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丹陽地稅局創新服務涵養物流稅源

2008-10-20 10:1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我市財政收入在全省名列前十,但一般預算收入卻落在后面,其主要原因是服務業貢獻率的不足。最近,省委省政府啟動財稅改革,要把服務業新形成的稅收100%留存在地方財政,這對我們是壓力,更是機遇。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把服務業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優先選擇,借此大力推進丹陽‘二產三產化’,壯大城市經濟,充實地方財力。”

  ——摘自市委李茂川書記在市十一屆五次全委(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在我市廣大地稅干部看來,這正是市委給他們出的一項重要課題。短短兩個月后,他們交出了方案。
  眾所周知,物流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項目之一,更是我市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市長王常生曾調研指出:“沒有現代物流的制造業是血脈不通的制造業,制造業的絕大部分利潤空間產生于研發、物流、營銷三大環節,我們必須充分挖掘我市現代物流的巨大發展潛力,把生產性服務環節的利潤更多地留在丹陽。”    
  市委市政府如此重視服務業、尤其是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這當然是科學研判之下的有的放矢。據了解,隨著我市經濟的提升,物流貨運業務也得到了迅猛發展,目前我市從事貨物運輸的經營戶(包括自開票和代開票納稅人)達97家,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但其稅收貢獻卻未能得到同步增長,2007年我市征收入庫的物流運輸業稅收僅1000萬元,這與我市的產業結構、經濟總量極不匹配,
 物流業稅收究竟流向了何方?其原因又是什么?今年6月起,市地稅局便進行了深度調研。調研發現,目前我市物流市場發育尚不健全,存在許多“三無”經營戶,他們既無《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貨物運輸許可證》,又無貨運車輛,純屬“中間商”的配載角色,過路車輛提供的發票基本上是在外地開具的,“大頭小尾”甚至假發票現象充斥其中。另一方面,我市部分物流業務根本不開發票,即便出具發票也是不在我市納稅的異地發票;部分企業在委托物流勞務時很少向對方索要發票,甚至以不要發票為由壓低運費;還有部分企業,尤其是規模企業,他們的大筆采購銷售業務大多由外地物流公司承運,導致稅收嚴重外流。一項統計表明,我市自產自流式的物流成本約占工業產品總成本的20%以上,高出發達地區一倍左右。
  面對如此錯綜復雜的現狀,如何才能留住進而壯大物流業稅源?市地稅局經過充分調研論證,對癥下藥,拿出了四條應對之策。其一是“借力”,通過強化服務,優化環境,主動參與與外地優秀物流企業的溝通協調,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吸引他們到丹陽落戶生根。其二是“整合”,通過政策和服務手段,配合有關鎮區和部門將分散經營的物流戶納入專業物流市場,并給予統一開票管理,遏制異地開票現象。其三是“培植”,鼓勵并引導上規模、有條件的企業自主或聯合組建自己的物流公司,將物流成本轉變成新增利潤,同時將貨運營業稅留在丹陽。其四是“管控”,在強化監管的前提下,大力培育發展具有自開票、代開票資質的納稅人,做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并以“跟蹤式”管控促其規范經營。
  上述“四策”目前已初顯成效,物流業稅收秩序得到了一定的規范。據了解,大亞集團成立的物流運輸公司目前已經承擔了本集團1/3的物流業務,每年上交稅收40余萬。大亞科技計劃財務部主任馬云東介紹說:“組建物流公司,一是節省了企業支出成本,增加了產品競爭力。二是建立了信息交流平臺,能夠在自身運力不足的情況下協調其他物流公司,及時組織運力。三是自建物流公司,在本地開票,在本地納稅,能為丹陽地方財政做出貢獻。”
  對于地稅局的這項創新之舉,市委書記李茂川日前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市地稅局在不增加本地企業負擔的情況下,立足于優質服務,立足于工作措施的調整,自加工作量,為丹陽培植地方稅源,增加可用財力,其經驗和做法均值得機關部門借鑒和學習。”他同時要求政府各部門要上下協同、大力助推,確保這些創新之舉能取得最大成效。 (朱曉華 陳愛芹)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