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從哪里來
2008-10-24 1:0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溫源
因為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也因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海嘯,過去的2008年第三季度將被歷史所銘記。
面對令人沮喪的全球經濟現狀和不可知的未來走勢,是應該悲觀失望、誠惶誠恐,還是樹立信心、冷靜應對?
中國選擇了后者。
“喜”“憂”參半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多方嚴峻考驗,但未改變其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
去年二季度以來,我國經濟增速逐季回落,今年第三季度經濟增長也基本延續了下降的態勢。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比上季度增幅下降1.1個百分點。幾個與GDP高度相關的指標也同時佐證了這一判斷。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回落3.3%。
但是,中國經濟增長仍然保持了相對較高的增長速度。專家預測,今年全年的GDP增長速度將保持在10%左右。“無論是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還是與自身相比,這個速度都不算低。與1991年到2007年10.2%的平均增速基本持平。”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經濟模型室副主任張濤說,“經濟增長過程中存在著的周期性波動現象是一個不以人的主觀價值判斷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因此,經濟增長過程中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有其內在規律性。”
但是,專家們都注意到,盡管今年以來面對特大自然災害和世界經濟金融形勢急劇變化造成的沖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受了多方面嚴峻的考驗——但此“憂”并沒有改變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態勢,中國經濟依然保持著抵御風險的能力和強勁活力。
何懼“憂”“患”
我國政府越來越強的宏觀調控能力和日趨豐富的調控經驗確保中國的經濟航船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穩步前進。面對國內外經濟前所未有的冷峻局勢,包括溫家寶總理在內的多位中國領導人在不同場合均堅定表示:“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充滿信心!”應對這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首先是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一個發展中大國長期保持經濟穩定,本身就是對世界經濟的最大貢獻。
事實上,這種表態不僅僅表現為一種決心,更顯示了中國經濟決策層對經濟運行走勢的信心。
那么,信心從哪里來?
一方面,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基本面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張濤解釋說,這主要基于兩個事實:一是投資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一直很強。2008年,我國的投資增長繼續保持較快勢頭。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6%,比上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從投資結構看,中央項目投資增長相對貢獻較大。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大幅增長,這為財政政策發揮作用提供了相當大的空間。
另一個事實是,消費的增長速度有了明顯提高,經濟內生增長的動力逐步增強。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886億元,同比增長22%,高于去年同期水平6.1個百分點,消費增長穩中有升。隨著多項刺激消費的利好政策相繼出臺,有理由相信,消費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另一方面,更大的信心源于我國政府越來越強的宏觀調控能力和日趨豐富的調控經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宏觀調控方面歷經了特點各異的多次磨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宏觀調控的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尤其2003年以來針對當時投資過熱、產能過剩實施的宏觀調控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經濟長期保持著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勢頭,整體經濟波動小,穩定性逐步提高。面對“內憂外患”,中國政府未雨綢繆,冷靜應對國際國內諸多不利因素,戰勝罕見的雪凍、地震災害,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確保中國的經濟航船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穩步前進。
更重要的是,我國政府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靈活性在不斷增強。國家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見事早、動手快,宏觀調控思路清晰、決策正確,能夠及時有效地將危機化險為夷。
“危”中尋“機”
次貸危機引發的連鎖效應使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緩,經濟增速的適度減慢是解決經濟增長過快時期積累的問題的良好機遇。
次貸危機引發的連鎖效應使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緩。國際需求的持續減弱將進一步影響我國出口和整體經濟增長。
剛剛公布的9月份CPI延續回落態勢,同比上漲4.6%,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但還應該注意到,受外部與內部、長期與短期、需求與供給等多種因素相互疊加作用,本輪物價上漲較為復雜,很多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會存在。
鑒于上述風險,張濤提出,當前宏觀調控的內容和重點也需適時調整,在努力做到“一保一控”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風險防范意識,進而實現“保增長、防風險,控通脹、調結構”的目標。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當外需增長受到限制時,通過擴大內需來保持經濟的適度快速增長成為務實之選。據悉,一系列拉動內需的宏觀調控政策已經箭在弦上。
10月16日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由于受諸多因素的沖擊,需要進一步增加國內需求,中央需要考慮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擴大內需。積極擴大內需,一要穩定投資需求,保持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二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張濤認為,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就業較為充分,居民、企業、政府的收入增加較多,許多結構性問題和深層次問題被掩蓋下來。經濟增速的適度減慢是解決經濟增長過快時期積累的問題的良好機遇。當前,應該積極主動地利用增速減緩時期和價格漲幅同時減緩的條件,不失時機地進行結構調整,為今后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積蓄能量。此外,針對新形勢,宏觀調控要多打“組合拳”,注重政策間的有機組合和合理搭配,才會真正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