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2008-10-8 1:3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7年下半年以來,廣東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精神為指導,努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以世界眼光謀劃廣東省產業發展,解放思想,切實把建設廣東省現代產業體系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有力推進了廣東省產業結構調整。2008年上半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018.01億元,其中農業實現增加值809.13億元,工業實現增加值8499.15億元,服務業實現增加值6709.73億元,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5:53:42。工業高級化發展步伐加快。工業九大產業增加值增長14.1%,增幅比規模以上工業高0.4個百分點;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為569.85億美元,同比增長20.1%,占全省外貿出口總值的37.1%;佛山南海奇美電子TFT-LCD模組生產項目等建成投產,廣州汽車集團自主品牌乘用車項目等8個重大項目獲得國家批準,湛江鋼鐵項目獲得國家批準開展前期工作。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服務業增加值6709.73億元,同比增長9.4%。全省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52709.17億元,增長13.4%;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超600億元,增長60%以上。今年1-5月,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運量71287.41萬噸,增長11.2%;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今年1-5月,全省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458.25億元,增長23.7%。高技術產業保持平穩增長。1~5月,全省高技術產業(規模以上,不含高技術服務業)產值為6048.3億元,同比增長13.7%,全省專利申請量為46604件,同比增長22.1%;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3105件,同比增長36.0%。農業綜合實力增強。上半年農業增加值809.13億元,增長2.6%,優質蔬菜、南亞熱帶水果、花卉、糖蔗、蠶桑等園藝產品和優質畜禽產品逐步形成專業化生產基地和優勢產業帶。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惠州東江水利樞紐工程等項目建成投產;廈深鐵路廣東段、廣河高速公路、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工程等19個項目新開工建設;云浮電廠C廠、廣東電網桂山等6項500千伏輸變電工程、樂昌峽水利樞紐工程、南寧至廣州鐵路等重大項目獲得國家批準,總投資400多億元;廣深港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廣州到深圳段建設加快,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取得一定成效。今年以來,共關停和淘汰落后鋼鐵產能約500萬噸,關停小火電200萬千瓦,新增脫硫裝置120萬千瓦,新增生活污水處理能力66萬噸。高耗能工業投資下降2%。上半年,單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9%,降幅比一季度擴大1.3個百分點;預計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4%和3%以上。
2007年至今年上半年,廣東省重點從制定和實施有關政策、加快優勢產業發展、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加快淘汰落后和推進節能減排等方面抓好各項工作,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主要做法如下:
一、制定實施有關政策,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完善產業政策。2007年,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以國家目錄2005年本為基礎,結合廣東省實際,制定了《廣東省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7年本)》。目錄是今后一段時期指導廣東省淘汰落后,引導社會投資的重要文件之一,將有力地促進廣東省產業結構調整。國務院辦公廳下達《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國辦發〔2007〕72號)以后,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通知精神,加快淘汰超薄型塑料購物袋,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及時在目錄中將其列入了淘汰類,并制定我省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實施意見。廣東省經貿委對《廣東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2004年版)》進行了修改,提出了鼓勵發展、改造提高、限制發展、淘汰和禁止發展等工業產業目錄,并正在修訂完善《廣東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2007年修訂版)》。
完善配套政策。為了推動廣東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省有關部門從部門職能出發制定了有關配套政策措施。廣東省科技廳出臺了《廣東省教育部科技部產學研結合發展規劃(2007-2011年)》等文件,推動省部產學研工作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制定了《廣東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2007-2020年),正式啟動了《廣東省專利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制定工作,促進廣東省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和構建創新型廣東等。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2007〕7號)文件精神,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制定《關于加快發展廣東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已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即將發布實施。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編制的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及其產業發展配套政策即將完成。
