了部分收益頗佳的產業,集中做優勢行業。目前,公司的產業結構調整已完成,借助有 20年歷史的“現代”品牌,結合物流和倉儲,打造了全國第一連鎖專業市場,目前在華東地區已有十多家,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山東現代商業廣場即是其中之一。

  浙江中小企業過冬自救

    浙江中小企業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99.2%,占工業總產值 84.9%,占稅收86.08%。根據浙江省工商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已有歇業關停企業1200余家,達到浙江連續十年的歷史之最。

    為幫助中小企業加速轉型升級,當地政府出臺系列措施:

    一是金融支持。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為 240家小企業融資 3.8 億元;聯合多家金融機構和近20家創投公司,探索小企業融資一攬子解決方案。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規范和引導民間融資;開展村鎮銀行改革試點,首批長興聯合村鎮銀行、玉環永興村鎮銀行正式成立,注冊資本分別達 2億元(國內最大)、 1.6億元;開展產業投資基金試點,設立方案已上報國家發改委。加快金融產品創新,率先在國內開展股權出資試點,全省以股權出資進行改制、重組的企業有 15家,股權出資金額達 82億;率先開展股權質押貸款,全省辦理股權出質登記的企業已達22家,股權出質數額超過16億股,融資總金額超過10億元;探索無形資產抵押貸款試點,寧波市專門出臺了專利權質押貸款實施意見,溫州、湖州、嘉興、麗水等地開展農村住房抵押貸款試點。加快企業上市步伐,上半年新上市 10家,新增融資額 78.5億元,其中中小企業上市8 家,目前全省中小企業板上市企業已達 51家,占總數的19.9%。浙商銀行則圍繞不同規模、行業、經營方式、區域的小企業特點,創新擔保、提款、還款方式,相繼推出“生意圈聯保貸款”、“老鄉聯保貸款”、“同行聯保貸款”、“分期還本付息貸款”、“循環貸款”、“浙商自助貸·生意金”、“橋隧模式”等一系列特色產品,開辦小面額票據貼現業務,開通小企業網上銀行,豐富小企業金融服務內涵。

    二是財稅支持。今明兩年,浙江省級財政將拿出 7億元,對外貿出口前景好、壓力重的企業進行補貼。努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和擔保難問題,加大對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的支持力度。9月1日起停止征收“兩費”,目前全省個體工商戶已逾184萬戶,這一政策為浙江個體戶每年節省開支超過7億元。

    三是政府助推。加大初創型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力度,2008年,浙江省省級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的規模從2007年的3500萬元增加到了6500萬元,拉動中小企業擔保高達 260億元的貸款。頒布實施全國首個《浙江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登記管理暫行辦法》,一方面有效緩解當前國家實施貸款緊縮情況下,部分企業融資方面的困難;另一方面在制度層面上承認了民間貸款機構的合法地位,為事實上存在著的民間融資,提供了一個合法的通道。 出臺促進外貿穩定發展的意見,安排專項資金進一步加大對外貿企業的出口扶持力度。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