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持續增長助我國經濟平穩前行
2008-10-7 11:2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固定資產投資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今年以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仍然保持了較高增幅。鑒于目前我國的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持續增長的潛力依舊很大,仍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力量。
增速保持平穩 符合調控預期
最新數字顯示,1至8月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為84920億元,同比增長27.4%。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加快了0.7個百分點。
綜觀今年以來各月增長情況,投資月度增速基本保持在25%左右。下半年以來,投資增速呈加快趨勢。其中,1至7月比1至6月快0.5個百分點,1至8月比1至7月又快0.1個百分點。
“投資增長過快”是導致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對象。在上半年經濟增速出現回落的背景下,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卻依舊保持了較高的增速。
“從名義速度看,今年以來投資增長水平是很高的。但如果剔除價格因素,投資的實際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放緩。”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說。
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對投資價格有著直接影響。數字顯示,我國8月份PPI同比上漲10.1%,繼上月之后再創12年來月度新高。投資價格的上漲,推高了投資額的名義增幅。
與前兩年相比,扣除價格因素后的實際投資增速有所減緩,有效扭轉了投資增長偏快的趨勢,符合宏觀調控的目標。但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投資增長需要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來我國投資增速始終比較穩定,與前幾個月相比,近兩個月的增速又有一定程度加快,這對于我們積極應對國內外各種復雜因素的沖擊,保持經濟的持續平穩較快增長具有特殊意義。
潛力依舊很大 持續增長可期
盡管受價格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我國投資實際增速有所下降,但投資需求持續增長的潛力仍然很大,投資增長的長期動力沒有因為短期調整而明顯衰減,因此不會出現投資增速大幅下滑的局面。
從短期來看,投資增長通常具有一定慣性。數字顯示,前8個月我國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17.7%,增幅高于前7個月;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2.5%,增速比前7個月加快5.4個百分點。這些為下半年投資增長繼續保持較高水平提供了基礎。從長期來看,促進投資需求持續增長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
一方面,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新農村建設、中西部開發建設穩步推進,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不斷加快。這些促進投資增長的因素將在很長時期內存在。
另一方面,當前我國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依然很大,為保證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的較快發展,保持較高的投資增長率是必不可少的條件。特別是地方政府面對經濟增長、居民生活改善、財政收入增加等壓力,投資熱情和欲望依然較強。
此外,節能減排、扶持農業、災后重建等也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比如,我國將籌集約1萬億元資金用于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這些投入一定程度上都會對投資需求形成拉動作用。
專家指出,我國投資需求依然比較旺盛,而且外匯儲備、銀行儲蓄、外貿盈余和財政收入都比較充裕,投資增長也有足夠的資金保障。因此,投資有望繼續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
優化增長結構 保持合理規模
今年以來,我國遭受了嚴重的雨雪冰凍災害和特大地震災害,又面臨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環境。特別是近期全球金融動蕩加劇,世界經濟可能進一步減速,國際經濟環境更趨嚴峻復雜。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近期表示,為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下半年要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保持合理投資規模,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專家指出,在外需增長面臨不確定性,國內消費又沒有大規模實質性啟動之時,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維持投資的較快增長,對于保持經濟運行穩定來說不可或缺。
今年以來,我國投資增速保持了較高水平,投資結構也趨向更加合理。分產業看,1月至8月第一產業投資增幅超過了60%,遠高于第二、第三產業。分地區看,中、西部投資增速明顯高于東部地區。
但不容忽視的是,當前也存在一些可能影響短期投資增長的因素:一是外貿出口增速下滑對中小企業投資有一定抑制作用;二是股市低迷對企業資金來源產生一定影響;三是房地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存在一定變數。
近期,中央財政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小企業專項資金35.1億元。同時,金融部門也強調新增貸款規模加大向“三農”、中小企業等的傾斜力度,并下調“雙率”刺激信貸增長。這些措施體現了“有保有壓”的思想,對于促進企業投資增長具有明顯推動作用。
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投資規模過大、增長過快,是導致經濟過熱的直接原因。但一旦經濟增長發生大的波動,又會給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嚴重損失。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投資調控面臨著考驗,我們在繼續優化投資結構的同時,需要既防止投資過熱苗頭,又保持必要的適度增長,從而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