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專營業務范圍未定 民營快遞業面臨洗牌
2008-10-30 17:1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10月23日開始首次審議郵政法修訂草案。在經過6年的多方博弈后,郵政法的第一個修訂草案終于進入公眾的視野。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現行郵政法自1987年1月1日開始施行。自2002年4月以來,相關部門著手對其修改。在郵政法(草案)修改過程中,郵政企業與非郵政企業雙方的博弈一直沒有停止過,到目前為止至少已十易其稿。
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快遞委員會提供的數字顯示,2007年全國較大規模的快遞企業已經有2000多家,其中多數為民營快遞企業?爝f從業人員約24萬人,年營業額在400億元以上。而浙江民營快遞企業數量較多,業務發展速度快、規模大。浙江現有快遞服務企業245家,從事快遞工作人員12201人,業務收入保持22.8%的增長速度,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均列全國第五位,業務量和業務收入的增長速度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據了解,目前,杭州有申通、圓通、順豐、天天等多家快遞公司,發展勢頭迅猛。
盡管歷盡周折,但新《郵政法》還是沒有將郵政專營的單件重量明確下來,而這恰恰是眾多民營快遞企業所高度關注的,因為這關系到它們的生存和發展。快遞業內人士預測,新《郵政法》修訂草案出臺,會讓郵政監管力度加強,一些小規模的民營快遞企業將會退出歷史的舞臺,不規范競爭現象會減少,加速我國快遞市場的洗牌。
快遞業務實行市場準入制度
近年來,隨著網絡購物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購的購物方式。由于網購多數是通過快遞來完成交易的,從而催生了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在國內快遞市場,近年來每年都保持高速增長的眾多民營快遞企業,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郵政改革的方案、快遞巨頭的動向、民營快遞業的崛起、多方力量的摩擦與博弈,時時牽動著快遞企業的神經。
郵政法修訂草案增加了“經營快遞業務的規定”一章,明確規定:“國家對經營快遞業務實行許可制度。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快遞業務!币簿褪钦f,國內的快遞市場不再是一個民營資本可以自由進出的領域。
早在2005年8月,中國國務院通過《郵政體制改革方案》,啟動郵政體制改革時,就提出“對快遞等郵政業務實行市場準入制度”。修訂草案規定,申請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的企業法人,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經營的,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50萬元;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經營的,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100萬元;經營國際快遞業務的,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200萬元。
此外,修訂草案還規定了許可證申請和審批的程序。企業根據經營地域范圍不同,可向所在地郵政管理機構或國家郵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
中小快遞民營公司在最底層
中國快遞市場以豐厚的利潤回報率、迅猛的增長勢頭、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國內外眾多企業和創業者的目光。以中國郵政EMS為代表的國有快遞企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UPS、FEDEX等國際快遞巨頭都把中國當作戰略目標之重點,而中國民營快遞企業憑借自身特點也在中國市場占有重要份額。眼下的中國快遞市場,已形成“三分天下”之勢。
據統計,目前全國大規模的快遞企業超過2000家,從業人員超過24萬人。市場主體的構成主要是中國郵政、中國郵政以外的其他國有企業以及民營企業。 “從企業數量上看,2000多家中,以民營企業為主!敝袊鴩H貨運代理協會有關人士表示,如果把不成規模的快遞企業,甚至是一些未經合法注冊的企業也計算進去,民營快遞企業的數量更為驚人。
“我們用的基本上都是中小民營快遞公司,它們的服務比郵政好,收費比外資快遞低。”杭州一家外貿公司職員陳小姐對記者說。近些年,中小型的民營快遞公司換了一茬又一茬,“不斷地有舊公司倒閉,又不斷地有新公司成立”,大量中小快遞公司好似處在一座金字塔的最底層。
郵政法修訂草案規定了申請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根據經營范圍,分省、全國、國際,企業的注冊資金分別是50萬、100萬和200萬元!艾F在的問題是,絕大多數民營快遞企業的注冊資本并不符合上述規定!敝袊鴩H貨運代理協會有關人士表示。
國內的民營資本從1993年開始進入快遞產業,北京的宅急送、上海的申通都是那一年成立的。此后,越來越多的民營資金進入這個領域。“當時,快遞是個新興的行業,沒有具體的部門管。”杭州本土一家“老字號”的快遞企業負責人介紹說,很多民營企業的注冊資金只有10萬元。
郵政專營范圍依舊含糊
此外,郵政法修訂草案并沒有規定中國郵政專營業務的范圍。在郵政法過去長達6年的立法過程中,郵政企業的專營業務的范圍也是引發最大爭議的關鍵內容,甚至被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快遞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劉建新稱為決定民營快遞企業“生死存亡”的條款。
有專家認為,“規定單件重量在一定標準以下的信件寄遞業務由郵政企業專營,這樣有利于增強郵政普遍服務能力”。與之針鋒相對的另一種意見是,“按照單件重量標準確定郵政專營業務范圍,不符合目前快遞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不利于公平競爭,也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用戶對快遞服務的選擇權”。
記者注意到,此次新《郵政法》提交審議的修改稿中,將各方關注的“郵政專營范圍”定義為“國務院規定的范圍”,這就回避了眾多民營快遞企業關注的郵政專營的單件重量!坝捎诖藟K涉及各方利益太復雜,所以,今后有關部門還將對這塊范圍作出更為細致的規定,應該在新《郵政法》出臺后再頒布!庇嘘P人士表示。據了解,目前,國務院法制辦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郵政專營業務范圍的具體方案。
與此同時,民營快遞企業也希望將商業信函排除在郵政專營范圍之外。
據記者了解,在2003年的新《郵政法》修改稿第五稿中,曾規定合同文本、產品目錄、產品說明、廣告單、宣傳單、運輸提單、期票、匯票、航空運輸憑證等企業之間的商務往來信件不屬于專營范圍。但這一規定在之后的新《郵政法》修訂稿中不再提及。這也意味著,一般只有30克—50克重的商業信函也有可能被納入郵政專營的范圍。民營快遞公司有關人士昨日告訴早報記者,商業信函占據其業務量的近50%。
多家民營快遞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旦把郵政專營范圍的單件重量定在150克以下,絕大多數民營快遞企業將不得不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