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限行新政爭議中上路
2008-10-22 11:2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劉世昕
10月13日,北京正式試行 “五日制限行”——機動車按尾號每周停駛一天。事實上,從北京限行新政公布后至今,圍繞這項政策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那么,如何看待此次限行?除了限行,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空氣污染,還有哪些可供選擇的措施和方案?《市場報》
有車族忙于應對
盡管擁有兩輛車的單位、個人或家庭若同日被限行可更換車牌,并且相關管理部門會實施每月輪換停駛日,但多數擁有一輛車的車主還是要想辦法解決每周一天停駛帶來的不便。記者了解到:乘坐公交、回歸自行車或是拼車出行已成了多數車主的應對之策,而這也將確保交管部門日停駛80萬輛機動車的初衷得以實現。
“尾號限行,油價上漲”,是最近不少北京車主掛在嘴邊的話。為圖方便省心,不少人選擇像奧運期間一樣乘坐公交車、地鐵、出租車等公共交通工具。 “奧運期間,我用電動自行車代替了汽車,騎車時間和開車時間一樣,但環保經濟,感覺非常好。其實作為普通消費者,出行更多考慮的是怎么最快、最經濟、最舒適。現在北京多條地鐵線開通,交通便捷多了,家住軌道交通沿線的人們已沒有太多開車的必要。同時,公交也以其低價格吸引了部分出行者。如果今后軌道交通線路增多,相信會吸引更多人乘坐!避囍鲃⑴窟@樣對記者說。《人民日報》
不能只靠限行一種辦法
公共交通規劃、管理都需要有一點超前意識,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老百姓的需求,引導公交。否則,始終落在問題的后面,無法真正實現引導公交或者疏導交通。
武漢理工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李俊認為,在我國大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交通擁堵的問題。為了緩解城市擁堵現象,一些地方采用了限行措施,只是實施范圍和時間有所不同。李教授認為,限行在短時間內可以緩解交通壓力,卻不能作為長久之計。以按車號限行的方式控制機動車的流量,可能會造成一些人通過其他方式加以彌補,比如購入多輛車等,這會突現出更多的問題。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教授楊新苗指出,目前歐美國家大多數采用“燃油稅”或者提高停車費等辦法控制機動車流量。如果情況沒有緩解,還可以根據里程來收稅。英國2003年在倫敦市中心劃定擁堵收費區,對一定時段內駛入該區域的車輛征收 “擁堵費”,現在則試行 “行駛稅”,衛星定位系統將跟蹤汽車行駛路徑,并記錄里程,不同路況不同收費,以此作為稅收依據。這些辦法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限制購買但限制使用,關鍵在于提高了使用成本!吨袊嗄陥蟆
限行新政是否合法合理?
如何在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中真正考慮民意,最大限度減少政策實施產生的負面效應?近日,在北京大學公眾參與研究與支持中心舉行的 “機動車限行”公共圓桌會議上,公眾代表、公共政策學者以及法學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認為: “政府出臺可能影響到公民基本權益的政策,不能簡單的通過經濟補償手段來彌補。雖然限行新政中有規定,對停駛的機動車減征1個月養路費和車船稅,但這種措施并不意味著決策者可以斷然處置公民個人的基本權利! 許多民眾也注意到,這兩次限行公告的法律依據也有所不同。奧運期間 “單雙號限行” 《通告》的法律依據是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為順利籌備和成功舉辦奧運會進一步加強法制環境建設的決議》,而機動車試行每周停駛一天 《通告》的法律依據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 《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辦法》,該通告并未指明具體依據哪個條款。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甘培忠認為這就表明后者的法律依據不太充分,否則,奧運期間限行的通告就可以依照這兩個法律法規,無須由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一個新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