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基礎需求是主流
2008-10-22 12:2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李寧
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物流對于信息的依賴是很多其他行業難以比擬的,而計算機軟件的應用是實現信息互聯互通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物流信息化的進程中,所有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只有在有需求的時候才有可能起到推進產業發展的作用。需求分級別
目前,對于我國很多物流企業來說,物流信息化建設剛剛起步。有些企業還沒認識到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或者說連物流信息化是什么都還不清楚;有些企業已經對物流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有一定了解,但他們也還在尋求更多的信息;另外,還有一些企業已經有了一定投入,但大多找不到合適的信息軟件和系統,難以產生持續性投入。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物流行業信息化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很多。
從實際出發,我國物流產業對于信息技術的需求大約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基礎信息化,最大的作用就是使企業順利實現信息的采集、傳輸、加工和共享,最后在決策過程中有效地利用;第二類是在基礎信息化實現以后,利用積累下來的數據,進行流程和日常操作的優化;第三類,也是最高層次的需求,就是供應鏈管理,用來調節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協作關系。
我國物流信息化目前的需求仍是以底層的基礎信息化為主,大約占整體的80%左右。這類企業的成功之處大都是解決了信息共享。這類型物流系統的優化功能比較有限,但是它確實代表了絕大多數企業對物流信息化的基本要求。我國的物流信息化起步比較晚,在很多企業里,決策和日常運營流程,并沒有形成一種制度。因此,多數企業信息化的最基本目標是建立一種機制,再通過信息系統把它固化下來,這樣決策就能做到有根有據。
此外,目前有一部分初具規模的、物流信息化基礎比較好的企業,已經開始考慮業務流程與管理流程的優化問題。這也是來自降低成本、加快周轉等壓力,目的是幫助企業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些優化通常集中在幾個最能產生效益的環節,比如倉儲管理、運輸管理、訂單管理等局部環節。這一層次的信息系統建設進行得還很不完備,這種只針對局部供應鏈流程的信息化建設,結果通常表現為一些孤立的信息系統,難以互聯互通,實現整合。據估計,明顯含有這些功能信息系統的企業僅占總數的15%左右。
已經實現供應鏈管理的企業,估計不超過總體的5%。這類企業中,比較典型的是由中國最大的物流供應鏈管理軟件廠商——博科資訊為中糧集團提供的供應鏈管理方案。通過應用博科資訊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中糧集團較好地實現了與農戶、下游的加工單位、出口企業、農行、財政部門、農業局等多方面的聯網,最主要的是解決了各方面利益的協調。
據悉,博科資訊的實施咨詢專家在中糧集團調研了幾個月之久,才逐步把需求弄清楚,從一個外行變成了內行,真正懂得了中國的糧食是怎么流通的。可以說,中糧集團物流信息化系統的成功,與博科資訊軟件開發人員、實施咨詢專家對其業務及需求的深入了解是分不開的。
基礎建設是主流
博科資訊總裁沈國康指出,現代很多企業在信息化采購方面都已經非常理智、慎重了。也許物流供應鏈軟件的層次不同,或者能實現的功能不同,但必須建立在企業實際需求的基礎上。軟件供應商應該把推銷產品變成更多的增值服務,也就是幫助用戶解決盈利的問題,也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
沈國康還指出,在中國的現實情況下,基礎信息化的需求還是主流,很多企業所需要的就是快速對市場作出反應。也就是說只需要有數據,能夠提高決策水平,抓住眼前的商機。這個層次的要求雖然很初級,但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滿足企業最迫切的需求,應該被充分重視起來。至于更高層次的信息化管理,對他們來說,可能還稍顯奢侈。而現在多數的信息化解決方案總是偏向于求大求全,過于追求技術的高端化,往往會出現適得其反的結果。
很多企業在選購基礎物流信息化系統時,最主要考慮的是成本問題。但與這相比,企業未來的需求似乎更重要。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物流信息系統的成本較高,很多功能又用不上,但企業發展壯大之后有可能就非常需要,這就要求產品擁有全生命周期的特性,可以隨著企業自身的發展和業務拓展而進化。當今市場上,很多物流供應鏈管理軟件廠商還不具備提供此類產品的能力,缺少適合中小物流企業的信息系統。
物流信息化的建設只有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先實現大多數企業對基礎信息化的需求,培養其對信息化系統的信賴度,才有可能更近一層實現供應鏈管理的目的。而中國企業要想真正實現物流的信息化,就更必須緊緊抓住這條主線,尋找適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