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進出口企業現狀解析

2008-10-27 10:2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樊友丹
    伴隨著美國次級貸款風波引發的金融危機在全球的進一步蔓延,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日漸加劇。與此同時,受勞動成本和原材料價格升高,以及人民幣匯率升值和出口退稅政策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再加上 “中國制造”面臨的市場信任危機,我國出口企業的發展環境和利潤空間正在發生某些不利的變化。
動蕩的世界經濟形勢
    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使美國經濟遭到重創,也重創了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作為中國的進口大國之一,美國國內消費的疲軟,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國很多出口企業失去了訂單。根據海關統計,2008年1月~7月,我國對美國出口1403.9億美元,增長9.9%,增速下滑8.1個百分點,這是自2002年以來我國對美國出口增速首次回落至個位數。德意志銀行最近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歐盟2009年經濟增速將進一步下滑至接近零的水平。正如疲軟的美國經濟影響中國今年經濟一樣,歐洲經濟的減速很可能成為影響中國明年經濟的最主要因素,中國對歐盟國家出口增速也可能由今年26%的預計增長率下降至零。隨著歐盟經濟增速的下滑,占中國對歐盟2/3出口量的電子和服裝業將遭受最嚴重打擊。據德意志銀行研究,歐盟經濟增速每下降一個百分點,中國出口歐盟的電子產品將下降千分之十五,紡織服裝業將下降千分之五。
持續走高的人民幣匯率
    從2005年匯改至今,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超過20%,而僅2008年上半年就升值6.5%,那些長期使用美元結匯的出口企業利潤本身就低,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后,企業的出口成本急劇增加。以紡織服裝業為例,有專家估算,對于以美元計價的進出口企業來說,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服裝業的銷售利潤率下降2%~6%,企業不能不經常和客戶協商,提高產品價格,單純的人民幣升值就能把企業壓垮。在人民幣升值的重壓下,絕大多數出口紡織企業不再用美元議價和結算,為避匯率損失,他們紛紛采取非美元結算方式或人民幣議價和結算。即便以美元議價,有效期也由過去的1~2個月縮短為現在的一星期,甚至有企業在簽三個月以內的訂單時,把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確定為6.6:1。這一方法隨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出口企業的壓力,但是國外客戶卻看重了人民幣升值的特點,堅持用美元結匯。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課題組針對目前人民幣升值有加速的趨勢,對出口企業所能忍受的人民幣升值幅度做了一個統計。分為五個檔次,即2%以下、2%~4%、4%~5%、5%~6%和6%以上,從中發現,出口企業所能忍受的人民幣升值幅度主要集中在2%(包含2%)以下,這部分企業(707家)占全部樣本總數的39.7%,其次最多的依次是2%~4%(602家,占33.8%)、4%~5%(340家,占19.1%)、5%~6%(88家,占4.95%)、6%以上(43家,占2.42%)。不到30%的出口企業所能忍受的人民幣升值幅度在4%以上。其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所能忍受人民幣升值幅度在2%(包含2%)以下的高達44.5%,而所能忍受6%以上的企業占比為零。而人民幣升值速度將會加速,中小型出口企業出口壓力將會更大。
出口退稅政策的變化
    由于國家對“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占資源)以及附加值比較低的產業下調出口退稅率已經成為發展趨勢。 (下轉A2版)
    2008年10月2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通知:從11月1日起,上調部分勞動密集型、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此番調整共涉及3486項商品,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25.6%,為中國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出口退稅上調,距上一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還不到3個月。
(詳見A2版)
(上接第1版)
    從2006年到2007年的兩年時間里,出口退稅率調整達到6次之多,下調或取消出口退稅的產品累計超過3000種;加工貿易政策調整5次,增補加工貿易禁止和限制類目錄共計3300多個品種。這些政策從發布到執行,緩沖期較短,企業難以很快適應。
    盡管出口退稅調整讓企業面臨著經營成本上的壓力,但從政策角度考慮,比如中國貿易順差現狀、外匯儲備以及貨幣政策的挑戰等,對紡織品等行業的出口退稅等進行調整,是有利于進出口貿易均衡發展的。與匯率浮動的風險相比,出口退稅下調對企業來說,接單風險小一些。
    除退稅政策外,中國政府開始實施一些政策,支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追求速度。今年,政府頒布了新勞動法,限定工廠的加班時間,限制臨時工,并將最低用工年齡提高兩歲至18歲。新規定使出口企業受到打擊,這些企業通常會根據生產周期招聘和解雇工人。中國還加強了環境監管,這意味著某些化工類型的出口企業現在必須為它們所用的化學品支付處理費,而不是直接排放到穿過鎮上的小河。
不斷攀升的生產成本
    低成本產品生產商是中國經濟奇跡的重要動力,幫助中國成為了僅次于德國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國。多年來,許多出口公司一直靠增加產量、壓縮利潤空間來獲得競爭優勢,從而實現增長。近年來,受國內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原材料、人力成本、運輸、能源成本逐漸上升,使原本靠低成本贏得市場、獲取利潤的企業面臨較大的壓力。以制造業為例,這些出口企業依靠某廉價產品開拓市場,但受上訴因素影響,許多這類制造中心都有數百家、甚至也許是數千家工廠關門。在位于上海附近、號稱領帶產量占全球總產量三分之一的嵊州市,生產商們試圖聯合提價。廣東省東莞市也有許多玩具、鞋類和刷子生產商關門大吉。
依舊低迷的國內消費
    在投資、出口和消費這一經濟的三駕馬車中,中國的經濟增長一直都依賴出口和投資拉動;而大批出口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導致中國經濟增長減速。
    對于中國經濟而言,把過分依賴出口、投資拉動,轉變為投資、出口、消費均衡和協調發展,十分重要。但是,要讓出口的速度降下來,前提是消費的速度必須提上去,這樣才能互補。
    現在的情況是,在凈出口明顯放緩、經濟增速放慢的同時,由于較高的通脹和投資收益減少,居民收入預期下降,消費預期也正在下降。在消費沒有徹底啟動起來以前,決不能讓出口下降過快,否則,也會影響到消費的增長。如果出口降下來了,而消費未上去,那么,經濟必然會出現大幅減速。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