十七大召開以后,廣東省切實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廣東省委省政府制定實施有關政策,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制定實施的《關于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的決定》對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提出了戰略要求,《關于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決定》、《關于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決定》對廣東省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行了具體戰略部署。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定精神,目前正在牽頭制定《廣東現代產業發展重點支持目錄》,以及珠三角提高環保、質量、能耗等方面產業準入標準的有關政策。
二、把握方向和重點,加快優勢產業發展
(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積極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大力推薦申報一批保稅物流中心(港區、園區),推進廣州南沙保稅物流港區項目建設,列為廣東省新十項工程中現代服務業工程的重點之一。積極爭取利用國家國債資金支持我省大型農產品(000061,股吧)批發市場建設,重點提高市場信息化水平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水平,促進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向現代化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
加大對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指導“廣東空港產業投資基金”、“廣東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基金”和“廣東先進制造業產業投資基金”等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申報或前期籌備工作,認真做好企業債券審核發行工作,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開展企業融資上市審核工作。加快發展創業風險投資,認真組織已備案創業投資企業的年度檢查和不定期檢查。爭取國家國債資金支持我省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信息化試點專項工作。開展廣東省創業投資發展專題調研,組織有關單位研究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項目信息平臺。
推進文化會展產業發展。打造大型文化產業品牌和交流平臺,通過完善文化會展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大文化品牌推廣力度,深圳文博會已在國內文化產業領域樹立起知名品牌,成為廣東省規模最大的文化產業展會。今年5月,第四屆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成功舉辦,博覽會投融資活躍,出口交易量攀升,據不完全統計,總成交額達635.66億元。
組織召開服務業發展專題會議和工作調研。今年3月31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省政府加快發展服務業專題會議,黃龍云常務副省長、佟星副省長到會,37個有關部門參加,會議學習貫徹了汪洋書記在國辦發〔2008〕11號文上的重要批示精神,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為辦理好黃華華省長牽頭督辦的省政協209號提案《關于加快廣東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建議》,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作為主辦單位,組織各有關單位在廣州市開展了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調研。
(二)努力發展先進制造業
加快建設以廣州為龍頭的汽車產業體系。經廣東省大力爭取,國家發展改革委于今年6月核準廣汽自主品牌乘用車項目建設。同時,支持廣汽汽車研究院擴建項目建設,促進廣本汽車研究院項目開展前期工作,積極推進廣東汽車自主品牌加快發展。以此為契機,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積極推動本地汽車零部件企業參與廣汽自主品牌乘用車項目配套,提高自主汽車零部件配套率。
振興機械裝備制造業。加快南沙裝備制造基地和中山臨海裝備制造基地的建設;以廣東省龐大的核電市場為依托,積極支持東方重機公司擴大生產規模,生產汽水分離再熱器、核電常規島高中壓模塊等核電關鍵配套件;支持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GSK系列數控產業化項目落實中央預算內資金2950萬元,省另外支持1000萬元;支持中山明陽公司發展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加快推進中船集團華南造船基地前期工作。根據汪洋書記和黃華華省長指示的精神,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積極配合中船集團做好中船集團華南造船基地項目(包括大型綜合性造船基地和船用配套生產基地兩個項目)選址調研工作,一起實地調研了廣州、珠海、汕頭、東莞、中山、湛江、揭陽等市的備選廠址。經過比選,船用配套生產基地項目正式落戶廣州市番禺大崗鎮,大型綜合性造船基地選址也已初步確定。
