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鐵路為內蒙古筑就騰飛大道
2008-10-29 1: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我國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土地上成立的呼和浩特鐵路局迎來了50華誕。“鐵路五十載、塞外越千年”,在鐵道部和自治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呼和浩特局各族職工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以50年的輝煌成就,為“內蒙古越千年”筑就了騰飛大道:呼和浩特局鐵路總里程到2012年將達9000公里;鐵路貨物發送量在連續5年實現千萬噸增幅的基礎上,今年將以3000萬噸以上的高增量和25%以上的高增幅再創歷史紀錄;26對國際、國內及區內旅客列車,從邊疆草原直通全國乃至歐洲……今天,草原為鐵路驕傲,草原與鐵路同慶。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前,草原上交通閉塞。新中國的建立,為草原興盛帶來了希望。1958年11月1日成立的呼和浩特局,第一次讓長期以勒勒車和駱駝隊為主要交通工具、守著資源“聚寶盆”卻被貧困困擾的邊疆草原,深刻感受到了“交通是實業之母,鐵路又是交通之母”的重要意義,從此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呼和浩特局抓住改革開放的契機,不斷解放思想、推進改革、大力解放和發展運輸生產力。特別是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以來,呼和浩特局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以鐵道部黨組提出的建設和諧鐵路目標為藍圖,著眼中國鐵路現代化和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結合50年發展經驗,第一次科學理性、系統鮮明地作出《“十一五”后三年“三步走”的戰略規劃》,全力打造科學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精品高效鐵路局。
堅持科學發展、精品高效的理念,草原鐵路各族兒女堅定不移地走內涵發展、外延發展、安全發展和創新發展之路:草原鐵路建設從“走”到“飛”,鐵道部和自治區先后簽署5個會議紀要,特別是今年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連續簽署了兩個會議紀要,新規劃擬建鐵路項目17個,建設總規模近5000公里。以深度挖潛、廣度挖潛和精度挖潛的新思路為主線,大力實施速度、密度、重載并舉的運輸組織策略,快速驅動多元經營“二次創業”,創新實踐3個“2+1”安全管理模式,全面推開“大后勤”保障工程,著力提升企業管理品質……在全路首創了客貨混跑線路、長大坡道、由內燃機車牽引的萬噸重載列車之先河,建成一批運輸高效、生態環保、技術創新、土地節約、優勢互補的戰略裝車基地,鼎立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開行雙層城際旅客列車,加速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經濟“金三角”都市圈形成,開行草原到珠江河畔的直通客車,搭建邊疆與開放前沿地帶的往來橋梁!
借助鐵路筑就的騰飛大道,內蒙古經濟增速連續4年居全國第一,人均GDP升至全國第10位,草原文化唱響全國……內蒙古自治區領導無比自豪地說,縱橫交錯的鐵路網在統籌區域經濟、促進民族團結、實現邊疆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