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金融風暴 臺商自有一套
2008-10-29 0:3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小產品做出大產業
1992年8月21日,第一碗“康師傅”方便面面世。16年過去了,小碗面做成大產業,“康師傅”幾乎成了方便面的代名詞。之后,康師傅又在茶飲料市場掀起一股中國風,成為大陸茶飲料市場占有率第一品牌。2008年,康師傅控股公司品牌價值7.93億元。9月,康師傅控股入選福布斯亞洲企業50強。正如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華東地區董事長趙慧敬所說:“康師傅是改革開放30年獲益最大的臺資企業。”
10年前,一位名叫金梅央的臺灣媳婦把咖啡西餐開到自己的故鄉杭州,幾年內,她的咖啡店迅速增加到100家,并更名為“兩岸咖啡”。到今年,兩岸咖啡門店已發展到近400家,成為內地著名的餐飲連鎖企業。今年3月,兩岸咖啡獲得美國高盛集團2.1億元人民幣挹注,有望在2010年上海A股主板上市。
在嘉善經濟開發區,有一條以一家臺資企業名稱命名的大道——晉億大道。1995年,晉億實業在開發區注冊成立。誰能想到,這個擁有17萬平方米廠房的工廠,生產的竟是小到不能再小的螺絲,最低每粒報價人民幣2分半。從普通螺絲的生產,到汽車精密螺絲,到高速鐵路扣件,短短13年,晉億集團成了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緊固件生產制造商之一、年銷售12億元的國內緊固件制造龍頭企業。更值得驕傲的是,在青藏鐵路這條破解了三大世界性難題的生命線上,其中550公里永凍土地帶用了316萬套晉億生產的道釘。2007年1月26日,晉億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第六家在內地上市的臺資企業。
集聚效應“雁群西飛”
在晉億實業的帶動下,三永電爐、友信機械、鴻億機械等一批機械工業企業先后在嘉善開發區落戶,形成相配套的產業鏈,使嘉善螺絲城脫穎而出;追隨臺升公司而來的20多家臺灣家具制造及民營配套企業,使嘉善木業從“膠合板時代”跨入“家具時代”。
通過“以臺引臺”,至今嘉興市已東引臺企1128家,形成了木業、經編業、精密機械制造業等多個產業集群,還找來了一個個新興產業大項目:投資3.6億美元的“臺聯電”欣興電子、投資4.6億元的英億電子及今年7月22日開工的富士康科技集團嘉善科技園。
奇美電子落戶寧波后,產生了驚人的集聚效應,引發了臺灣配套企業“雁群西飛”。
2006年6月,全球最大的顯示器制造商——冠捷科技在浙洽會上簽下了2.1億美元的項目,在寧波保稅區投資興建液晶電視和液晶顯示器生產項目。
此后,全球第四大顯示器制造商唯冠科技投資的昇銳電子,國際著名背光模組生產廠商中強光電、大億科技,以及菱茂光電、峻凌電子、精鎂電子等50多家配套企業相繼落戶寧波。
不僅如此,與寧波奇美電子配套的國際知名物流企業紛紛落戶寧波。如日本著名的電子產品專業配送公司阿爾卑斯物流、韓國第二大物流企業LG-泛韓物流等,全球最大的空運快遞公司DHL開始為奇美電子提供空運快遞服務。
在制造業的帶動下,一批現代服務業相繼登陸。臺灣長榮海運與寧波港合作,合資設立碼頭經營公司;臺灣著名的建設集團宏泰機構決定參與寧波東部新城門戶建設;由海峽兩岸合資設立的首家保險機構國泰人壽保險也正式入駐寧波。
地方經濟的“魔力棒”
2007年,奇美電子實現工業產值252億元,占同期寧波全市工業總產值5%。2008年總產值在400億元左右。按產業放大效應計算,可帶動與其相關的上下游配套產業年銷售額1000億元以上。預計到2012年僅企業所得稅額一項就將超過12億元。3年來,奇美電子已引進和培養了2000多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近萬名技術工人。公司液晶模組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員工總數將達3萬人,并帶動相關行業18萬人就業。
余姚臺資企業與民營企業密切合作,全市70多家臺資企業,有協作和采購零部件關系的余姚民企就有480家之多。臺資企業車王電子有限公司在余姚有幾十家配套中小企業,僅2007年一年向這些中小企業采購零部件價值就達1億元人民幣。
余姚丈亭鎮引進臺資企業生產園林工具以后,帶動了15家民營企業生產園林工具,有的已經規模生產。余姚的園林工具成為世界大采購商的首選。
上世紀90年代初,剛到余姚丈亭落戶的臺資企業,不僅帶來了資金和設備,其管理模式、市場營銷對當地企業有相當大的借鑒和帶動。當年在臺資企業打工的年輕人,現在很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得益臺企的管理理念和客戶網絡。
改革開放前,蕭山是個傳統的農業縣。新塘街道當地農民從為臺資企業收購雞毛,到自己辦羽絨服裝廠,創自己的品牌,及至國家馳名商標。臺資企業杭州新峰鋼結構公司毫無保留地為當地東南網架集團和杭蕭鋼構培養大批技術人員,提供技術支持,使蕭山迅速發展成國家鋼結構制造基地。
體會登陸“成長快樂”
1997年,浙江省通過了《浙江省臺灣同胞投資保障條例》,2001年和2004年又作了二次修改。二十年來,省臺辦系統和經濟部門相繼出臺各種措施,鼓勵臺商來浙投資。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為臺資登陸營造了寬松的政策環境。
開放臺灣航運和道路運輸企業在大陸設立獨資船務公司,允許兩岸航空業界合資組建航空公司、合資修建機場;允許臺灣農民在大陸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直接申辦個體工商戶,惠臺措施接踵而至。
