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外經貿逆勢而上
2008-10-18 2:1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10月16日訊(通訊員 胡安健胡家華)從市外經貿局獲悉,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批外商投資項目47個,合同外資額12.03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6億美元,首次超過威海躍居全省第三,同比增長近3倍,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進出口完成61.7億美元,接近去年62.2億美元的全年水平,同比增長35.4%。新簽對外工程承包、勞務合作合同290份,合同額33.74億美元,占全省新簽合同額的一半以上,同比增長83%;完成營業額5.96億美元,同比增長30.2%。在總量大幅增長的同時,利用外資結構、對外貿易結構、“走出去”的主體結構更加優化,全市外經貿呈現科學發展的良好局面。
今年以來,受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美國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的疊加影響,全市外經貿工作形勢嚴峻。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春節剛過就召開全市對外開放工作會議,對全年外經貿工作作出部署。在利用外資方面,明確港臺、日韓、歐美為我市對外招商的重點地區,IT產業、金融服務業、房地產業、現代物流業、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為我市對外招商的重點產業,把推動企業境外上市融資作為利用外資的新增長點來培植,有目標有重點地加大工作力度。全市引進千萬美元以上大項目11個,實際利用外資3.67億美元,其中總投資超過5000萬美元的項目3個。在大項目明顯增多的同時,外資投向不斷優化,服務業利用外資大幅增長。今年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2.72億美元,增長4.6倍,服務業利用外資主要集中在研發、物流、信息傳輸、服務外包等領域,改變了過去我市服務業利用外資規模不大、領域不寬的狀況。境外上市取得突出效果,重汽集團、山水集團相繼在香港成功上市,募集資金總計超過108億港元,上市返程投資項目對全市外資的增長起到了強勁的拉動作用。
出口主體規模小、出口商品檔次低、出口市場狹窄,是我市對外貿易存在的突出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市對外貿易規模的擴大和結構的優化。今年以來,全市制定出臺了9項扶持外貿企業出口政策,對當年出口上臺階企業,入選出口品牌企業,獲出口創新稱號企業,高新技術、服務外包、軟件產品出口企業進行獎勵,對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展位給予30%-50%的補貼,對參加出口信用保險、反傾銷應訴的企業提供資助等。這些措施的實施,對于培植骨干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努力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取得明顯效果。全市有出口實績的企業中,年出口額過億美元的增加到7家,2000萬美元以上的增加到19家,占全市出口總額的62.1%以上,
拉動全市出口增長24個百分點。在亞洲、歐洲等傳統市場出口平穩增長的同時,新興市場出口增長迅速,其中對大洋洲出口增幅超過82%。著力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積極培育出口品牌,引導出口企業由“低價式、數量式”競爭向“品牌化、差異化”競爭方向轉型。全市入選省重點培植的出口品牌增加到8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20.3%和64.6%,兩項合計占到全市出口總額的56%,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
“走出去”是我市外經貿工作的傳統優勢,連續四年主要指標位居全省第一。為繼續保持在全省的領先地位,同時充分發揮外經對擴大出口的拉動作用,我市加大了對省電建、中鐵十四局集團、市四建集團等外經骨干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大企業在承攬國際總承包工程的同時,加強與市內中小外經企業的聯合與合作,形成“借船出海、千帆競進”的局面。在“走出去”工作機制建設方面,加強了與有關駐外使領館的聯系溝通,注重對高風險國別和地區的信息搜集和研究,完善境外投資、對外承包勞務的安全預警機制、風險防范保障機制和境外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和安全保障。