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下跌下游難言“利好”
2008-10-21 11:0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李陽丹
國際煤價最近一個月下跌幅度超過30%,國內煤價也悄然滑落至政府限價之下,供求緊張的局面也大為緩解。對于下游企業而言,此前繃緊的“成本”之弦可以略為放松。但建立在工業經濟放緩基礎上的煤價下跌,意味著下游行業也正面臨萎縮,很難說是一種“利好”。
今年以來,受自然災害、煤礦事故等因素影響,煤炭供需形勢偏緊,價格大幅上漲,秦皇島動力煤累計漲幅超過80%。下游火電、水泥、鋼鐵等用煤大戶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對幾乎“一天一變”的煤價,卻又只能被動接受。
從鋼材價格6月份開始松動以來,“焦煤——焦炭——鋼鐵”產業鏈的景氣下滑,逐漸由末端的鋼鐵向上游傳導:7月份,焦炭交易轉淡;8月底,焦炭企業集體限產保價,卻仍然沒能擋住價格的跌勢;到9月份,焦煤價格出現明顯回落。
而動力煤方面,在國家發改委兩度發布限價令以后,秦皇島煤炭價格就有所回落,在限價附近波動,近期更進一步下跌,部分煤種已經跌至限價以下。從國家發改委日前公布的數據來看,9月份煤炭出礦價為每噸834元,與8月份持平。而此前的數據顯示,8月份的價格比7月份上漲了14.44%。
近期煤價回落,下游行業的成本壓力得以緩解。中銀國際分析認為,電力板塊將受益于煤炭成本的回落,電力板塊已經處在下降周期的底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煤炭供求緩和,價格下跌是以工業經濟的放緩為代價的,而非生產能力提高或產量增長導致供給過剩所致,這無論是對煤炭工業還是下游行業,都難以構成“利好”。
業內人士表示,即使現在煤炭價格有所下降,目前的價格對供電、供熱企業而言,仍然處于高位。此外,煤炭庫存的增長主要是由于需求下降引起的。特別是7、8月份,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發電量明顯下滑,顯示我國工業經濟增長放緩。
鋼鐵產品從停止漲價到價格大幅回落,正是由于其下游房地產、汽車等產業需求放緩所致。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當價格在不斷上漲的時候,表明下游還有能力承受,而一旦產業鏈上有一個點的承受能力下降,將迅速傳導至上下游,整個產業鏈都將難逃厄運。
電力行業遭遇也是如此。從發電量來看,前三季度全國發電量為25,90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74%,比去年同期的16.4%明顯放緩。其中,9月份單月發電量為2871.77億千瓦時,增速僅為8.92%。受經濟放緩、需求減弱、電力供應不足、嚴重自然災害以及奧運期間的特殊措施等因素影響,全國統調電廠二季度以來發電量增速出現回落,尤其是6到9月份,增速下降更為明顯。今年8月份,發電量比去年同期僅增長5.14%,為8年多來的最低增幅,其中,該月火電發電量的增速僅為1.8%。根據中電聯的統計,前三季度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數為3632小時,比去年同期降低138小時。其中,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3805小時,比去年同期降低166小時。
煤炭作為上游基礎性能源行業,明顯受到宏觀經濟的周期性影響,同時也反映著宏觀經濟的走向。宏觀經濟景氣是支撐行業的關鍵。長城證券的研究表明,煤炭行業的周期通常比宏觀經濟周期晚半年到一年。
從長期來看,煤炭仍將是中國能源消費的主力,中國對煤炭的巨大需求仍然沒有改變。麥格理證券研究員劉曉寧表示,只要中國經濟還能維持一定速度的增長,煤炭的供應始終是一個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