今年3月,臺灣富士康大手筆投資浙江嘉善的科技園開工奠基。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表示,富士康在嘉善投資,并不僅僅是要建幾個工廠,而是要結合當地實際、突出當地特色,尋求實現工業與農業、科技與環保、文化與創新三方協調發展的目標。
自1988年登陸以來,富士康在祖國大陸的“撫育”下不斷發展壯大。據調查,像富士康這樣深耕大陸的臺資企業經濟效益明顯,在首期投資基礎上增資擴產的企業不斷增多。
位于蕭山的友佳國際控股集團,自1993年購地建廠,到目前機械工具產量全球排名第三。2006年初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的目標是,2010年數控機床實現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控機床集團。蕭山區政府瞄準企業發展戰機,提出蕭山要優先發展數控裝備產業,這與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杭州灣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的目標一致。區政府迅速著手進行重點數控產業發展的前期準備,并授牌成立數控裝備產業基地。現在,友佳集團已在江東開發區建設新廠房,準備將研發基地轉移到新建廠區。
制勝之道贏在堅持
遠東工業城是寧波市第一個臺商投資園區,位于余姚經濟開發區。
1993年,蔡裕成只身來到余姚,準備在這里建造一個能容納上百家臺資企業的工業城。在“造城”過程中,蔡裕成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建城伊始,恰逢東南亞金融風暴來襲,占地1000多畝的工業城只迎來了兩三家玩具企業入駐。
如果這個時候放棄,不僅前期投入的資金無法收回,而且自己心中多年的夢想也無從實現。堅持。蔡裕成頂住股東的壓力,籌錢買下要退出的股東股份。
當時,許多臺資企業都選擇到廣東的東莞和蘇州的昆山投資,怎樣才能說服他們來陌生的余姚投資呢?蔡裕成首先從園區的規劃入手。他不惜重金,聘請到了設計臺灣新竹科技園區的設計師來給遠東工業城做規劃。為了美化園區環境,他還拿出大量土地開發了一個人工河道。超前的規劃和獨特的設計,讓遠東工業城在國內許多工業園區中獨樹一幟,也為后來的招商引資提供了重要砝碼。
到了1999年前后,遠東工業城迎來了客人的光顧。2007年年底,在遠東工業城里落戶的外資企業已經達到了50多家,分別來自臺灣、香港、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總投資額2億美元,企業銷售總額超過30億元人民幣。
主動出擊應對危機
“幾十年來,我已看過多次經濟起伏。這次金融海嘯所帶來的危機,許多臺商一輩子都沒有遇到過”,杭州市臺商協會會長謝智通說。執掌著一家生產出口中高檔家具的臺資企業,謝志通遇到了更多的困難。人民幣升值、雙稅合一等,都對企業造成一定影響。
不過,謝志通說,大陸30年的經濟發展與臺灣有著驚人的相似,所以他早于五六年前就開始著手提升企業的質素,2000年定位走中高檔產品,走出代工模式。最近二年,他與美國著名品牌CK合作,借助品牌提升產品質。“在目前同業銷售下降二三成的情況下,企業銷售還能與去年持平,這歸功于五六年前開始的升級準備,”謝智通感慨地說,“這個過程很艱辛”。今年60歲的謝志通并沒有因為眼前的困難而消極。他說,“當然,我還有企圖心。美國經濟不行了,我就擴大內銷,力爭度過經濟嚴冬。”
面對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臺資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壓力。與謝智通一樣,他們沒有激流勇退,而是繼續加大投入,實施戰略調整。今年前9個月,嘉善有13家臺資企業增資擴股,增資總額高達1.4億美元。生產出口家具的臺升實業在原來單一銷售美國市場基礎上,開拓了歐洲和國內市場。龍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德惠今年涉足電子產業,投資總額達到4800萬美元。葉德惠說,“任何危機都是一個轉機。想辦法過了這一關,企業就增加了一層功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龍鳳食品實行跨行業轉型,正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本報記者 徐曉紅 本版攝影 王健
1988年,寧波第一家臺資企業臺通飯店落戶象山,成為臺商到浙江投資的先例。此后20年,6700多家臺資企業駐足浙江,總投資340億美元。臺資企業在不斷自我壯大的同時,也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成為浙江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十年,我們記住了康師傅,記住了兩岸咖啡;隨著臺積電、奇美、富士康等巨頭的進入,我們又知道了王永慶、許文龍、郭臺銘……
二十年,臺資企業經受了東南亞金融風暴的考驗,目前又積極應對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
我們回望臺商走過的崢嶸歲月,更關注臺資企業對現狀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