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河區商貿,30年“三級跳”
2008-10-21 2:4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東河區的商業貿易以擺小攤而聞名周邊,但只停留在初級階段。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東河區的小攤點“退路進場”規范經營,環西、通順等一批市場逐漸形成。
進入二十一世紀,豪德貿易廣場、紅星美凱龍等大型物流入駐東河區,從此,東河區的大型物流貿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如今,東河區從傳統的商貿業發展到規范的市場,再到大型物流的興起,一路走來景象繁榮,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現代商貿服務水平的不斷變化和提升。
據記載,上世紀70年代,東河區的商業貿易剛剛興起,組建了85個合作社,興辦生活服務網點200余個,其中包含商業零售、飲食、理發、修表、照相等。區屬商店的經營范圍逐年擴大,經銷商品逐年增多。上世紀80年代初,隨著市場經濟搞活開放,東河區個體戶開始應運而生。市中心醫院東側馬路(現公園中路)自發形成了一個市場,大大小小的攤點一戶挨一戶擠滿了整條街,小商品、布料、鞋子等貨物應有盡有,一派熱鬧景象。到1985年,東河區從事商業的個體戶有1447戶。
隨著經濟政策的進一步開放,商貿業從小商販、小攤點發展到個體工商戶,規范的大型商貿批發市場逐漸形成。上世紀90年代,沿東河區環城路一帶逐漸形成了一個大型批發圈,商貿大廈、環西市場、通順商城、勸業城集中各種商品,主要為服裝、鞋帽類,東河區的商貿業影響周邊。上世紀90年代末,太平寺、九州批發城的興建,使東河區的商貿業影響進一步擴大,各類市場輻射周邊旗縣區。當時,許多外來商販開著車急匆匆趕往東河區的各大批發城(市場)批貨,大包小包、各式各樣的商品從東河區流通到了外地,該區的商貿業也因此而享譽盛名,也帶動了東河區的餐飲等其他行業穩步發展。到1999年,東河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36646.7萬元,是1998年196600.8萬元的120.3%。到200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59884.5萬元,是1999年的109.8%。到2002年底,東河區各類市場已有40余處,占地總面積達到了48.6萬平方米。東河區充分發揮老城區商貿業優勢,進一步樹立“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的思想和理念,結合全區產業布局調整,中心區著力發展新型商貿服務區,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331270.1萬元。
2004年以來,東河區景區的改造推動了“退二進三”戰略,該區引進了國美電器、蘇寧電器等國內外知名的大型商業集團。以環西市場、通順商城、太平寺、大紅門等大型商業批發為龍頭,帶動了零售業、餐飲業、休閑娛樂業、旅店業及金融服務業的發展。與此同時,現代服務業也得到了極大發展,電子商務、金融、信息、咨詢、旅游、文化傳媒、會展商務等呈現出發展后勁。
2005年,東河區的物流配送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包頭豪德貿易廣場成功落戶東河區,貿易廣場依靠“四通八達”的交通優勢,著力打造西北地區最大的五金機電礦山工程機械市場,為打造商品集散中心奠定了基礎,成為東河區非公有制經濟新的、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同時,東河區客貨運市場、如意國際物流配送中心、煤海物流等項目也成功運營,鐵鑫煤化、鑫東經貿等煤炭經營企業不斷壯大。
今年,總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的包頭紅星美凱龍全球家居生活廣場、紅星佳美建材中心正式啟動,它們將共同打造包頭乃至西北地區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家居建材流通基地,經營范圍輻射我市及周邊地區,為東河區物流產業注入強大活力。
回顧改革開放30年,東河區的商業貿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文/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