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重大項目帶動戰略與布局方式選擇

2008-10-6 11: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項目是吸引資金、人才、技術等社會資源的有效載體。實施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必須按照優化資源配置和發展戰略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將相關項目“鏈接”成網。這種“鏈接”實際上也就是以項目布局帶動產業布局的過程,其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裂變擴張方式。現代社會的生產過程,伴隨著科技的現代化和生產的規模化、集中化,日益成為異常龐雜的社會化專業分工與協作體系。適應這種變化趨勢形成的主流生產組織形式是公司制企業。公司以產權為紐帶,把一些原本彼此獨立的生產者聯結成單一法人或法人聯合體,將較高成本的外部交易變為成本更低的內部運作。以產權多元化為主要特征的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資本市場,迅速籌集大量資金,投資并控制有發展潛力的新項目、新企業,形成裂變擴張。從理論上說,它具備了如此循環往復擴張下去的可能性。從家族企業發展而來、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幾乎都是以上市公司為通道完成經營規模跨越的。我省江銅集團之所以能在較短時間內綜合實力躍居國內同行榜首,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在兩年多時間內迅速崛起,成為2004年以來在美國融資金額最高的中國私營企業,都緣于公司制企業所具備的裂變擴張能量以及與之適配的資本市場機制的強力支持。
  集群方式。與公司制企業主導的產業布局方式不同,集群經濟另辟蹊徑。它將比較復雜的整體產品生產過程還原為單個自然人或法人自我完成的相對簡單的產品生產,各自的產品經由市場配置,成為最終產品的相應組成部分。相對于公司制企業來說,這種分工協作體系的顯著優勢在于:每一環節的生產經營活動相互依存,都能根據效率和經濟原則進行自我調節和安排,經營者管理活動簡單,所需費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對自身的投入產出之比也一目了然,運作成本低廉;基本不需要通過股權融資等復雜的方式籌措資金,生產者各自小規模的投融資即可達到集腋成裘之效,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適當的經濟規模;各個生產者或企業組織因共生關系而聚集,共同面向市場,彼此傳遞信息,相輔相促相成,通過市場這只“無形之手”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具有迅速適應市場需求的機動應變能力。近幾年來,我國集群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越來越集中于新興的工業園區。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各地都把集群經濟作為打造特色工業園區的支撐點,同時也把產業集群作為營造和優化招商引資環境的重要手段。因此,以集群經濟發展為導向,許多工業園區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最大亮點。
  循環配套方式。人類的生產活動過程同時也是資源的加工和消耗過程,相對于生活性消費和生產性消費的需求具有無限擴張的可能性而言,地球上的資源是稀缺的。任何生產活動的可能性邊緣,總是決定于資源的供給及其組合狀態。因此,項目的規劃設計不僅要謀劃當前,更要慮及長遠。要強調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統籌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高度重視資源安全,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大力倡導資源的綜合利用、深度利用,從根本上緩解環境壓力。在這方面,上海化學工業園區的做法和經驗,令人頗受啟發。這家園區引入世界級大型化工區“一體化”的理念,通過對產品項目、公用輔助、物流傳輸、環境保護和管理服務的整合,提供最佳投資環境,招徠以英國石油化工、德國巴斯夫、德國拜爾、美國亨斯邁為代表的世界著名跨國公司,以及以中石化、上海石化、高橋石化、華誼集團為代表的國內大型骨干企業,吸引投資80多億美元。在區內,各家公司的產品鏈接成有機的整體,實現了資源綜合利用和污染“零排放”,形成了循環經濟的發展格局。目前,我省工業化進程步入中期起步階段,資源“瓶頸”問題將越來越突出,依靠傳統的外延擴張方式越來越不可為,必須遵循科學發展規律,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生產——消費體系,走內涵式發展之路,把速度、規模、效率建立在質量、節約和效益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以上三種產業布局方式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包容滲透,共生互補。目前,集群配置的理念日益融入許多大公司、大集團的發展戰略,在他們看來,采取委托、外包、訂貨等分工協作方式往往更經濟、更有利于企業創新。今天,傳統的汽車、大飛機制造,新興的電子產品、IT業等,流行的做法是主件與配件的生產相互分離,以市場為媒介又形成有機的聯系,并且這種聯系越來越不受空間限制,正在悄然但又極其強勁地改變著傳統的只在相連地域集群的概念。廠商們按照社會化分工,在各自領域內依據市場的指引進行創新,然后集成更為巨大、更為深刻的創新。同時,無論是裂變擴張還是集群配置,都面臨在節能降耗減排上的輿情壓力、政府壓力和市場競爭壓力,因此,都有必要納入循環配套的軌道。
  注重項目與產業布局的關系,目的在于以布局規劃指引項目配置,又以項目實施推動布局的優化。為此,應強調以下兩個原則。
  發揮比較優勢的原則。追蹤世界大國和發達地區崛起的歷程,共同特點之一就是發揮好比較優勢。實現江西崛起新跨越,就要充分發揮好我省的區位優勢、土地礦產資源優勢和勞動力低成本優勢。市縣的發展也必須發揮好各自的比較優勢。譬如,九江通江達海,水陸交通便利,物流成本較低,應加快發展石油加工、船舶制造、鋼鐵冶煉等重化產業,成為沿江新型工業重地;鷹潭應充分發揮好江銅集團的銅冶煉、加工優勢,強化產業配套,打造“世界銅都”;新余市應以新鋼和賽維LDK為依托,圍繞鋼鐵產業和光伏產業展開布局。
  堅持多樣化探索的原則。多樣化建設有利于社會經濟的協調、互補和穩定,并較好地處理區域間非均衡發展問題。比如小城鎮化的發展模式選擇就可以是多樣化的。在發達國家,小城鎮一般分為依附大城市衛星型、交通樞紐型、深入農村腹地型三類,其功能各具特色。以此為基礎,小城鎮的發展道路也就多種多樣,除了工業驅動型以外,還有資源開發型、商貿流通型、旅游觀光型、交通樞紐型、城郊結合型、特色農業型、農產品加工型、教育科研康樂文化中心型等多種模式,可以因地制宜,從優選擇。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