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率上調難改行業頹勢
2008-10-23 9:3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光大證券/吳曉丹 出口退稅率進入上調周期
自1999年以來,除了2001和2002兩個年度受到互聯網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影響導致的國內紡織服裝行業出口增長小幅放緩以外,其余年度我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從2001年至2003年我國一直保持著17%的高出口退稅率,但是進入2004年后,伴隨著我國紡織服裝業的過度繁榮,低端同質競爭以及國際貿易摩擦等問題開始凸顯,我國的紡織品服裝退稅率開始進入下調周期,希望通過較緊的產業政策以及其他配套政策促進產業升級;但隨著國際上金融危機愈演愈烈,我國的實體經濟也開始受到較大的沖擊,特別是出口型的行業,上半年全國6.7萬家中小型企業倒閉的事實使得國家將政策取向由控通脹轉向保增長上來。
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又開始進入退稅率上調周期,本次上調1%出口退稅率是在8月1日上調2%的基礎上作出的。預計隨著行業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國家將在較短時期內持續提高出口退稅率,最后保持在17%的水平。
對出口企業實際效用有限
從實際效果看,此舉能夠在短期內一定程度上緩解出口型紡織服裝企業的壓力;就中長期而言,由于紡織服裝行業不景氣的根本原因是金融危機帶來的消費能力下降,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消費領域存在一個去杠桿化過程,因此其消費能力的下降幅度和持續的時間可能超出大家的預期。在這種形勢之下,紡織服裝市場成為一個買方占據主導的市場,出口企業的利潤率提升將很快被進口商所占取。調整出口退稅率僅是從供給端進行補貼,無法改變整個行業供需失衡的矛盾。2008上半年爆出1萬家中小型紡織企業倒閉的消息后,國家從8月1日調高部分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但是合俊集團、佑威國際等大型出口型服裝和玩具企業相繼倒閉,反映出該政策并沒有阻止行業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缺乏連續政策出臺預期
面對外需萎縮內需不振導致的紡織服裝行業經營狀況大幅變壞,國家并沒有太多的應對之策。上調出口退稅率成為最簡便可行的一條措施,由于本次出口退稅率上調的幅度低于三個月前的那次上調,并且上調出口退稅率的空間有限(其歷史最高值為17%),其帶來的政策預期有限,因此難以提高投資者對行業的預期。
由于服裝作為一種耐用消費品,其市場規模增幅與宏觀經濟的增幅是高度相關的,當前的金融危機帶來的各主要經濟體(包括我國)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使得我國服裝產業的外需和內需都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也很難預計紡織服裝行業能夠走出獨立于宏觀經濟的獨立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