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民營鋼鐵企業的快速發展

2008-10-24 1:0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編者按:當代中國的變化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前所未有,當代中國鋼鐵工業的變化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前所未有,而河北的鋼鐵業尤其是河北民營鋼鐵業的迅速發展崛起,也是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史上前所未有。在我國改革開放30年中,河北民營鋼鐵業從無到有迅速崛起。改革開放時代造就了河北民營鋼鐵企業,河北民營鋼鐵又推動著改革開放時代的發展。這是一個新階層在河北大地上的產生,而又在發展中影響著河北經濟社會的變化。河北民營鋼鐵企業家不僅是社會的物質財富創造者,而且也是改革開放偉大時代的精神財富創造者。
    總起來說,河北民營鋼鐵企業是在20世紀80年代伴隨著鄉鎮企業而產生、90年代隨著各市縣國有鋼鐵企業退出市場而擴張、本世紀初隨著國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旺盛而迅速崛起的。
    上世紀80年代,在國家大力倡導發展鄉鎮企業中,一些個體企業開始創辦,但當時發展較慢。90年代初,主要是1992、1993兩年,鄉鎮企業中小鋼鐵廠迅速膨脹,個體小鋼鐵企業也隨之大量興起。1994年國家整頓鋼材市場,小鋼鐵業發展迅速降溫,優勝劣汰的無情市場競爭,開始發揮正常的作用,從發展態勢上講,當時民營鋼鐵業第一次面臨發展戰略轉移、走出困境問題。到1994年底,全省民營小冶金(小鋼鐵)企業為613家 (其中礦山企業223家);當時為集體企業(后來逐步轉為民營冶金企業)有2110家(其中礦山企業751家)。這些民營鋼鐵企業到1995年底主要產品產量數:粗鋼為96.6萬噸、鋼材100.6萬噸、生鐵286萬噸;實現利稅4.25億元,實現利潤6906萬元。由于當時發展民營鋼鐵企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發展一度失調,結構很不合理。
    從1994年始,在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化過程中,整個國內經濟景氣周期處于下行通道,河北民營鋼鐵企業連續5年效益下滑,到1998年虧損1.03億元。一批中小民營鋼鐵企業處于虧損和停產半停產狀態,1996年前后只有11%的小鋼鐵企業能堅持正常生產。以唐山國豐鋼鐵企業為例,1996年底即虧損9600萬元;唐山半壁店鋼鐵廠當時虧損8000多萬元。這時,市場導向和市場競爭已成為各市縣屬中小鋼鐵企業生存發展的主要推動力。1995年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全省以民營冶金企業為主的地市縣屬冶金企業為1461家;1999年按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列入常規統計的企業為321家,而2000年初調查,按各市縣屬實際生產的鋼鐵企業統計僅為118家,其中盈利企業僅為79家。這就是說,入統企業321家中到2000年初至少有63%家民營小鋼鐵廠被市場競爭淘汰掉。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6年前后,正當全省民營鋼鐵企業普遍處于不景氣之中時,筆者在調研時發現唐山津西鋼鐵廠“一枝獨秀”,當時該企業為遷西縣屬企業,四個100立方米高爐,從1993年以來連續三年利稅突破3000萬元,2800名員工,到1996年底實現利潤2008萬元。筆者給津西鋼鐵廠長韓敬遠出了一個題目 “2008萬元利潤是怎樣實現的?”讓他們自我剖析在大會上發言,于1997年5月由筆者主持在津西鋼鐵廠召開了全省重點地方鋼鐵企業學邯鋼生產經營現場會,提出全省地方鋼鐵企業開展學邯鋼、學津西活動。