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巴基斯坦對機電產品需求大幅增長,但巴工業化程度較低,制造業相對落后,無法滿足國內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很大部分機電產品只能通過進口解決,機電產品進口已連續多年占到巴進口總額的四分之一強。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已形成比較先進和完整的工業體系,很多領域的制造和裝配能力居于世界先進水平。我國生產的機電產品因擁有良好的性價比,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已成為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增長的主要商品。近年來,我機電產品開始大量進入巴基斯坦市場,并顯示出較強的競爭優勢,部分產品還獲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一、巴基斯坦機電產品進出口情況
(一)機電產品出口情況
巴機電行業是僅次于紡織業的第二大制造業產業,行業門類比較齊全,但由于基礎薄弱、技術和資金缺乏,以致產品質量較差,競爭能力較弱,機電產品出口一直不振,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非常低,2006/07財年僅占1.39%。 (注:巴財政年度為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1、出口構成
類 別 |
2006/07財年(萬美元) |
比重 |
與上財年比較 |
工業設備 |
3133 |
13.2% |
14.2% |
電動機械 |
2708 |
11.4% |
21.5% |
汽車零配件 |
2288 |
9.7% |
24.8% |
電風扇 |
2244 |
9.5% |
29.9% |
交通工具 |
1644 |
7.0% |
4.7% |
其它 |
11636 |
49.2% |
-1.2% |
總 計 |
23653 |
100.0% |
8.1% |
占出口總額比重 |
1.39% |
/ |
4.5% |
(數據來源:巴基斯坦商務部、聯邦統計局,下同)
2、出口國別分布
根據巴聯邦統計局的統計數字,2006-07財年,巴機電產品出口主要對象是阿聯酋、阿富汗、孟加拉、沙特、美國,對上述五國的機電產品出口額占其機電出口總額比重達到68.7%。其中,阿聯酋1.07億美元,占比45.2%;阿富汗2135萬美元,占9.0%;孟加拉1291萬美元,占5.4%;沙特阿拉伯1094萬美元,占4.6%;美國1067萬美元,占4.5%。其他主要包括斯里蘭卡、伊朗、印度、也門、英國等。
(二)機電產品進口情況
近五年來,巴機電產品進口占進口總額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4%-30%,其中2006/07財年為29.5%,年均增長達32.4%,是巴主要進口產品之一。
1、進口機電產品構成:(單位:億美元)
種 類 |
2006/07
財年 |
比重 |
主要來源國家(地區) |
通訊和錄音設備 |
21.73 |
24.1% |
中、德、芬蘭、瑞典、美 |
汽車及零部件 |
13.43 |
14.9% |
日、泰、韓、中、德 |
通用工業機械設備 |
12.06 |
13.4% |
中、美、意、日、英 |
飛機船舶及零部件 |
9.35 |
10.4% |
美、法、日、荷、泰 |
發電設備 |
7.40 |
8.2% |
美、中、英、意、德 |
電機、電器 |
6.52 |
7.2% |
中、德、美、日、韓 |
紡織機械 |
5.03 |
5.6% |
日、中、德、瑞士、意 |
辦公室設備 |
3.10 |
3.4% |
中、美、新加坡、英、馬 |
建筑采礦機械設備 |
2.22 |
2.5% |
中、日、美、韓、新加坡 |
農用機械設備 |
1.66 |
1.8% |
白俄、英、土耳其、韓、中 |
金屬加工機械 |
0.92 |
1.0% |
中、英、美、日、意 |
鐵路車輛及零部件 |
0.37 |
0.4% |
中、德、希臘、韓、日 |
其他機械設備 |
6.26 |
7.0% |
中、德、美、韓、意 |
總 計 |
90.05 |
100% |
中、美、日、德、意 |