推進鋼鐵工業優化重組和沿海現代化鋼鐵基地建設。經過努力,湛江鋼鐵項目取得重大突破,國家發展改革委于今年3月同意項目開展前期工作。按照廣東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寶鋼重組韶鋼和廣鋼工作進展順利,由寶鋼、廣東省國資委和廣州市國資委共同組建的廣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已于6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為湛江鋼鐵項目的核準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此外,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為了探討廣東省發展精細化工的途徑,委托廣東省石化行業協會開展《廣東省精細化工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對省內有關精細化工企業進行調研,現已形成初稿。
(三)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
一是推進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促進產業集聚發展。上半年成功爭取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廣東省建設廣州信息產業、東莞信息產業和廣州新材料等3個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二是加快信息產業重大項目建設。牽頭制定了《7.5代TFT-LCD面板引進工作方案》,并經廣東省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方案實施有力推進了我省液晶面板項目的引進和建設進程,將填補廣東省乃至境內平板顯示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空白。三是推進國家自主創新基礎能力重大項目建設,完善廣東省自主創新公共服務平臺。上半年成功爭取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廣東省建設再生型醫用植入器械國家工程實驗室(獲國家資金支持1500萬元),填補了廣東省在國家工程實驗室方面的空白。四是組織實施平板顯示、生物醫藥和生物育種等一批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專項計劃,推動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目前生物醫藥和生物育種專項有4個項目已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獲資金支持3250萬元。五是培育新興潛力高技術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牽頭制定并印發了《廣東省關于進一步推進Linux軟件應用及發展的實施意見》,擬定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數字家庭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協調開展DRA數字音頻編解碼技術的標準化和產業化應用工作,推動數字家庭、Linux軟件及數字音頻產業發展。開展電動汽車、創新環境建設、中藥產業等一系列專項研究,目前各項研究均已完成初稿,現正加緊進行修改完善。
(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一是落實農業產業化項目。推進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積極向國家申報2008年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生豬擴繁場和種雞場建設項目,上報項目394宗,爭取中央預算內補助投資1.32億元。二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推進東西兩翼和粵北地區12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抓好粵東新增的4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扶持建設一批現代農業園區,全面提高廣東省農業的現代化水平。爭取國家支持建設遂溪縣裕明糖業有限公司“雙高”糖蔗生產基地等7宗糖蔗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4866萬元,分解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1300萬元。大力推進“沃土工程”,推廣種植綠肥、施用農家肥、秸稈還田等技術措施,努力提高耕地質量和產出水平。三是推進農業生產技術的現代化。積極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動物防疫、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重點工程,完善全省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體系。2008年中央和省財政共安排農機購置補貼1.3億元(其中中央財政1億元)。
(五)加強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
1.加快能源基礎產業發展。一是順利推進電源項目建設。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建成投產骨干電源180萬千瓦,包括汕尾電廠1—2號機(2×60萬千瓦)、恒運電廠9號機(30萬千瓦)以及荷樹園電廠2期1號機(30萬千瓦)。新開工建設骨干電源1項,裝機容量60萬千瓦。目前,省內在建骨干電源項目12項,總計容量1428萬千瓦。電源項目前期及核準工作順利推進。向國家發展改革委上報了新開工骨干燃煤火電項目662萬千瓦和24個“上大壓小”電源項目共2500萬千瓦,并上報了惠東平海電廠(2×100萬千瓦)和清遠抽水蓄能電廠(4×32萬千瓦)的項目核準申請報告。在省核準范圍內,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核準了上川風電二期、茂名中坳、潮南成田等三個風電項目(總容量約12萬千瓦)、佛山市等城市天然氣利用工程項目及一批220千伏和110千伏輸變電工程項目,并對一批骨干項目和“上大壓小”項目發放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路條”,促進項目工作開展。二是繼續推進電網建設。上半年電網建設全省完成投資74.08億元,新增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含電纜)1466千米,新建110千伏以上變電站28座,新增主變壓器70臺、容量878.7萬千伏安。針對電網工程項目建設存在的征地拆遷、賠償和線路路徑落實困難問題,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加大協調力度,推動有關地方政府切實配合做好電網建設工作。
此外,利用亞行貸款發展“能效電廠”第一批子項目即將進入實施階段。全省天然氣主干管網“一張網”建設工作得到有效推進。配合國家完成陽江核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為該項目爭取在2008年開工建設奠定基礎。開展全省可再生能源規劃、核電產業規劃編制工作。
