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眉之急,不銹鋼市場等誰來救?
2008-10-24 1:1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世峰
時至今日,面對國內市場不銹鋼價的深度下挫,以及因鎳基不銹鋼價格風向標的LME鎳價的瘋狂下跌,市場內部積蓄的恐慌氣氛更加濃烈,然此時此刻行業內部仍舊沒有“救市”的政策出臺,甚至有業者坦言如若鋼廠沒有積極的政策出臺,鋼價繼續下跌是必然的,這將使得整個不銹鋼價格體系徹底崩潰。
自8月底至9月中旬鎳價短暫的企穩后再次夭折開始,國內市場304/2B 2mm不銹鋼卷銷售價格已由26000元/噸以上跌至目前的22000元/噸附近,跌幅達4000元/噸以上,此間作為鎳基不銹鋼價格走向風向標的鎳價也由9月份中旬時間的18000美元/噸跌至目前的13000美元/噸附近,跌幅甚至趕超鎳基不銹鋼市場售價。
面對當前的嚴峻形勢,國內主要不銹鋼生產商10月份期貨價格政策遲遲未能出臺,對于外界的解釋意見便是 “期貨價格已毫無參考意義”,或是 “價格調整跟不上市場跌價的節奏”,然而更多的不銹鋼生產商已經樂衷于通過現貨政策進行產品的銷售。表面上雖然還有一個期貨政策的幌子掛著,但采取的實際結算價格卻是根據市場銷售價格來制定的,現貨市場的銷售價格與期貨價格在目前的形勢下必須是倒掛的,為求保證產品的正常流通,鋼廠方面心甘情愿給予虧損的貿易商一定數額的補貼。
“現貨政策”與 “補貼政策”的實施使得 “期貨政策”的本身具備的指導意義近乎喪失。以9月份304/2B 2mm卷28600元/噸的期貨基價看,按照目前市價22000元/噸的實際行情,二者倒掛4000元/噸,市場預期鋼廠方面會大幅下調盤價,但目前整個市場價格完全處于下跌通道中,鋼廠方面擔憂即便是將價格調整至市場水平也不能使期貨價恢復本身的意義,因為本身的價格執行就是屬于一種變相的。除非鋼廠方面給予市場一種聲音,告之如果將期貨價格下調至鋼廠所能夠承受的成本底細,鋼廠方面將不再給予銷售商的虧損補貼。然而,這會加劇銷售與鋼廠之間的矛盾,甚至會直接導致銷售商訂單的熱情銳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料至成品需要周轉需要一段時間,因此鋼廠實際可承受的成本底線不會低于市場目前的價格水平,因此即便給予這樣的一個調整幅度,銷售商可能仍然不會滿意,問題其實也就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面對這樣的矛盾,鋼廠方面索性期貨政策拖延不出,但目前 “補貼政策”與 “現貨政策”同樣使鋼廠方面遭受著直接與間接的虧損。對于市場而言,惟一能夠化解庫存貶值危機的措施便是在于 “盡可能少的訂貨”、“盡可能快的出貨”,這就直接導致了在看空的情緒影響下肆意的壓低市場價格拋售手中存貨,一方面或許能夠換取最大限度的期貨虧損補貼,另一方面便是盡可能小的保證現貨虧損降至最低。
由此看來,在目前的形勢下,市場銷售商在此間承受的風險能夠迅速的通過價格競爭來層層降低,然而鋼廠方面如果也依照去做,不斷的放低銷售的現貨價格,且不說是不是在乎虧損,直接導致的將是將市場價格推至更低,再不會有銷售商愿意在此間去帶頭喊出 “穩價”的口號,那么整個價格體系的崩潰也就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
面對跌價的行情,鋼廠方面如不能安撫好分銷商的情緒將會直接影響其產品的銷售通路,加劇后期的虧損風險,尤其是部分對于分銷商依賴度仍然較大的鋼廠,在這樣的過程中處于被動尷尬的局面也就是理所當然的。分銷商不愿意就此倒下,但一旦孤注一擲真的放手鋼廠了,那么鋼廠渠道的建立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鋼廠方面目前的被動與尷尬,或者說不敢出臺強硬的救市政策似乎也在掂量目前的局勢。
無獨有偶,除部分鋼廠削減產量或者保持產量的平穩外,少部分的鋼廠甚至產量在目前仍然有提升的勢頭,這讓市場投資者以及競爭對手摸不著頭腦。產量的提升或削減是各鋼廠的一個投資策略,但這也可以看出增長的這部分鋼廠在目前的行情下將會更加依賴于分銷商,對于后期政策的調整也就會相對慎之又慎。
有鋼廠人士坦言,鋼廠方面對于目前的市場并不是完全的放縱,但出臺的政策卻又不能過激,與此同時對于目前的原料以及銷售市場的價格走勢委實難以把握,因此只得說 “等等吧”、 “再看一看”。
金融危機之火已經由華爾街燒到了歐洲,亞洲國家擔憂引火上身已經出臺了諸多的調控政策,中國政府也在昨日出臺政策下調 “三率”,且不論危機之火是不是已經燒到了亞洲或者中國,但目前國內市場的跌價之火已經越來越旺,市場、鋼廠還要等待火燒眉毛了才會有所 “救市”舉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