這次會議,首先促進了唐山國豐鋼鐵公司的迅速崛起來。唐山國豐是一家與港商合資的鄉鎮企業,從1994年投產后,連續三年虧損累計達9600萬元,如果加上潛虧,實際虧損1.5億元,當時港商控股方,已對該企業不寄予希望。1996年底,張繼國先生走馬上任總經理,于1997年5月親自帶領張震(現任總經理)等3名干部到津西鋼鐵廠參加現場會,并住廠三天學習津西經驗。回去后理清了思路,大膽實施,一次性大投入,進行改革改造,擴建配套,形成了100萬噸鋼的生產能力,到1997年底即扭虧為盈實現利潤2320萬元,1998年實現利潤5321萬元,1999年實現利潤1.36億元,2000年3000名員工的企業利潤達到4.32億元,在河北省冶金行業排在邯鋼之后列第二位。而同時河北省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市縣地方冶金工業在1997年虧損2804萬元、1998年虧損1031萬元、1999年仍虧損623萬元,由此當時在民營鋼鐵企業中創出了一個迅速崛起的“國豐神話”。1999年4月,筆者又主持全省以民營冶金企業為主的地方冶金企業到唐山國豐召開現場會,提出學邯鋼、學津西、學國豐。一大批縣屬冶金企業和民營鋼鐵企業從唐山津西發展和唐山國豐崛起的活生生的現實中,看到一個既有國有企業管理、又有合資企業機制、還有鄉鎮民營企業靈活性的典型,筆者曾在會上把它總結為“唐山國豐模式”。從1999開始,形成了包括唐山津西、遵化世盟鋼鐵、松汀鋼鐵、武安新金、武安東山等一批縣屬國有鋼鐵企業引入民間資本改制為民營鋼鐵企業新趨勢。由于先津西后國豐發展成功的效應發揮作用,到2002年,一批民營鋼鐵企業實現利潤,如津西為5.13億元、國豐為4.07億元、建龍為3.21億元、銀豐為2.46億元、寶業為1.42億元、松汀為1.16億元、灤河為1.06億元、寶新為0.97億元等。
    到“九五”末的2000年,據不完全統計,以民營鋼鐵企業為主的全省地方鋼鐵企業主要產品產量:粗鋼為280萬噸,比1995年增長189.85%;生鐵完成474.5萬噸,比1995年增長65.9%;鋼材完成328.9萬噸,比1995年增長227%;經濟效益主要指標實現利稅在1996、1998年兩年呈下降走勢、在1997、1999、2000年呈增長態勢基礎上,到2000年底,實現利稅達 5.79億元,比 1995年增長36.24%;實現利潤在1996、1997、1998年連續三年呈下降態勢,到1999年呈現回升趨勢,減虧4080萬元;到2000年底實現利潤2.24億元,比1995年增長225%。
    2000年國家強調控制鋼鐵總量、關閉小鋼鐵廠和淘汰落后工藝設備。但此時河北一批民營鋼鐵企業都在躍之欲試上新項目。
    從2001年始,在“十五”期間乃至“十五”期間,河北民營鋼鐵企業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新世紀到來和重要發展戰略機遇期,在國內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強勁拉動下,獲得了長足發展。如果說河北民營鋼鐵于1992~1993年底期間紛紛投資興辦鋼鐵業為第一次投資熱潮,那么可以說,從2000年下半年開始,到2001、2002年初步形成,貫穿整個“十五”期間,成為河北民營鋼鐵企業的第二次投資熱潮。當時的直接壓力和動力是國家出臺了鋼鐵企業關小和淘汰落后的產業政策,而在客觀上市場需求又很旺盛,如果不投入調整結構,不提高工業技術裝備水平,不進行工藝裝備升級,就要被關掉淘汰。
    在改革開放中發展的民營鋼鐵企業還邁出國門走向世界。2004年3月2日,河北津西鋼鐵股份公司組建中國東方集團在香港掛牌上市,德龍鋼鐵公司在2004年6月經國家批準重組為外資企業的基礎上,2005年3月在新加坡聯交所成功上市。
    經濟效益主要指標,2005年底河北民營鋼鐵企業完成銷售收入2385.49億元,實現利稅206.45億元,實現利潤130.61億元,分別占全省鋼鐵行業銷售收入、利稅、利潤總額的72.16%、68.91%、74.46%。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