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交通稽查:科技含量高了,執法沖突少了
2008-10-6 10:3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慶節前,快運公司司機李昆倫把自己駕駛的貨車擅自加長車身,被浙江省湖州市運管部門大隊查獲。
按規定,這類違章應處以5000元至20000元的罰款。工作人員一邊耐心教育他,一邊將違章情節輸入電腦。到底罰多少,李昆倫心里沒底。1分鐘后電腦顯示,罰款7000元。李昆倫爽快地交了罰款:"電腦定罰公平,我服!"
湖州市運管稽征處提升工作智能化,一改過去"面對面"的執法方式,極大地減少了執法沖突,行政爭議明顯下降,執法效率有效提高。
湖州運管稽征處每年處理道路運輸違章案件8000多起,工作人員說,過去同一種交通運輸違章行為,罰多罰少,全由執法人員根據情節和經驗說了算,彈性和隨意性太大,有時甚至出現以權謀私或暗箱操作。
為減少人為因素,盡可能達到執法科學化、規范化。去年年初,湖州市運管部門把平時執法實踐中發現的各種交通運輸違章行為分門別類,具體細化情節和處罰標準,構建案由、情節、處罰數額一致的智能化分析系統。特別是對原來隨意性較大的從輕、減輕、從重、分期付款或免予處罰等情形,都一一對應定下處罰具體標準。
據參與系統研發的湖州運管稽征處稽查法制科工作人員介紹,智能量化系統細化了9部道路運輸規范性法律文件中所涉及到的案例參數,將行政處罰的裁量權交由電腦來執行;同時,裝備有智能化系統裝的稽查車能夠對過往車輛進行掃描、自動錄入,并與數據庫比對。
這一新系統在湖州使用后,所有道路運輸違章的立案登記、案件調查、違法通知、聽證、處罰決定、結案等全部通過網絡運行,并公示處罰結果,接受社會監督,有效破解了道路運輸違章處罰中權力濫用的難題。
不少司機反映,過去違章處罰過程要層層審批,現在直接通過網絡在幾分鐘內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