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檢驗檢疫局嚴把檢驗監管關
2008-10-20 10:3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通訊員米彥奇
以開展出口農產品食品和敏感工業品的集中整治為契機,著力做好 “打硬仗”、 “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工作,還人民以公信力。
為盡快解決研判能力差、把關服務處理不當等問題,河北檢驗檢疫局除專門發出文件外,還召開全系統一線檢驗檢疫人員參加的視頻會議,把總局王勇局長10月1日視察河北的指示精神和省政府 “三項集中行動”的號令,直接傳達到第一線。并提出以開展出口農產品食品和敏感工業品的集中整治為契機,著力做好 “打硬仗”、 “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工作,還人民以公信力。
實施一把手負總責,誰主管誰負責,誰檢查誰負責。明確提出省局及各分支局的一把手為責任主體,對整治工作和檢驗檢疫工作質量負總責;明確整治問題、整治目標、整治責任與效果 “三落實”,以業務科室 (處室)為單位,誰檢驗檢疫誰整治、誰負責;明確提出一個確保一個,不搞運動式、巡查式的一陣風的 “整治”,在解決檢驗與監管 “兩張皮”上下功夫,嚴守不再發生質量安全問題這一“底線”。
實施 “一廠一單”、 “一廠一方”、“一廠一效”制。對農產品食品和涉及安全、衛生、健康、環保項目的敏感工業品的出口生產企業、種植養殖基地,實行 “一廠一單”,即按照準入、退出標準對企業進行核查,將存在問題、不符合項逐一填單,照單整改;落實 “一廠一方”,即針對存在問題和不符合項,按照準入標準逐項制定整改措施,明確完成要求和責任人員;實現 “一廠一效”,即按照整改目標,確保存在問題得以盡快解決,使注冊、許可、登記、備案企業和種養殖基地100%符合標準要求,努力達到幫扶一批、提高一批、淘汰一批的目的。
實施 “一清”、 “一加” “一減”制。按照王勇局長提出的 “批批檢、次次檢”要求,不僅要檢乳制品及含蛋白要求的產品中的三聚氰胺和 “規定項目”,也要關注 “潛規則”和“不會有”、也 “不應該有”問題的項目,把敏感項目真正納入檢驗監管視野中。 “一清”,即對檢驗檢疫標準、檢測項目一一清理,解決該檢的不檢、不該檢的亂檢等不作為亂作為現象;“一加”,即對必檢項目、 “潛規則”和國外關注項目納入必檢項目; “一減”即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將不需檢的項目拿下來,節省資源、提高效率。對摻雜使假、違禁使用藥物和添加劑等違法行為要堅決打擊,從重處罰,努力恢復 “中國制造”的聲譽。
把集中整治與鞏固長效機制結合起來。長效機制是一項與時俱進的長期性任務,盡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不少問題亟待抓實抓好。一抓動態化管理。按照嚴格準入、退出機制,凈化源頭,堅決取消有問題、有劣跡企業和不守信企業的許可、注冊、登記、備案資格;切實解決好監管檢驗兩張皮問題,正確處理幫促企業出口與幫促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嚴把國門的關系;把 《企業質量檔案》作為長效機制的建立、運用的重要手段,作為考核一線檢驗檢疫部門和檢驗檢疫人員的基礎性依據。二抓重點環節。在落實 “五個必須”上下真功夫,種養殖基地必須建立農獸藥使用管理制度;藥物使用核銷必須登記完整;加工企業必須建立原輔料、添加劑進廠登記備案使用核銷制度;原料和輔料必須實施進廠前批批檢驗制度和供方索票評價制度;出廠必須檢驗合格,以此作為允許生產、接受企業報檢的必備條件。三抓 “研判”。充分關注質監、農業、衛生、環保和媒體有關摻雜使假制劣污染方面的 “輿情”、境外預警通報、殘留監控信息,建立出口質量安全 “輿情臺賬”,確定監管重點,牢牢掌控敏感項目、敏感商品。四抓檢力提升。檢得出、檢得快、檢得準、檢得全是河北局 “沿海強局”建設的重要內容。河北局已將自驗率、送檢率和實驗室建設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標,以此衡量一個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否“稱職”。五抓內部稽察。各單位已將檢驗檢疫工作質量、工作效率和各項制度落實納入稽察范圍,并建立完善了稽察、考核制度。明確了稽察、考核內容、范圍、責任和周期。實施追蹤問效,對問題企業、問題產品,采取掛牌督辦、限期整改,解決 “反應慢、見事遲、不到位”等監管缺失問題,確保出口產品不再發生質量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