占進口總額比重 |
29.5% |
/ |
|
2、進口國別分布:
根據巴聯邦統計局的統計數字,2006-07財年,巴基斯坦機電產品進口主要來源地中,前五位分別是中國、美國、日本、德國、意大利,自上述五國機電產品進口占巴機電產品進口總額的59.8%。其他主要包括英國、韓國、芬蘭、泰國、瑞典。自上述十國機電產品進口額占巴機電產品進口總額的74.1%(詳見下表)。
序號 |
國別 |
2006/07
年金額 |
占巴機電
進口比重 |
占其對巴
出口比重 |
主要產品類別及
金額(億美元) |
1 |
中國 |
16.57 |
18.4% |
46.9% |
通訊6.2,通用3.1,電器1.8 |
2 |
美國 |
13.50 |
15.0% |
58.7% |
飛機6.7,發電1.9,通用1.2 |
3 |
日本 |
13.50 |
15.0% |
77.6% |
汽車8.7,紡機1.3,通用0.9 |
4 |
德國 |
7.11 |
7.9% |
59.0% |
通訊2.7,電器0.9,通用0.8 |
5 |
意大利 |
3.19 |
3.5% |
58.6% |
通用1.1,發電0.6,紡機0.5 |
6 |
英國 |
2.95 |
3.3% |
42.2% |
通用0.9,發電0.7,辦公0.3 |
7 |
韓國 |
2.70 |
3.0% |
40.2% |
通訊0.8,汽車0.6,電器0.3 |
8 |
芬蘭 |
2.66 |
3.0% |
79.4% |
通訊2.6 |
9 |
泰國 |
2.29 |
2.5% |
38.4% |
汽車1.5,通用0.4,電器0.2 |
10 |
瑞典 |
2.29 |
2.5% |
50.8% |
通訊2.2 |
二、中國對巴機電產品出口情況
(一)總體情況
1990年以前,除援外和承包工程項目帶動的機電產品(主要是施工機械)外,我對巴出口主要為一些小型機電產品,如小型發電機、電動工具、普通及工業用縫紉機,市場表現平平。1990年以來,隨著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能力的迅速增強,以及我在巴承攬的工程項目不斷增多,我機電產品對巴出口開始增多,市場前景開始顯現。尤其是近年來,我國機電產品對巴出口呈快速增長趨勢,已成為我對巴出口的第一大類商品,占我對巴出口總額的半壁江山。
盡管我機電產品對巴出口迅速增長,很多品種得到當地消費者的普遍青睞和肯定,在性能和質量方面可與歐美日韓等國的產品一爭高下,但所占的市場份額依然很小。
據中國海關統計,我國2000年對巴出口的機電產品僅為4億美元,而2007年這一數字為25.3億美元,7年增長了6.3倍。2007年,我對巴出口的主要機電產品包括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移動通信基地站、程控電話或電報交換機、汽車零附件、空調、電視、無線電訊設備、摩托車及自行車零件、計量檢測分析自控儀器及器具等。
據巴方統計,2006/07財年,巴自中國進口機電產品金額為16.57億美元,占巴機電產品進口總額的18.4%,占中國對巴出口總額的46.9%。主要機電產品構成如下表:
2006/07財年巴基斯坦自中國進口機電產品構成 |
|
類 別 |
金額(萬美元) |
比 重 |
1 |
電信和錄音設備 |
61618 |
37.2% |
2 |
通用工業機械設備 |
30850 |
18.6% |
3 |
電機、電器 |
17794 |
10.7% |
4 |
發電設備及零部件 |
8607 |
5.2% |
5 |
紡織機械及零部件 |
8464 |
5.1% |
6 |
辦公室設備 |
7952 |
4.8% |
7 |
汽車及零部件 |
6083 |
3.7% |
8 |
建筑和采礦機械設備 |
4550 |
2.7% |
9 |
鐵路車輛及零部件 |
3102 |
1.9% |
10 |
金屬加工機械 |
2437 |
1.5% |
11 |
農用機械設備 |
692 |
0.4% |
12 |
飛機、船舶及零部件 |
534 |
0.3% |
13 |
其他機械設備 |
13019 |
7.9% |
總 計 |
165701 |
100.0% |
數據來源:巴基斯坦商務部、聯邦統計局
