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戰役”讓橋梁遍布中國
2008-10-20 9:4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0月11日零時,杭州灣跨海大橋對貨車“解禁”,浙江某水泥公司的總經理蔣先生喜上眉梢。以前他從嘉興往寧波送水泥,得走海運,需要四五天的時間,而現在走杭州灣跨海大橋只需要幾個小時,運輸成本大幅降低,公司的收益則大幅提高。貨運司機胡師傅也有同感,他在上海至慈溪的貨運線上干了十幾年,現在他從滬杭高速改走跨海大橋,胡師傅算過一筆賬,現在送貨少走近100公里,少花1個多小時,節省100多元的油錢。
一座大橋為地區經濟發展帶來的便利和實惠遠不止這些。以杭州灣跨海大橋為例,大橋把整個長三角物流業連成了一張大網,有專家認為,人流、物流所提升的市場力量將改變長三角舊的經濟格局,為地區經濟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到今年6月底為止,中國公路的總里程達到358萬公里的同時,公路橋梁已經建成57萬座?鐝匠^400米的橋梁,已經建成了54座,在建13座,加起來有72座?鐝匠^1000米的橋梁11座。這樣的統計數字不含港澳臺地區。”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主任、著名橋梁專家鳳懋潤總結說。
據交通運輸部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已建的梁橋、拱橋、斜拉橋和懸索橋的最大跨徑分別達到330米、550米、1088米和1490米,分別位居世界同類橋梁跨徑的第一、第一、第一和第四位。
伴隨著江河湖海上一座座橋梁拔地而起,中國已邁進世界橋梁強國行列。中國百姓目睹了改革開放以來在中華大地上演的盛世造橋的恢弘歷史畫卷。
談到偉大的復興,鳳懋潤特別指出了“拱式橋梁”。該橋梁設計是中國老祖宗發展起來的一種工藝,并在現代橋梁建設者的手里有了巨大的發展。我國在鋼筋混泥土橋的420米長、鋼管混凝土橋460米長和550米鋼拱橋的跨度均是世界跨度紀錄的保持者。
中國橋梁建設帶來的驚喜一個接著一個。
36公里的杭州灣跨海大橋處于世界三大強潮區,建設過程中沒有發生一起重傷死亡事故。這座大橋建設中還開展了138項專題研究,獲得了250多項技術革新成果,成為我國跨海橋梁的標志性工程。
上海黃埔江上的盧浦大橋,是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鋼結構拱橋,首座除合攏接口、完全采用焊接的拱橋。這座橋得到了2004年美國橋梁大會的尤金菲戈獎。
連接南通與蘇州兩市總長8公里的蘇通長江公路大橋以“千米跨越”成為世界第一斜拉橋,是我國建設標準最高、技術最復雜、科技含量最高的超大型橋梁工程,代表了當前中國橋梁建設的最高水平!577米長的索,長度世界第一。不僅僅是最長的這一根,272根索中有56根的長度都打破了世界紀錄,最長的一根重達60噸。索的材料和加工完全是中國制造。這是第一次!兵P懋潤表示,“國外雜志把蘇通大橋的建設譽為世界橋梁技術的財富!
鳳懋潤曾多次陪同外國代表團和同行專家訪問中國的橋梁工程,有一個精品的參觀路線就是從南京到上海之間。面對宏偉工程他們表示“難以置信”。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從珠江三角洲到長江流域再到長江三角洲,展開了一場全球最大規模的公路橋梁建設的“三大戰役”,使中國橋梁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前沿的珠江三角洲開始了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騰飛鋪就跑道。在政府的支持下,1981年實現了“貸款建橋”的政策性突破,打響了中國現代橋梁建設的“第一戰役”,拉開了全國大規模橋梁建設的帷幕。
上世紀90年代,“以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帶動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經濟起飛”的戰略決策,拉開了長江流域跨江大橋建設的“第二戰役”。綿延3000公里的長江干流江段上展開了“百團大戰”,座座跨江大橋拔地而起溝通南北。
21世紀之初,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公路橋梁建設的“第三戰役”在長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山區高原全面鋪開。橋梁建設的“精兵強將”會戰在千米級超大跨徑跨江橋梁和數十公里超長跨海大橋的工地上。
中國橋梁建設是中國自主創新的一面旗幟。
2020年前,中國還將新建大中小橋梁20萬座。橋梁建設者將繼續修建東中部江河上的通道工程,揮師“西進”建設深溝峽谷、雪域高原的橋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