2.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抓好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推動廣州至深圳沿江高速公路、武廣客運專線廣東段(含新廣州站)、廣深港客運專線、廣珠城際軌道交通、湛江港寶滿港區集裝箱碼頭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廈深鐵路、廣州至河源高速公路等項目;推進貴廣鐵路、南廣鐵路、茂湛鐵路、韶贛鐵路、廣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廣州白云機場(600004,股吧)擴建工程、潮汕機場等項目前期工作。二是抓好有關政策研究及規劃實施評估工作。按照廣東省委省政府“以新一輪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廣東新一輪大發展”的要求,認真研究進一步加快廣東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措施意見。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領導批示精神,開展廣東省空港經濟發展調研工作,完成《關于加快廣東省空港經濟發展的建議》報廣東省委省政府。抓緊做好廣東省綜合運輸體系“十一五”規劃落實工作和中期評估工作。為促進珠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進一步密切珠三角城市間交通聯系,開展珠三角地區城際快速軌道交通同城化規劃研究工作。
3.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有關水庫及灌區的節水改造及續建工作。加快高州水庫灌區、雷州青年運河灌區2008年度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項目的審批程序,分解下達2008年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其中分別安排高州水庫灌區雷州青年運河灌區各800萬元。分解下達2008年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加快嶺南名優水果灌溉增效示范等節水增效示范項目及德慶黃銅降水庫等7宗水庫項目的審批。
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
加強統籌協調,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形成共同推進廣東省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合力。一是進一步完善節能減排的有關政策措施。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制定《廣東省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實施方案》,明確部門分工,落實工作責任,同時牽頭省直16個部門研究制定《廣東省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實施方案》,推進全省各方面的節能減排行動。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中的節能管理,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制定《廣東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辦法》等規范性文件,開展主要耗能行業產品能耗限額的制訂工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規范新開工項目管理的通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研究起草廣東省加強和規范新開工項目管理實施意見,強化投資項目綜合管理。二是推進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和推廣示范。廣東省發展改革委與省經貿委、科技廳聯合建立發光二極管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推進發光二極管照明產業項目,并向國家申報。開展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研究,推動電動汽車技術產業化示范和推廣,在某些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三是繼續抓好火電廠脫硫工程建設,2007年,完成740萬千瓦火電機組的脫硫治理,2008年上半年新增脫硫裝置120萬千瓦,累計共建成2519萬千瓦火電機組脫硫工程,約占全省燃煤、燃油(汽輪機)總容量的80%以上,廣東省火電廠脫硫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積極啟動火電廠脫硝工作,研究提出總體工作要求和若干意見上報省政府。
四、切實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和限制、淘汰落后生產力
(一)上大關小,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推進鋼鐵和水泥行業的上大關小。加強省鋼鐵工業結構調整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統籌協調各地淘汰鋼鐵行業落后產能。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研究制定《廣東省關停和淘汰落后鋼鐵生產能力實施方案》,報省政府批準實施,方案計劃“十一五”期間淘汰落后鋼鐵產能1000萬噸。2007年,對梅州、河源等地16家小鋼鐵廠組織實施現場拆除,共淘汰落后產能約50萬噸。省經貿委牽頭制定《廣東省淘汰落后水泥生產能力實施方案》,按照國家水泥產業政策和省“十一五”發展規劃,嚴格執行國家關于水泥“以大代小”、“等量淘汰”的政策,至2007年底,淘汰水泥落后生產線66條,產能900萬噸。繼續支持在粵東、粵北和粵西三大水泥生產基地新上一批日產4000噸以上新型干法水泥項目。這些對推進廣東省鋼鐵和水泥工業的結構調整及其統一規劃和合理布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加快火電行業的“上大關小”。出臺《廣東省小火電機組關停實施方案》推進小火電關停。截至2007年底,廣東省已關停小火電機組約302萬千瓦(其中在2007年關停130萬千瓦),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給廣東省2006—2007年關停小火電機組280萬千瓦的任務。共新組織上報7個“上大關小”電源項目,總容量550萬千瓦(配套關停小火電機組356萬千瓦)全年有3個“上大壓小”項目總容量240萬千瓦(配套關停小火電約140萬千瓦)獲得國家同意開展前期工作,另有5個“上大壓小”項目總容量370萬千瓦(配套關停小火電約259萬千瓦)已上報國家申請同意開展前期工作。截至2007年底,全省已有15個“上大壓小”項目正在推進,總容量1100萬千瓦(配套關停小、殘舊火電機組817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