(二)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國內機電產品生產發展迅猛,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大幅提高。我產品無論在質量上還是在價格上均具有明顯的競爭力。但一直以來,我大部分優質機電產品,特別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在巴市場的占有率始終無法大幅度提高。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進入巴市場較晚,對我產品認知度不高。由于西方國家產品進入巴市場的時間早,巴消費者已習慣并樂于接受西方產品,加上我產品缺乏知名品牌、有關企業在推廣和宣傳方面力度不夠,難以很快被當地消費者所熟悉和認可。
2、傳統思維作怪,對我產品質量信任度偏低。巴雖獨立多年,但教育和思維方式受西方影響較大,內心深處一直認為歐美國家先進發達,產品質量優良可靠。此外,近年來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出口到巴基斯坦的一些中國輕工、紡織和小型機電產品確實存在著價廉質劣的問題,致使當地很多消費者認為中國的產品質量差、檔次低,嚴重地損害了中國商品的整體形象。
3、種類繁多雜亂,質量良莠不齊。我對巴出口的機電產品大到重型設備、移動基站,小到打火機、燈泡。雖然成套設備部分的質量較有保證,但一些小型機電產品的質量難以令人滿意,這一方面是由于巴消費群體購買能力總體偏低,另一方面是許多進口商唯利是圖、以次充好。
4、貼牌比例較大,為人作嫁衣裳。我國家電產品每年對巴出口數量很大,如彩電、空調、洗衣機、照相機、DVD、電風扇、電動剃須刀以及電熨斗等,每一類都有數十萬臺,但在當地商店里卻難覓中國品牌。但仔細查看許多國際知名品牌的產地時,就會發現大部分產品“Made in China”。
5、售后服務不如意,消費者顧慮多。售后服務對家電、汽車等產品的銷售至關重要。由于我國家電和汽車生產企業對巴市場重視不夠,選擇和委托的代理商資金和技術實力有限,大多沒有建立售后服務網絡,致使消費者在購買中國產品時顧慮重重。
三、巴基斯坦機電產品進口管理政策
巴基斯坦機電產品進口管理政策總的指導原則是:(1)引進先進機械設備,加快產業升級換代,擴大產能,提高競爭力;(2)限制本國可生產的機電產品進口,適度保護本國產業發展;(3)削減原材料和零配件進口,壓縮企業生產成本,降低市場物價。巴政府每年都會根據需要調整進口關稅,2008-09財年的機電產品進口管理政策主要包括:
(一)關稅優惠
◇ 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支持農基產業發展,農業及畜牧業、奶制品業所需機械設備的進口享受零關稅,包括平地機、推土機、播種機、收割機、牛奶和禽肉加工設備等。
◇ 根據本國制造業不同行業的發展狀況和需求情況,將其所需原材料、零部件的進口關稅由現行關稅水平分別降至0、5%和10%。其中,空調、冰箱、冷柜、洗衣機、電視機(除顯像管外)原材料和零部件進口關稅為5%;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含顯示器)整機、散件進口關稅為零;壓縮天然氣(CNG)壓縮機、加氣機零配件進口關稅為零。
◇ 對部分具有出口潛力行業所需機械設備進口實行降稅或零關稅:果蔬園藝機械設備進口享受零關稅;大米加工設備進口降為零關稅;部分大理石加工機械進口關稅下降;制藥廠通風設備進口關稅從25%降至5%。
◇ 對投資優先和戰略性產業所需原材料和設備零配件,免除進口關稅,包括制糖廠、水泥廠、電廠、汽車廠、鋼管廠、化工廠、化肥廠等。
◇ 免除新型能源設備和節能產品進口關稅,如節能燈、太陽能設備、CNG客車;免除新型能源建設項目機械設備進口關稅。
◇ 為緩解電力供求緊張局面,電力部門所需的臨時發電設備進口免稅。
◇ 支持醫療機構購置和更新儀器設備,對本國不生產的儀器設備進口關稅為5%。
◇ 實施“吸納產業轉移計劃”,允許外國向巴轉移各類舊成套設備和生產線,以降低行業升級改造成本。前提是設備運行正常,且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
◇ 支持機場、港口、陸路口岸和集裝箱堆放場的發展,允許進口二手作業機械設備(使用未滿10年),允許運輸公司進口歐III排放標準380馬力以上的二手牽引車(使用未滿4年)。
◇支持建筑、采礦、油氣、化工行業的發展,允許在巴工程委員會(PEC)登記的建筑類公司進口相關領域的二手機械設備(使用未滿10年)。
(二)關稅限制
◇ 將300種非必需品和高檔商品的進口關稅從目前的15%、20%和25%提高到30%-35%不等,其中包括空調、冰箱、冷藏柜、炊具、烤爐等家電關稅調高至35%,此外,進口手機(整機)加征500盧比/部的特別關稅。
◇ 提高本國可制造產品的進口關稅,如電視機關稅提高至35%,縫紉機整機和零配件關稅提高至20%。
◇ 汽車全散件(CKD)進口僅適用于具有散件組裝條件且已注冊的公司,進口關稅為25%-35%;進口已實現本地生產的汽車零部件將在原關稅基礎上征收15%的附加關稅。
◇ 1800cc排量以上高級轎車和吉普車整車(CBU)進口關稅由90%提高至100%,按定額關稅進口的1800cc以下的二手轎車和吉普車,關稅也上調10%。
(三)實施多雙邊貿易協定稅率
巴已與斯里蘭卡、南盟、中國、馬來西亞簽署并實施雙邊自貿協定(FTA),與伊朗、毛里求斯等簽署并實施雙邊優惠貿易安排(PTA),須根據相關協定的降稅模式對原產于上述國家的商品實施降稅。根據中巴自貿協定,從中國進口的機電產品的關稅將在三年內降至零關稅。
四、巴基斯坦機電產品市場潛力和前景
巴工業化水平較低,近年經濟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機電產品的需求量和市場潛力較大,因此我機電產品對巴出口前景廣闊。為此,可重點跟蹤巴以下幾個領域的潛在商機:
(一)紡織機械領域。紡織工業在巴整個制造業中占據半壁江山。巴近年正加快對紡織工業的升級改造,不斷擴大紡織領域的投資規模,計劃在卡拉奇、拉合爾和費薩拉巴德三個城市建立紡織服裝城或出口加工區,需要進口大量的先進紡織機械設備。
(二)電訊設備領域。巴電信業2003年實行開放政策以來發展迅猛。中移動2007年初收購Paktel后,當年即投資7億多美元進行設備更新和網站建設,今年計劃再投入8億美元,此舉引發其它各大運營商競相大幅追加投資,對設備進行更新和升級,以應對新一輪更加激烈的競爭。與此同時,巴電信局(PTA)計劃在改進現有移動通訊和固定電話服務質量的同時,重點發展本地無線環網(WLL)和互聯網,并擬于今年年底前發放3G牌照。
(三)電力設備領域。巴近年經濟迅速發展使電力發展滯后的問題進一步凸顯。巴目前電力供需缺口高達近300萬千瓦,每天必須多次拉閘限電,且這種情況還將持續一至兩年時間。為解決能源供應危機問題,巴新政府上臺后提出將發電能力在一年內增加220萬千瓦,并要求有關部門加快對大型水電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加大對現有電站和輸變電設施的維護和技術改造力度。為保證生產和生活,許多企業、商家和家庭都紛紛準備購買中小型燃油發電設備。
(四)家電和計算機產品領域。巴貧富差距較大,目前許多城市家庭和絕大部分農村家庭家用電器和計算機的擁有率非常低。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巴普通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對家用電器和計算機的購買欲望增強。盡管長期以來歐美日韓產品在當地市場占據著壟斷地位,但其價格對一般消費者來說普遍偏高。而我國同類產品的性價比比較適合當地的普通百姓,只要堅持以質取勝和建立起良好的售后服務體系,完全可與上述國家的產品一爭高下。
(五)農業機械及農產品加工設備領域。巴是傳統的農業國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巴政府鼓勵和推廣農業機械的使用,大力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要求銀行和金融機構為購買有關農業機械設備提供貸款,并對本地不能生產的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設備在進口方面給予稅收優惠。
(六)工程機械設備領域。巴基礎設施建設狀況總體仍很落后,巴政府近年來不斷加大投入,加強機場、港口、鐵路和公路的建設和改造,興修水利,發展水電,同時加快對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對工程機械的需求呈上升趨勢。
(七)交通運輸工具及零部件領域。巴近年來汽車工業發展較快,呈現產銷兩旺的局面,但汽車生產以組裝為主,配件絕大多數來自國外。2006/07財年,巴各類汽車產銷均在25萬輛以上。與此同時,在一些城市和廣大的農村地區,摩托車、自行車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